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从“五化”实现粮食安全发展

2022-11-23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化设施粮食

王 海

怎样从“五化”实现粮食安全发展

王海

(修文县六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217)

国家“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当中,将粮食安全视为国家安全重要基础,并展开专题部署。近几年,我国的粮食获得了连年丰收,为粮食的整体安全提供保障。但是,粮食需求在未来几十年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所以,主抓粮食的生产目标不能松懈。“五化”的提出旨在保证粮食管理的规范化进行,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等环节探索粮食发展的高效之路。

五化;粮食安全;发展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同时,粮食安全为长期战略任务,为了将“十四五”规划有效落实,促使粮食安全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探索粮食安全发展路径十分必要。自“五化”粮食发展管理标准提出以来,对粮食安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因时制宜,明确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才能找到粮食安全发展的正确方向。

1 “五化”的解读

“十四五”期间,提出粮食“五化”,旨在保障粮食安全,为粮食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具体而言,“五化”内容指的是:

第一,粮食储备管理的规范化,因为储备既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粮食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规范粮食储备,对储备结构加以优化,确保粮食总储备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将部分原粮储备变为成品粮进行储备。

第二,粮食仓储建设的信息化,通过硬件投入的强化,对当前粮仓进行改造,使之变为“准低温”“低温”类型粮仓,推广先进储粮技术的运用。同时,加大力度开展软件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储粮库点接入其中,实现对储粮库环境和仓库粮情的实时监测,保证粮食储存过程的安全性。

第三,粮食产业应急地一体化,动态把握粮食市场的收购趋势,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引导,使粮食企业积极参与粮食收购,并在粮食主产区建立保障基金,为粮食收购提供贷款,从而解决收粮企业、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等问题,保证农民顺利卖出粮食。支持具备加工粮食能力的企业打造粮食基地,为企业提供种苗、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病害防治、机械作业、订单收购等扶持,运用标准化模式,打造粮食品牌,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在粮食终端销售方面,需要对粮食安全过程中应急加工、供应企业、销售网点等合理布局,完善粮油市场服务体系,让消费者想购买时就可买到[1]。

第四,粮食物流发展的现代化,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在粮食“去库存”环境下,对粮食进行深加工,以提高粮食转化能力,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打造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产业园成为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

第五,粮食质量监测的精准化,通过加强粮食监测,提高监测能力,以公共监测为主,联合公共监测、企业监测、社会监测等机构,共同打造粮食安全监测体系,全面把握粮食流通的不同关口的安全问题,包括粮食收购、粮食入库、存储出库等多个环节,加强粮食质量的全过程安全监测,确保粮食安全。

2 从“五化”角度探索粮食安全发展路径

2.1 深刻认识粮食安全规律性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较快,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的技术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五化”角度审视粮食安全问题,应重点从储备管理、仓储建设、产业应急、物流发展、质量监测5个方面进行,总结粮食安全规律,对其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探索科学的发展路径,为粮食安全提供保证。具体而言,粮食安全规律有如下方面: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有重要认识,提出各项战略举措,为粮食安全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国务院针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出台相关政策,其管理机制也日益完善,并将粮食安全列为重点保护任务。因此,只有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才能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第二,深化改革能够为粮食安全提供动力支撑。我国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改革政策逐步推进,包括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等系列举措全面落地,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力度,深入推进粮食储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持续深化改革力度,省长责任制、中央储粮管理及中央事权等粮食政策逐渐建立。由此可见,我国的粮食安全管理制度框架日益健全,对于粮食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能力也大幅提高。大量实践表明,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攻克粮食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的困难,从而为粮食安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树立系统化发展观念,有效落实国家和粮食安全相关的战略成为粮食安全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粮食安全与国家、社会、经济安全紧密相关,所以对于粮情的把握十分重要。具体而言,需要明确粮食“多”与“少”之间的关系,若粮食量多,会造成库存压力,若粮食量少,又会面临社会大局方面的压力,故维护粮食安全需要以社会稳定作为前提,把握好粮食多少之间的关系,并将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并重,尽量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增加优质粮食的供给量,促进粮食稳产,为农民和农业增收提供支持。把握“粮食生产”“粮食流通”之间的关系,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流程,主抓粮食生产,增强粮食的储备和加工能力,探索粮食产业链延长路径,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流通一体化效应。此外,还需要了解政府、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把握粮食安全重点发展方向,统筹兼顾,与粮食政策相协调,把握粮食安全规律。

第四,引领粮食的高质量发展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发展,始终要以创新激发活力,推广新型技术,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培育和壮大种粮主体,如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培育计划,为粮食种植、储销等环节提供专业服务,转变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优质粮食项目工程建设,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需要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加大政策、技术和业态多方面创新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从更高层次上确保粮食安全[2]。

2.2 统筹规划保证粮食产能

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统筹规划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产量和品质,巩固粮食产能。

首先,需要严抓“两个要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种子这两个“要害”。一方面,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保护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严格守住耕地红线,强化耕地的用途管理,严格管控耕地的“非粮化”“非农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让更多的耕地能多产粮、产好粮。另一方面,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本质要求就是核心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就是种子。近年来,我国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大,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技术的应用。因此,粮食安全发展需要将种质资源的保护作为核心,强化育种技术的创新攻关,同时,还需要重视种业基地的建设,培育强实力的种业企业,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全方位展开“种业振兴”各项行动,牢牢把握农业生产的主动权,进而保证粮食安全性。

