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2-11-23梁燕华
梁燕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213101)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培养核心素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首要目标。语文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其中阅读知识的比例增加尤为明显。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知识常常选自课外读物,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以及较强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一)阅读兴趣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的最大驱动力,只有兴趣充足才会主动参与课外阅读,而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强化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兴趣与核心素养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教师必须展开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课外阅读资源,将阅读的优势全面发挥。
(二)阅读习惯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保障
优秀的习惯会对学生造成终身影响,而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吸取更多知识内容,通过长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一定自觉性、主动性。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无论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积极阅读丰富知识储备,甚至可以借助书籍增加生活经验,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想要增强核心素养必须要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同时倡导边阅读边思考,不断强化自身独立阅读能力,为提高核心素养打下扎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热情
大多数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坚持,缺乏较为长久的毅力,如果强制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不断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驱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培养目标,同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必定会一改以往厌烦的态度,对课外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将阅读作为爱好。很多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后,不仅增加了知识储备,还能提高自信心,勇于分享阅读喜悦、心得,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阅读世界。
(二)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当学生养成习惯后,会自然而然地做好某件事,不过需要一定兴趣支持,这是形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基础条件,很多教师会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课外阅读资源,或从其他角度入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都会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形成课外阅读兴趣后,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包括阅读分析、记录心得体会以及摘抄等,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加上教师给予适当鼓励,让学生上网收集、翻阅书籍去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依赖性,切实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兴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在缺乏兴趣的条件下不利于课外阅读习惯形成,而核心素养也很难提高。
三、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很关键的一个点,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在文本阅读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一)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强化学生阅读欲望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与个体认知、人格、动力等都有极大关联,学习欲望更是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维持上起着核心作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太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会占据学生课后的娱乐时间,这也导致很多小学生都不愿意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而教师的良好指导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将课外阅读转变成学生个体成长需求,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改善。
(二)课外阅读指导能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
在课外阅读阶段,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十分随意,他们经常会出现漫无目的的阅读,或者只阅读一些比较有趣的漫画书,这无疑会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在当前的市场上,有很多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图书,如果小学生选择这些作品阅读,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则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教师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为学生推荐具有代表性、时代性的优秀读物,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获取相应的知识、道德品质。
(三)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
当前有很多小学生虽然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是他们并没有在课外阅读中养成好的习惯。课外阅读本身就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并没有什么人对学生进行监督,学生经常会出现阅读几页就放下的情况,并且学生在阅读中并没有完善的阅读计划,阅读笔记也不全,更不愿意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较低。通过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这既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
(四)课外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文本阅读中涉及的阅读方法有很多,如速读、朗读、默读、泛读等,每种阅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就目前而言,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草草浏览一遍就不再读的情况,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本的特点,选择最佳的阅读方法,便于学生高效率地阅读。
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遇见过这样的问题,就是对课内文章学得非常透彻,但是一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大脑就一片空白,不能将课内所学的阅读知识自由地转化到课外文段的考查中,这是现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阅读基础不牢,在课外阅读的考查中,第一考查要点就是对基础知识中生字词的掌握,且考查的字词都是大纲中规定范围内的常用字,但是依旧有很多学生容易弄错,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现下的小学生对阅读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有扎实的阅读根基。二是缺乏阅读方法,阅读是对材料的阅读,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但是很显然,现下的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过程中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能立足于阅读文本,采用适宜的阅读方法,还经常出现脱离材料谈看法的问题,这导致学生解题效率低下,不能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针对当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五、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引导学生挑选合适的课外读物
首先,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让学生具备有针对性挑选书籍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太过艰难晦涩的书籍,学生还无法顺利读懂和理解其内容,不仅无法体展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背道而驰的影响。其次,现在市面上的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学生如果不加挑选进行阅读,如果阅读了一些背离核心价值观的书籍,还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选取课外读物时的“火眼金睛”,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挑选出更加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定期为学生推荐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借助课外阅读巩固课堂知识。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学生能彼此交流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真正实现班级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个月月末,结合本月所学的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2~3 本课外读物,读物主要包括与课文内容风格、题材相似的课外读物、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或节选课文的整本书阅读,通过阅读此类书籍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请班级学生在分享会当天带1~2本自己最近阅读的十分喜爱的书籍,在班级里推荐给班级同学,同时说明推荐这些读物的理由。通过以上途径,能确保学生始终阅读符合自身阅读能力的书籍,又让学生读好书,以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帮助学生拓展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阅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外,还出现了电子书和有声书,这些阅读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给学生多重的阅读感官刺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关注和挖掘更多现代化的阅读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提升阅读效率,增强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KaDa 故事和喜马拉雅等软件都有大量的小学生课外读物,这些电子书籍不仅图文并茂,还配备了真人同步阅读,同时还有自动翻页、书签、标注笔记等功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些软件开展线上阅读,以图文、试听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情绪体验。除了可以阅读电子书外,一些App 软件还可以朗读书籍内容,阅读者声情并茂,同时还配有各种相应的背景音效,能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拓展。这些现代化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不仅仅只是用眼睛看,在聆听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也更深刻,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实现“水涨船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把一定的精力放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上,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事情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多做努力和多下功夫:其一,要培养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的习惯。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外阅读内容宽泛且缺乏教师的监督,只有预先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才能确保学生在阅读时具有明确的目标,对阅读始终充满热情和积极性。在制订阅读计划时,学生需要遵从可行性、灵活性、反馈性三重原则。所谓可行性,就是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拟订阅读计划。只有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做到量力而行,才能真正凸显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所谓灵活性,就是学生不必完全机械地遵照预先制订的阅读计划,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和变化。所谓反馈性,就是学生在阅读完课外读物后,能够说出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以此确保学生真正对阅读的内容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将课外读物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转化与输出,进一步增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二,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小学生记忆力有限,如果没有记笔记的习惯,阅读过的内容就会很快被学生所遗忘。记笔记一来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来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抽丝剥茧”,让学生不断夯实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而持续巩固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以钱钟书、果戈理等名人做笔记的事例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做笔记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阅读笔记制作活动,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在阅读后制作读书笔记,并将自己制作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学生,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
(四)基于核心素养下,传授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不是通读,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传授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灵活挑选阅读方法,在该精读的地方精读,该泛读的地方泛读,促使学生每次阅读都能精准获取文字的主要内容,汲取文章精华,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一本书时,学生可以通过泛读来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和主旨思想。在第二次阅读时,学生就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展开精读,深入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文章风格特点及思想情感,采用泛泛读和精细读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阅读效率的直线上升,帮助他们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不断增长。例如,小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就可以采取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模式,这本书出场人物众多,且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没有提前把握故事主线,了解文字主要情节,就会感觉阅读十分吃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采用泛读的方式,找出文章主线,并在阅读过程中,绘制出文章人物关系图。在第二次阅读时,请学生在主要的情节处进行精读,比如,文章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分别有何深意,文章结尾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体现了怎样的主旨和思想情感等。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实现自由切换,这对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涵养来说十分有利。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要求教师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和动手亲自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和领会更多阅读上的技巧,以优质的阅读习惯成就更高的阅读能力和本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