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机制的构建研究
2022-11-23徐虹敏
徐虹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213101)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来自他人特别是来自教师的评价往往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工作十分重要。现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工作出现了问题,学生很难得到科学全面的评价。因此,探索解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自主开展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具体到小学学科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内、课外开展的各种关于学习的实践方式,既包括阅读、写作、表达等传统意义上的训练活动,也包括参观访问、游览游学、课本剧表演、办黑板报、制作手抄报、课本剧表演及各种知识竞赛,还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如文学社、话剧社、演讲与辩论社等组织的活动,以及利用阅览室、电视、网络、广播等组织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如此丰富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多种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功能失调
教学评价的功能有诊断、筛选、激励、引导、发展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应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失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准确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完善他们存在的缺陷,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这就是教学评价的引导与发展功能,但这种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发挥。具体来说,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过于重视教学评价的诊断和筛选功能,而忽略引导、激励特别是发展的功能,导致教学评价功能的失调,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
(二)评价方式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在现阶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都只会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导致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限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一味采取终结性评价,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只会用期末的终结成绩来评判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三)评价主体单一
学生和家长在日常的教学中很难真正地参与评价工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实际上只有教师。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但教师在开展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只将学生当作评价对象,没有保障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评、互评模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推崇,这种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模式不仅能增加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但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学生自评、互评模式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绝大多数时候,这两种评价模式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一方面,很多学生由于害怕被教师批评或者是虚荣心较重,会选择在自评的过程中吹嘘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缺点却避而不谈。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互评时会碍于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而选择相互吹捧。这也就导致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传统评价观念的制约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尽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参与小升初考试,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影响,导致课程评价形式一味地偏向考试。自古以来,考试都是我国开展评价、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这也就导致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评价就是考试。这个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教育评价工作的发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中,这种观念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一门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程,主张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却以定期的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途径,这无疑是不科学的。这种评价观念不仅难以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造成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足够的真实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很难在评价中获得发展。
(二)参与性普遍不高
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但是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管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太重视,也就不会积极地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的频繁出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眼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这门课程既没有严格且统一的考试,也没有准确的评价标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积极地参与课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一般都是迫于学校管理的要求,而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自评、互评任务也是应付了事,不会认真地完成。这体现了现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工作中,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没有给予课程评价工作足够的重视,而这也直接导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的出现。
四、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正面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应当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主,要给予学生激励、肯定、表扬,通过正面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以更高涨的热情、更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为打造更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遵循全面评价和差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评价就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对全部过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而且要关注学生实践过程的全部表现,不能“以偏概全”。进行差异性评价是因为学生是动态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现区别评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坚持全面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在培养和提升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发展特长。
(三)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和结果,不仅要看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得到的收获,更要看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哪些能力,提升了哪些素养。因此,小学教师要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终结评价为辅,突出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实践活动方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一)教师评价
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些困难阻碍他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道路,有的学生在遇到这些“拦路虎”后就会产生畏惧和退缩的心理,甚至会产生放弃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要从细节入手,在给予学生实践指导的同时,更要多挖掘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等方面的评价来肯定学生的表现,表扬他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首先,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作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作用,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其次,合理运用动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适度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对学生竖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对学生轻轻点头,给学生一个微笑,这些虽然是无声的动作,却能带给学生最好的评价。
(二)自我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自我评价,就是让他们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在群体中的作用,以及在活动中的发展状况等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也是一种自我反思,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调整能力和责任意识。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应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
(三)学生互评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而且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参与具体活动的,因此,与小学其他课程教学相比,综合性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参与活动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在集体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小组活动能否成功开展,所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不仅会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也会非常关注同伴的表现。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由于一些实践活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合作解决问题。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师生之间只有良好的交流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认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也有利于教师判断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尤其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良好的沟通交流更加有利于问题的高效解决。如在学习“故事里的端午”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拓展至家庭,让学生在家中调查一下自己家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和故事等,回到学校以后小组间进行讨论补充,展示自己调查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包粽子活动,或者带领学生观看划龙舟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及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其共同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成果。
(四)家长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还应当有家长,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深刻的。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特点,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中来。首先,教师要积极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向家长传授综合性实践活动评价的方法,逐步提高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其次,教师要设计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将家长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加强了家校合作,还能使家长对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而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五)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时都能获得某些方面的成长,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积极地运用过程性评价。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天气”这一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时,可特意挑选一个多风的季节,来完成本讲解内容的教学。在阳光灿烂的春日里,教师可以鼓励班级中的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中的各种景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刻的体会及感受。和煦的春风能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风的概念,当学生在经过相关知识的搜集以及教师的点拨之后,便会真正地掌握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判断不同大小的风。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风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的观察及分析之后,便可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应物品的制作,例如风车、风筝以及降落伞等,并进行游戏教学。通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进一步加深对风的作用的认知,同时也可以掌握利用风的方法。事实证明,通过带领学生进入到大自然中进行亲身体验,将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及掌握课程内容。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充分体会和感受大自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以及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课程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工作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