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强教授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经验

2022-11-23张艳艳谢强熊高云吕善广林炜戈言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腧穴合谷针法

张艳艳 谢强 熊高云 吕善广 林炜 戈言平

1.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杭州 310012 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谢强教授是江西省国医名师、旴江医学谢氏五官科流派第六代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耳鼻喉科工作47年,善用针灸疗法治疗五官科疾病。转移兴奋灶针刺法为旴江医学针派的特色针法,属于针刺异穴补泻法,是谢教授根据《灵枢·官针》“远道刺”和明代旴江南丰李梴《医学入门·针灸》“上补下泻”的异穴补泻针法思想,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创研的简易经典特色针刺法。此法取穴精少,“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1],手法简单,可以减轻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心理,易于操作,安全性佳。

原发持续性耳鸣是指无任何外部刺激的,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多伴有失眠、焦虑等情绪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耳鸣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抑郁等药物治疗,掩蔽与习服治疗,心理咨询与行为认知疗法,助听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但疗效差强人意。谢教授运用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耳鸣,采取“近病远治”方法,先重刺远端腧穴,在远离病灶处产生一个兴奋度远远高于患部病灶的“新兴奋灶”,使耳听神经兴奋转移,耳鸣得以缓解;后刺轻刺近患部病灶处腧穴,应答远端针气,远近呼应,重建“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现将谢教授治疗耳鸣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 腧穴处方操作方法

远端常规选取合谷、神门、外关等,用泻法;近五官病灶周围选取听会、翳风、翳明、百会等,用补法,每次远近各选2穴。转移兴奋灶法操作要领:(1)远端穴位先刺,针尖朝患部病灶方向强刺激,手法重,用泻法,主要取健侧四肢远端穴位,留针期间行针3次,每次半分钟,配合提插捻转以激发经气上传;(2)近端穴位后刺,手法轻,浅刺,用补法,主要取靠近五官病灶周围穴位,留针期间不行针,以应答主针,留针20 min。

2 腧穴处方依据

合谷,自古以来四总穴歌就有“面口合谷收”的原则,其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部位,主要治疗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病症。《针灸甲乙经》云:“聋,耳中不适……合谷主之。”[2]

《灵枢·经脉》曰“手阳明之别……入耳,合于宗脉”,与耳内所聚集的各条经脉会合。有研究表明,合谷在耳鸣疾病中存在敏化现象[3],故合谷穴为治疗耳部疾病的要穴。刘颖[4]发现,经皮电刺激一侧合谷穴可以激活对侧大脑皮质听觉相关区域的颞上回、颞下回。以上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转移兴奋灶针法中远端穴位选取健侧四肢腧穴的合理性。

外关,为八脉交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而手少阳三焦经又称“耳脉”,正如其循行所言“……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针灸甲乙经》记载:“耳聋炖炖浑浑无所闻,外关主之。”[2]外关可以疏通少阳气血,为治疗耳部疾病的要穴。马圆等[5]研究发现,外关穴为耳鸣患者压痛敏感点,是各代医家治疗耳鸣的要穴。曾统军[6]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方法证明,外关穴可以激活大脑颞叶区域,大脑颞叶为耳鸣的相关脑区,进一步证明了外关治疗耳鸣的机制。

神门,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刺激神门可调理心脑和官感失常,从而起到宁神养神、舒神醒神的作用[7]。耳鸣是大脑皮层异常兴奋,中枢代偿反应的结果[8],针刺神门穴可以调控大脑兴奋/抑制间的动态平衡[9],达到对抗焦虑和宁心安神的效果。

听会、翳风,两穴均为耳周之穴,《针灸大成·百症赋》中云:“耳聋耳鸣气闭,全凭听会翳风。”[10]根据经脉循行,耳与少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听会穴为足少阳胆经之腧穴,翳风穴是手足少阳经之会,符合“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理论,通过直接刺激病变部位,疏通耳部经脉气血,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手少阳经自手走头,足少阳经从头走足,针刺二经之听会、翳风穴,使少阳经气升降有序,互相协调,在耳鸣的治疗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听会穴可以刺激耳大、耳颞神经,调节耳周循环,增加耳内供血供氧,修复听神经[11-12]。方剑乔教授采用针刺听会等耳前三穴,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在改善耳鸣耳聋中取得较好疗效[13]。听会穴处有耳颞神经及枕大神经走行,而在翳风穴处又有耳大神经走行,现代研究表明,刺激翳风穴能激活听觉系统。而脑区中枢重塑是形成耳鸣的重要原因[14],丁雷等[15]认为针刺翳风、听会可以调整中枢可塑性,从而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但谢教授强调,耳部取穴宜少,宜轻手法浅刺,起应答作用,手法过重可使局部神经过度兴奋,可能加重耳鸣。