其次,全面激发两个主体积极性,其一为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其二为政府主抓粮食安全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支持和其他保障措施,让农民能够获利,赋予地方政府提高粮食产量的责任和义务。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制定扶持政策,利用有效引导机制,持续稳定农民的种粮补贴,完善产粮大省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政策兜底,让农民的种粮效益能够得到保证。同时,还需健全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及主销区等粮食安全考核指标,推动粮食生产、粮食储备和粮食流通等方面的建设。

最后,持续推进经营创新、机具创新,利用现代化手段来保证粮食安全。具体可从经营服务的创新角度出发,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积极打造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通过社会化的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粮食生产过程当中节本增效,提高服务质量。从农业机具创新角度出发,应持续加大力度研制作物“育耕种”和“管收贮”等阶段使用的农机设备与装备,并加大力度研究品种、栽培和装备的集成配套,和品种改良、农机农艺等技术融合,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3-4]。

2.3 建立现代化的供应体系

粮食产业完整链条包括粮食“产、购、销、存、运”,除了农业生产外,“购、销、存、运”等流程的粮食安全需要设施布局的支持,故将连续产业设施布局加以完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然而,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仓库储存空间不足,对于粮食主产区,仓库难以完全容纳粮食,部分粮食只能置于露天,湿气严重,影响了粮食质量;第二,危仓老库占比较大,部分粮仓使用多年,破损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和修理,修理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且短期内难以完成,导致部分产粮区仓库容量不足,设备老化难以满足粮食流通需求[5];第三,粮食流通设施的布局不合理,部分项目建设期间,未考虑粮食流通,导致设施利用率不高。粮食企业对设施管理不规范,还可能导致设施重复建设,在粮食储备过程当中,中转库、运转设施的投入匮乏,应急保障机制薄弱,进而影响粮食流通。针对以上情形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解决,以适应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第一,注重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粮食产业发展中仓储设施属于基础条件,其在粮食品质和安全保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全面展开粮食仓储工程建设,让所有粮食在田间收获后能够及时归仓,通过多种销售模式,提高仓库的周转率和利用率[6]。我国粮食产量逐渐提高,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仓储建设和粮食增产速度不够协调,因此,粮仓建设过程当中,还需兼顾“危仓老库”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仓储设施。

第二,对流通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粮食流通设施规划阶段,需要考虑当地人口环境、自然环境,根据粮食产区分布情况,对储备仓库、储备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彻底拆除无改造价值设备,利用现代化设施替换,确保粮食购销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粮食安全管理的物流需求。还需粮食企业间协调沟通,对利用率不高的设施采取统筹管理,以防出现设施重建现象,浪费资源。布局粮食设施阶段,还应将粮食产区具体情况考虑其中,保证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使粮食的产销、中转等设施日益完善,不断提高粮食的流通率[7-8]。

第三,加大力度建设粮食的运输设施,从粮食流通角度来看,运输设施属于粮食供应链体系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粮食产量和库存量充足,但物流运输期间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粮食供需不平衡问题,影响粮食安全。当前,我国粮食的供需特征为“北粮南运”,粮食主产区东北地区的粮食需要通过水陆联合运输才能抵达销售区。所以,需要重视粮食物流的节点建设,由于以散粮运输为主,故需提高华南和东南等沿海码头的运量能力,使粮食运输环节无缝衔接,打通粮食运输通道。

第四,整合粮食产业资源,优化粮食结构。目前,我国粮油品种在加工过程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推动加工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升级工艺设备,整合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重组,使产业得以集中发展。依托大中型的粮油企业,为企业之间跨区合作提供相应支持,通过兼并、联合或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加速产业扩张。同时,还需要注重工艺设备的改造,粮食企业需要致力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重点研发节能设备,将粮食加工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对米糠和稻壳等加工产物进行综合利用,降低粮食产业污染物的排放。

第五,完善粮食的“产、购、销、存、运”五化协同保障,充分发挥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的“第一防线”作用,建立责任储备机制,功能互补,不断提高粮食收储和调控能力,多渠道、多主体推动粮食的市场化收购,加强对粮食的监测和预警,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将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提高政府部门重视粮食的思想自觉,制定并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律,强化执法监督,对于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探索粮食安全管理的机制改革,守住“国家粮仓”。

3 结语

在“五化”的引导下,探索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发展路径,是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前提。基于“五化”的指导,需要相关主体明确粮食安全发展规律,以粮食的产能保证为重点,对于粮食生产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在粮食的购、储、加、销等方面,建立现代化的供应体系,走特色粮食安全的发展思路,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1]崔冠楠,白鑫宇,王鹏飞,等.基于粮食生命周期碳核算的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8(2):232-240.

[2]武舜臣,赵策,胡凌啸.转变中的粮食安全观:理论期待与新粮食安全观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22(3):17-28.

[3]孙致陆.贸易开放改善了粮食安全状况吗?——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3):80-92.

[4]王曰尚.树立新粮食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2):100-102.

[5]韩雪宁,王建斌.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吉林省农业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4):29-31.

[6]高鸣,魏佳朔.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定位与战略构想[J].社会科学文摘,2022(1):46-48.

[7]袁世一,赵龙华,李干琼.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研究趋势与展望[J].农业展望,2022,18(1):3-9.

[8]詹晶,刘滨,陈鸣.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防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2):49-57.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05

F326.11

A

2095-1205(2022)06-14-03

王海(1965- ),男,汉族,贵州修文人,大专,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果树和粮食生产。

猜你喜欢

五化设施粮食
珍惜粮食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