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啦啦操课程*
2022-11-23张伟庆
张伟庆 张 皓
(1.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邵阳 422000;2.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 湖南邵阳 422000)
课程育人是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也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体育学科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体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平行线式的实施,并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中“健身育人”的目标。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的学练过程中,愈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笔者结合啦啦操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思索,试图对其进行有效探索。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啦啦操课程的意义
其一,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通过学校教育,核心素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当然也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因此,我们将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可以将其包含的伟大崇高的道德品格、丰沛充盈的精神力量、高雅独特的审美品位与深刻的思想价值融会贯通在啦啦操教学之中,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其二,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学生勇担时代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度,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实践风格,历经数千年更迭,已经内化为中华儿女的重要价值遵循。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元素也对啦啦操的发展有着许多积极影响。源于美国的啦啦操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独特而又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文化,在啦啦操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是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也是一种国际化的表现,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时代责任。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啦啦操课程的有效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
在如今的中职院校中,虽然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很多院校并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只是传统的、被动式教育,教师也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至于学生能否全面的接受,从来都是不闻不问。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此不够重视,间接的就会引起学生的不重视,渐渐地忽视了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中[1]。
首先,教师要在传统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应注意合理规划,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吸取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校园文化更具独特性与文化气息。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学校应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相关文件与政策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教材本身的选择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育人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想加强课程建设,就要“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育人的有效实施应根据时代要求,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实施过程、评价反思等各方面进行精心且合理地设计。
(1)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要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海外优秀文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啦啦操是根据《纲要》,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面向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啦啦操属于集体项目,是融健美操、舞蹈、音乐,以及各种技巧动作于一体,通过队形变换以及队员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主场队员加油助威,渲染赛场气氛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是团队精神的高度体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其与啦啦操注重的“团队精神”是相一致的。我国和美国在啦啦操运动价值观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个国家都注重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都希望借助啦啦操这项运动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勇于展示自我、形成集体荣誉感。这不但是啦啦操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促进啦啦操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有可能是今后学校体育文化理念的核心[2]。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以家国情怀和人格修养教育为侧重点,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与时代相融,讲好中国好故事。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的文化音乐节目,节目不仅在海内外热播,同时也成为当时两会期间讨论的热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就在政协会议期间发表过“经典咏流传结合啦啦操进入全国校园大课间”的讲话,为贯彻实施这一讲话内容,全国啦啦操专家和从事学校体育研究的学者率先推出10首经典咏流传啦啦操示例配乐和3套经典咏流传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示例套路。我们在啦啦操教学中将经典诵读、经典音乐、中式服装等传统文化融入啦啦操这项运动当中,不仅能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更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其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做到了内外兼修,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处的基础薄弱的职业学校,全校都为女生,所开设的专业为文化艺术类的音乐舞蹈专业。我们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邵阳市九县三区的普通初中,且多属于留守儿童,孩子们的文化成绩较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方面都比较欠缺。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外形特征都相对较好,且这个学龄段的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已具备独特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尤其注重形象气质。针对我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创编了一套颇具中国风的花球啦啦操《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中国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名片里,花木兰是唯一一位中国古代女性形象,花木兰已是世界意义的花木兰。我创编的这套动作排不仅融入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武术元素,配乐也加入了经典名曲《秦王破阵乐》的旋律作为前奏,学生在参加表演和比赛时的服装颜色也主要采用了最具有标志性的中国红。
结合我校文化艺术专业的专业特色,我们在啦啦操校本教材中也特别加入了自由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内容。自由舞蹈啦啦操是舞蹈与啦啦操运动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有的啦啦操种类,自由舞蹈啦啦操是区别于爵士、花球、街舞啦啦操等其他任何形式的舞蹈啦啦操,但它还是具备了啦啦操的基本舞蹈特征,它风格多样具有并具有中国特色,且不受任何舞蹈形式的限制。例如,我校在创编自由舞蹈啦啦操《少年中国说》和幼儿自由舞蹈啦啦操时,便选择了中国舞、民族民间舞等舞蹈风格,再配合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并结合地方特色的动作和音乐,充分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
3.利用教学环境的精心创设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课程教学上,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现师生、生生地全面良性互动。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五步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啦啦操运动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改变以往的重讲解轻反馈的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创新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前应详细了解学生学情,课程学习过程中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进程。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层撰写教案,布置教学任务。我们具体采取了“五步教学法”进行啦啦操课程教学。
“五步教学法”:
A.目标导学。教师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次课所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B.自主学习。学生围绕教师发放的学习资源获得新知识,重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
C.问题探究。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探讨学习疑难点。
D.反馈提升。学习成果展示,自评互评,师生、生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总结拓展。
例如,在教授花球啦啦操——《木兰诗》的第一节课之前,我在蓝墨云班课上发布教学资源和作业,课前学生借助多媒体或者网络的平台,可以搜查一些感兴趣的学习资料,通过网络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一角色,我会让他们在观看了完整视频之后再去查阅关于花木兰的相关历史资料,进而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许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教学的关键。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也经常会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我们的传统游戏大多具备重情感交流、重群体合作的特征。通过游戏的开展,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人为善,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助、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在啦啦操课的热身环节,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进行热身,如采取肩上传花,胯下传花,变换方向(向前传、向后背传)传递方式来达到活动热身的目的。而在游戏中使用的这面中国鼓是我课堂中经常会使用的,它不仅能用于游戏当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时用来打击节奏,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在体育课的放松环节,我发现许多老师都会借用瑜伽动作进行拉伸放松。而我在课堂上则常会用到另一种形式——古典舞的身韵练习来进行放松练习。通过近年来的尝试,我发现一些简单的身韵组合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舞感,它包含的一些特有元素,如一种呼吸的艺术——“提、沉”,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调整呼吸,并且学会如何由身体内部呼吸带动身体的律动,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2)组织好校园啦啦操文化活动,学生通过在校内外进行比赛或表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开展啦啦操运动,不仅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也凸显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我校近年来每年都会举行“经典咏流传”校园啦啦操比赛,学校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部门的全力合作下我,校在2017年组建了啦啦操社团,社团由学校各班选拔出来的若干学生组成,社团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及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在熟练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对啦啦操进行创意编排,当代青少年具备了善于运动、喜欢创新的特点,啦啦操多元化的动作以及艺术表现形式都给学生提供了无数灵感和想象空间。我们参加比赛的作品如花球啦啦操《木兰诗》、自由舞蹈啦啦操《少年中国说》在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想成功之处就在于这些作品中都融入了传统中国元素,这些独特的中国风啦啦啦操能给观众和评委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内涵也能让观众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中华之美。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啦啦操课程的注意事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啦啦操课程的融合应做到“润无细无声”,应与技能教学和体能训练密不可分。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形成科学的教学计划,要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做到无缝衔接。
2.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功课。明确课程目标和任务,贯彻“身心发展”的教学原则,正确理解育德和育体的统一关系[3]。
3.教师要多加强学习,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综合素质,多参加一些听课观摩活动,或举办一些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会。
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能培育和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传统文化与啦啦操相结合,不仅能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建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教学相长”,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