翳明,作为最常应用的经外奇穴之一,是治疗耳鸣、失眠以及多种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穴位。耳鸣患者常伴有失眠及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现代研究证明翳明下方有耳大神经、迷走神经、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针刺翳明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紊乱,改善情绪,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改善患者耳鸣[16-17]。

百会,位于巅顶,是为诸阳之会,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有言:“耳鸣,百会及颔厌……皆主。”[2]百会,又曰三阳五会,是手足三阳经与足厥阴和督脉交会之处,针刺该穴能沟通全身诸经经气,平衡阴阳,通调全身经气以清养耳窍。百会穴下方有神经、动静脉、大脑皮层运动区等,针刺百会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神经及内耳血液循环,改善耳鸣[18-19];还可以改善患者睡眠[20];通过抗焦虑及双向调节,改善患者耳鸣[21]。

3 转移兴奋灶针法治疗耳鸣机制

转移兴奋灶针法,充分体现了腧穴的远治功效。该针法遵循了经络治疗中“近病远治”的选穴治疗原则,通过针刺远端腧穴来激发本经经气,进而达到治疗头面部疾病的目的,使气血上行于头面部,这与“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完全相合。如上病下取,多用于治疗耳鸣、疼痛、炎症等局部神经兴奋的疾病,即将患处兴奋灶转移。耳鸣为大脑皮层异常兴奋的结果,重刺激健侧远端腧穴,造成一个新的强兴奋灶,轻刺激耳周起应答作用,远端兴奋强度远远高于患部,使患部的兴奋度相对下降。先刺远穴,后刺近穴的治则,是根据李梴[1]《医学入门·针灸》中“先下主针(不病处)而后下应针(病处),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所创,先主后应,主泻应补,针尖朝上,上传经气,使经络通畅,阴平阳秘。因此,转移兴奋灶针法可以通过触发经络的感传,调达气血,平衡阴阳,清养五官,从而治疗耳鸣。

4 典型病例

某男,49岁,职员,2021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持续双耳耳鸣9个月。患者于9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后出现双耳持续性蝉鸣,听力无明显下降,遂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等均无异常,电测听提示双耳听力正常,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耳鸣均无改善。现症:持续双耳蝉鸣音,失眠易醒,口干口苦,大便软硬适中,每日1次,小便基本正常,舌质淡红,苔白中夹黄,脉细略弦。四诊合参,中医辨病为耳鸣,辨证当属肝肾阴虚、虚火上扰;西医诊断:原发性耳鸣(双耳)。治宜滋补肝肾、引火下行、清养耳窍,采用上补下泻针法,首先针刺合谷、神门,采用重手法深刺,用泻法,针尖朝上,使经气上传;随之针刺耳周之听会、翳风、翳明,采用轻手法浅刺,用补法,与合谷、神门相呼应。最后轻手法浅刺百会,用补法以调节经络阳气,滋养耳部清窍。每次留针20 min,一周2次。嘱忌食辛辣、烟酒、咖啡、茶叶等易导致神经系统兴奋的食物。

2021年10月16日次诊。患者自诉经治疗后耳鸣较前明显好转,口干苦、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细。患者病症好转,效不更方,遂继续依上法针灸治疗。

2021年10月23日三诊。诉耳鸣大减,口干口苦、失眠易醒等症微,舌淡红、苔薄,脉细。患者虽诸症大除,但肝肾之阴待复,遂拟滋补肝肾汤加减,以善其后,3个月后电话随访,耳鸣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持续双耳蝉鸣音,失眠易醒,口干口苦,脉细弦,属肝肾阴虚之耳鸣,治疗当滋补肝肾、引火下行、清养耳窍,重刺合谷、神门以滋补肝肾、引火下行,浅刺听会、翳风、翳明及百会清养耳窍。

5 结语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耳鸣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西医治疗耳鸣疗效差强人意。旴江流域名医辈出,谢教授作为旴江谢氏五官科第六代传人,家传师授,根基深厚。天祖父谢怀翎即推崇明代李梴的“上补下泻”异穴补泻针法,祖母杨满金将异穴补泻针刺操作方法具体化,并传于谢教授。谢教授结合五官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对异穴补泻针法继承创新,开创了旴江谢氏五官特色针灸的转移兴奋灶针灸法,先远后近、先泻后补,远端腧穴重刺激,行泻法;病灶周围腧穴后刺,轻刺激,行补法。此操作方法简单易学,治疗耳鸣颇具疗效,弥补了五官科医生擅用药物而忽略针砭外治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腧穴合谷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