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策略
2022-11-23吴凤刚
吴凤刚
(吉林省舒兰市第二高级中学校 吉林舒兰 132600)
本文围绕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美育培养,对美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美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原因。首先,由于许多教师教学经验缺失,导致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设计目标不明确;其次,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美育的实施受到阻碍;最后,我国高中师生自身的局限,使美育推行受到制约。结合以上三点问题,为明确美育目标发掘美育资源提供完善的策略,主要从三点进行美育教育的改革。首先,明确高中语文美育教育的目的,使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其次,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最后,对学生进行多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教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的信息传播变得愈加广泛,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育这一载体,剖析美学的真正意义,让学生体会“美”不光体现在外在形态上,还要深入学生的思想与内心。学生通过“美”的教育,了解中学生不但要重视形态美,还要重视内在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高中语文美育教学的研究意义
首先,从语文学科本身特性分析实施美育结合的必要性,其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美,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学科中美的存在是划分很多层面的,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体现在:结构美、语言美、寓意美、情节美等。语文学科丰富的美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使其在学习中发现其美的存在,激发其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语文学科中介入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其了解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深远意义,了解语文教材中深刻的文化蕴含与社会教育意义。
其次,从育人角度来看,语文学科中结合美育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了解内在美存在的意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有综合教育性,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更需要渊博的知识与全面的素质提升,担负着重要的教书与育人重任,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普及,达到渲染学生情操的目的,在美育得到全面普及的状况下,达到育人目的。
最后,从长远意义来看,美育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还与其人生的历程与人性的培养密不可分,关系到学生未来对人生的态度。我国关于美育教育的重视与研究由来已久,陶行知、丰子恺、朱光潜等都对美育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分析,阐述美育的重要性[1]。因此对高中学生来说,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其审美观念,实现其人生的完美规划;对于社会来说,美育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国民的素质水平,完善民族精神,体现我国教育的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学,使学生的发展目标更为长远,有助于我国美育的开展;美育的长远性研究可以发现现存语文美育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美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1.教学经验的缺乏导致新教师教学设计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高中语文美育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开展教学,但由于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学生的个体了解不够深刻,因此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刚需,导致美育浮于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深化。在语文教学推进中,由于学生对于美育没有更深层次的涉猎,导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空话。比如,在进行《伶官传序》一课中,首先需要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翻译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与作品形成的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课文的基础内容与论述要点进行分析,在进行课文论证方法与作家情感的深度剖析,最后对文中的第四段作为总结[2]。在教学中,讲解课文涉及的阅读点很多,但由于教师讲授中对课文的深层挖掘不透彻,导致讲解层次混乱;教学中涉及到多次朗读课文,但由于分析不到位,导致朗读只表现在表面层次,没有更深层次的涉猎。在进行朗读时,需要学生进行作家情感的深度剖析,教师并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剖析,只是在安排学生朗读时下达“有情感朗读”的指令,但情感是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突出了社会怎样的背景等,并没有进一步去研究与探讨。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并没有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朗读与学习中,学生的情绪平淡,与作者的心灵共鸣得不到提升。而教师并未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剖析,只是按照教学的“顺序”在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美”分析不足,不能发现文中的语言美、内涵美、寓意美等,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美剖析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对于美育融合教育渗透表现出严重的不足[3]。
2.迫于应试压力与评价体系的缺失,美育实施受阻
我国教育在新课改之前,一直以“学分论英雄”,在高考的压力之下,由于高中学生课业任务非常重,课堂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很多学校为了在备战高考时预留充足的复习时间,会极力压缩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加快教学的步伐。笔者在进行实际考察中发现,高中学校的教学一般是在高二的上学期就需要学生读完整个必修4与必修5的课程,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保证质量,因此教师只能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尽力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内容与知识点导致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成为空话。即使在进行学习中会涉及到美育方面,但由于繁重的教学与学习任务,也只能进行简单的带入,根本体现不出美育的深远内涵,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成为空谈。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国家对五育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虽然美育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得到了一些发展与完善,但由于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很难进行标准量化,导致美育教育的渗透参差不齐[4]。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开展时,美育并不作为学校的日常考评,因此美育融合教育的成效如何,很难进行界定,这就导致教师对美育的关注点严重不足,虽然很多教师了解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树立学生的正确审美观,但迫于教学现状的压力,只能忍痛放弃。
3.师生自身的局限使得美育推行困难
高中语文课堂全面开展美育结合教育是否成功,绝大部分是取决于教师对美育教育的理解与认可,与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教学素养有紧密联系。教师审美能力主要与教师的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个人生活态度等有直接联系。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未接受过专业的美育教育,缺乏美育理论知识,而个人的审美能力与观念水平又参差不齐,因此缺乏专业的美育教育水平,导致教师在开展美育融合教育中,缺乏相应的策略仅仅利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很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
从学生层面上,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被严重压缩,虽然出于对知识的掌握,教师会留下一些阅读时间,但阅读的材料不一定是具备较高审美价值的经典文献。而受网络文学的影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更偏向与网络小说等,但网络小说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泛内容肤浅的作品,这类作品审美价值非常低,有的甚至对学生的审美培养起到负面影响,长期进行这类文本的阅读,极不利于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与提升,因此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足,也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三、明确美育目标,发掘美育资源
1.明确语文美育的目标,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美育在教育中的意义,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标准,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更为明确,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审美素质培养,并达到一定的行为标准,使美育融合教学更精准,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泰勒也曾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陈述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既指出要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因此在教学开展中,明确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是根据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需求,制定出较为具体的美育教学计划,将美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结合,在体现语文教学内涵美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2.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审美能力提升要同时进行,不应存在偏颇,在进行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行为模仿的典范。如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的:“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教师的作用是“言传身教”,因此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影响,使其朝着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质,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以极高的责任心担负传播知识与育人的重担;其次,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自身高尚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树立典范,引导学生正确审美与人生观的树立[5]。
3.对学生进行多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经典朗诵片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分组朗读。在朗读中,教师通过对文章内容情感描述的讲解,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效果,注重朗读的语气与情感表达,通过文章的节奏与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语文课文学习中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对作者情感的影响,深切体会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幸福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除了课堂教育之外,课后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审美能力培养素材,由于语文的教材囊括的内容有限,因此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审美能力提升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为学生的健康阅读保驾护航,摒弃低俗的网络文学小说,发挥经典文学较高审美价值培养的意义,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感受不一样的审美感知力。
此外,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与课后阅读,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语文美育渗透的良好领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摆脱课堂的束缚,迎接生活中美育因素,感受生活与自然界赋予的美,全面提升学生对美的体会,使其审美观念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墙报设计、演讲朗诵、影视赏析、话剧表演等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其探寻美的意蕴,教师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开展德育教学。实际上,学生在参加校园实践活动还不适真正的走进社会,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社区活动宣传、募捐以及高校自主招生的夏令营活动等,由此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其道德情感。无论学生参加哪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结语
高中语文教育在教育中占得比重非常高,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努力实现“以美育德,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将美育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美育结合教育,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经典文学的艺术美,将语言美、形式美、思想美与学生人格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语文教师在审美培养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既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蕴含,还需要利用自身高尚的审美素质为学生树立典范,同时需要注重教材以外“美”的素材,将生活中的美与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美的熏陶,成为素质高尚的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