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及发展探究

2022-11-23张仲昆朱俊琳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康养基地

张仲昆 朱俊琳 刘 静

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及发展探究

张仲昆1朱俊琳2刘静1

(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2.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处云南昆明650000)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中,西南林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天然林区。在当前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对于推动西南地区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西南地区5个省区市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策略。

森林康养;西南地区;乡村振兴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进入了新的阶段,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森林康养产业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到位,森林资源条件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更加优越,发展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森林康养产业能够有效推动传统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将西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西南地区5个省区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可行性建议,对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具有现实意义[1]。

1 森林康养研究概述

我国学者关于森林康养的研究主要包括森林康养功效和产业发展规划两个方面。关于森林康养功效方面的研究,在1998年,李朝晖等将848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对照试验,他将848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森林浴组,另一组是封闭管理加服氯丙嗪组,试验结果表明,森林浴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2]。自2010年以来,浙江医院联合浙江省林业厅开展了森林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的系列研究,该系列研究分析了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李晓储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侧柏精油对肺癌细胞NCL-H460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间接证明了森林浴对免疫系统的作用[3]。我国的研究者们通过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论证了森林康养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4]。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商业模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例如,谢一帆通过对全国77家森林康养基地2018年—2019年经营发展状况,从地区等多种维度分析了森林康养基地产品的特征,并得出森林康养产品存在地区、规模等差异[5]。胡舒雯以374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对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经济带下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6]。但是,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析,少有对具体案例进行量化分析。

2 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西南地区建设起数千家森林康养基地,产值将超千亿元。有关数据表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森林康养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乡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7]。

(1)云南省历来是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云南省的森林康养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6年,云南省的万马林场森林康养基地等6家单位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之后,2017年有12家单位入选,2018年入选了5家,2019年开展了森林康养市(县)、乡以及森林康养人家的试点工作,2020年,云南省昆明潘茂野趣庄园、红河州龙韵养生谷森林康养基地、普洱市思茅区、腾冲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8]。

(2)四川省是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较早的省级行政单位,早在2015年,四川省就启动了森林康养产业培育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实现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四川省已创建4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78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36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森林康养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3)重庆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有山城之称。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4.5%。在2020年,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永川茶山竹海、武隆仙女山、巴南彩色森林4家单位入选了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的第一批96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重庆市现有各级森林体验养生康养基地31家,森林康养人家3 700余家。

(4)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山地景观、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贵州省有着1.64亿亩的森林植被面积,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0%。贵州省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8处,其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5处、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58处、中产联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5处。以森林疗养、温泉疗养、中医疗养、饮食疗养、文化疗养、运动疗养等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大康养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5)西藏自治区的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西藏自治区的森林康养产业主要分布在林芝、日喀则等藏东南地区。2020年,西藏自治区一共成立了6家森林康养基地,为西藏的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开辟了新模式[9]。

2.2 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对于西南地区偏远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带动当地各类产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当地的交通和卫生条件,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目标[10]。虽然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较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有显著的优势,但是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产值却不如人意。例如,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在2021年达到了2 348亿元,全省有50多万人直接从事森林康养经营活动。由此看来,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与东部地区仍有一定的差距。

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方面却落后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首先是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起步时间晚于东部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对森林康养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产业优势。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西南地区多高原山地,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困难,进而制约着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2)管理体系不健全。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没有做到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相结合。许多乡村不具备与森林康养相配套的基层组织,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导致森林康养产业建设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3)专业人才欠缺。森林康养产业是集林业、医疗、养老、旅游等于一身的产业,涉及的医疗和管理规划占非常重要的部分,森林康养产业的专业人才需要有丰富的医疗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医疗疗养技术,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然而目前西南地区还没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也没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11]。

(4)宣传力度不足。西南地区各省区市对于森林康养的宣传力度普遍不足,导致许多人对森林康养产业比较陌生,同时也使得森林康养的品牌和特色也没有得到有效传播。

(5)森林康养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林业、旅游业、交通业、零售业。西南地区的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森林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足,这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产品缺乏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森林康养服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如果服务和产品单一,那么即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也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12]。

3 发展对策建议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森林康养产业的前景愈发广阔。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方式不成熟、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和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投融资方式、宣传方式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着手,推动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西南地区多山地少平原,而森林康养基地更是大多建于山区,需要完善交通网络,提供便利且多样的交通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13]。可以根据森林康养基地资源状况,充分利用山岳、河流、峡谷等自然景观规划多样的休闲旅游线路。完善基地内部道路体系,合理布局康养步道,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同时在改善森林康养基地的基本生活条件的同时,应该加强森林康养基地厕所、饮水、停车场、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网络通信条件,同时鼓励森林基地周围的农户积极参与森林康养产业建设,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促进当地就业。

3.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森林康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第一,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资力度,引进优秀人才。第二,地方政府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开设森林康养相关专业,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定期到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可以组织当地现有从业者或者有意向从事森林康养行业的年轻人学习森林康养专业知识,建立人才考评体系,考核成功便可从事森林康养相关职业,提高当地就业率。第四,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建设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院,由专家对各地森林康养产业进行一对一指导,以解决森林康养基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3 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

虽然东部地区的森林资源普遍不如西南地区,但是东部地区的森林康养产业却走在了西南地区的前面。因此,西南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14]。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由政府部门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和监管,社会资本参与经营。这样既可以引导森林康养产业的有序合理开发,又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3.4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

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人们充分了解森林康养,从而打造良好的森林康养市场。此外,各级政府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设置森林康养专栏,发布当地森林康养基地的详细介绍。同时也可以借助直播平台,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在线直播,与潜在消费者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将传统的新闻媒体宣传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宣传。

3.5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化的森林康养服务

对于森林康养服务的开发,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与市场需求,注重森林康养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同时针对特定人群开发相应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例如,针对青少年,可以设置森林学校、森林帐篷等体验类项目;针对中青年群体,可以设置攀登、瑜伽等运动型项目;针对老年人群体,可以设置养生、日光浴等养生型项目。此外,西南地区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森林康养服务,吸引游客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文化。

4 总结与展望

森林康养产业是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产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改善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等都是制约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将乡村当地特色资源与森林康养产业相结合,推动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1]何思笑,张建国.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2,39(1):180-189.

[2]李朝晖,黄耀斌,储毅辉.森林浴治疗精神分裂症[J].中华理疗杂志,1998(5):305-306.

[3]李晓储,蒋继宏,黄利斌,等.生态保健树种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城市林业,2005(6):61.

[4]黄晓彬,邬翰臻,吴锋,等.绿色疗愈视角下的森林康养中心概念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1):147.

[5]谢一帆,熊伟,秦光远.中国森林康养基地供给产品的特征分析——基于77家森林康养基地的调查[J].林产工业,2021,58(9):84-90.

[6]胡舒雯.中国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及驱动力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7]张欣.乡村振兴战略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2021,46(6):57-59.

[8]马娅.森林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1.

[9]谢新.西南地区森林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4):142-146.

[10]秦莎莎,王广斌.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114-115.

[11]武长雄.森林康养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人力资源,2020(24):18-19.

[12]张洋,林楠,吴成亮.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供需前景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1):89-95.

[13]刘纹卉,刘彦平.云南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6):85-89.

[14]陈晓丽.森林疗养功效及应用案例研究——以日本、韩国为例[J].绿色科技,2017(15):234-236.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47

S788.1;F719

A

2095-1205(2022)06-144-03

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2Y623)

张仲昆(1997- ),男,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

朱俊琳(1969- ),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和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康养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蓝暖男”落户云南 时速250km 新型“复兴号”在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
夜郎自大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