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
2022-11-23史丽娜
史丽娜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教育将需要在新理念背景下重新塑造人的个性。与工业化时期的批量化、标准化、同质化相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应注重差异性、合作性、创新性,因此初中语文需要切实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改革中,进而为凸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效果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提出“大单元”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审视大单元教学
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语言学习更加注重把现有的知识转移到新的环境中,同时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以素养为导向、以学为核心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充分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个体,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统编教材在“语文素养”与“人文主题”双线组元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大单元的整体式教学。大单元教学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次序,使其脱离了单一的知识或单一的知识体系。其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根据教科书单元的课文内容和核心知识,对单元学习的主题进行精炼。同时也有助于单元学习目标的建立、单元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单元整合教学的形成[1]。大单元是指“一个学习单元、一个微型课程、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大单元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在情境化、任务驱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探索,学习和运用知识。如果说,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未来语文教育的终点,大单元教学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教师系统性的教学观念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材进度,没有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导致课堂教学长期松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单元整合教学认知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形成系统性教学意识,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对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做到细致备课,发挥单元整合的教学特色,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
2.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限制
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尤其是初中语文教材,已逐渐向单元整合模式发展,因此单元整合教学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创新教学方式上,教师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法更合适,既顺应教育热点,又有利于教学创新。再加上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很多教材的教学方法都朝着单元整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提升作业设计的整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单课时进行设计,而非进行“单元设计”,这杨的设计方式是将知识先分散后总结式的设计,无法系统地将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也会导致在实际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结构较为零散。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必须对整个教学进程进行全面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合理的设计。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对于教师作业的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优化作业设计,凸显作业实效”,让语文学作业不再向以往一样枯燥且无实效,要让语文作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都得到巩固,让作业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三、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路径——探究与迁移
1.大单元教学具有鲜明的探究性
大单元教学是以“学习任务组”的方式组织和执行语文教学,其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并能更好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设计和引导,而学生则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中将能够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并在思维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学习任务打破了传统把听、说、读、写分开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实现主动探究、创造性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能够得到优化提升。从整体上而言,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常常是跨学科的。
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中,其中一项任务是“我为‘他’代言”主题分享会,在此项活动中,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作业,除了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外,还要利用艺术中的设计、绘画等知识技能。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正是要求探究式的高级思维,才能真正地推动学生的教育发展。通过情景化的方式,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自觉地理解知识,这也是大单元教学的根本途径。
2.大单元教学是为了获得知识的迁移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是“惰性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真正地了解语文学科中的内容,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何突破校园里所学知识和真实生活之间的鸿沟,将成为当前语文教育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大单元教学为学生的个人和知识的整合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2]。深度学习是一种将现有知识转移到新环境中的学习过程,迁移的终极目标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而不仅仅是在学校创造的情景下解决问题。
例如,八年级上册“新闻”一节的“活动·探究”单元,教材设计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三个任务,单元设计本身符合大单元教学理念。按照单元作业表和作业要求,学生可以自行阅读单元课文、报刊,学习有关常见的新闻类型。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实际工作中,从读到写,从输入到输出,其主要是把现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进而更好地凸显语文知识内容的实用性。
四、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
1.构建基于核心知识的单元学习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中,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明确单元的学习主题,确定单元的核心知识,并在大单元教学中建立起一个总体的学习目标。单元的核心知识主要通过单元导论和选编的单元课文来决定,而对单元的引言和对单元课文的理解则是建立核心知识的关键。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时,将可以基于单元导读以及文本内容对“了解游记特点”“揣摩品味语言”“把握游记写作方法(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而以此为目标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
只要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基础的单元学习目标,就可以决定整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在大单元的总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处理的微观教学环境,其可以为学生通过展示材料获取书本知识提供平台。培养学生敏锐感知的能力,深化和发展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信息进行探究和合作。《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明确指出:“营造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平台和环境,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是一次空前的挑战。”教师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来改变枯燥单调的课堂,运用情境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充满兴趣,全程投入,而且更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提高学习效率。据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在教学中选择多种情境式教学,用感情来打动学生,使之明白道理,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3]。
目前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在每单元后的写作练习中有了更为详细、更符合逻辑的要求。在很多单元写作练习中增加了“口语交际”部分。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部分《论证要合理》,口语交际部分有非常详细的“说”的内容布置:利用表格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列出了讨论部分的讨论步骤、讨论规则、规则说明。不仅如此,口语实践也准备了分层实践:
(1)某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时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会说些什么?
(2)请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问题1、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问题2、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练习1意在锻炼学生的讨论能力,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划。讨论一直是人们寻求卓见或达成共识的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应做到“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练习2是考察的是学生同一维度的更深层次的学习能力,除了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形成书面的讨论报告,这就是由说到写的锻炼。
在同一册教材中,同样也有由片段到文章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写作练习中就有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写一段议论性文字,最后再形成一段议论性文章的练习。
应该注意到,在创造学习情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现实的环境,还要把语言的“认知环境”也纳入“现实的环境”中,也就是说,要在“大概念”的引导下,需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迁移和应用语文知识内容,使其整体的语言结构和应用能力能够得到优化提升[4]。在创造情境时,教师要使情境与认知情境相互渗透、融合,并且使其能够在凸显学科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增强人文素养。
3.设计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主要强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本身强调对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落实尤为重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对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对教学方法缺乏合理创新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学习任务群的合理应用,这是能够逐步解决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问题,并且在新课改的引领下不断创新教育机制。现阶段在采用学习任务群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不够全面,对任务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学习任务群难以起到应有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不断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教师的合理指导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新闻”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以核心知识为基础,明确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构建能够反映出知识结构的学习任务群。
4.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行为做出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评价”是建立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的。评价原则、任务设计、评价方式等都要以学生的核心素质为中心。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牢牢抓住“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四个层次: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领悟。在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评价方案,以覆盖各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技能情感和学习态度[5]。
如上文提到的“我为‘他’代言”主题分享会,分享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大家在班级里一起分享海报,然后进行讨论和评价。讨论与评比实际上是学生对人物个性特点的一种延伸,学生通过对海报的语言表现来提炼、升华,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诠释人物的“非凡气质”。教师要制定一个可以支撑思考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进一步提升其整体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制定一套实用的评估量表,并以此为支撑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估。大单元教学评估的目标不在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其语言技能得到提高。
结语
总体而言,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打破现实的困境,改变教育理念,把语文大单元教学应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不断探索,从而真正地掌握自己的语言技能,以此形成多维度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