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次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3王哲一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层次化分层学困生

王哲一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五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3)

一、层次化教学法的概述

层次化教学法即对学生的基础水平、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划分学生的层次,展开针对性教学,以帮助各层次学生取得相应成果的教学方式。最为主要的是,层次性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水平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强自身学习数学的自信,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1]。

二、层次化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1.体现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层次化教学法,需要以学生具有的学习特征为基础,尊重他们自身存在的差异性,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以同等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效。

2.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基于此,更需要应用层次化教学法来开展针对性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开展层次化教学,并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对策,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伴随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应用层次化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满足各种教学需求,不仅可以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进步,同时还可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而要想保证层次性教学法实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管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进而为他们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共同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没有充分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再加上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其中涉及大量的数学概念及公式,因此,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经常混淆,再加上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不同,对知识的记忆结果也就出现了差异性的改变,这使课堂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另外,一些教师还在使用板书进行教学,但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数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且是实施教学措施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方面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层次性教学策略。

四、层次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明确学生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调查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调查结果为基准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此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精准分层奠定基础。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知规律,并具备不同的心理特点,同时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数学素养也不同,教师便需要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另外,教师还需要多与学生展开交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总结和划分每个学生的弱项,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需要结合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2]。

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广泛,有兴趣、态度、能力、成绩等。以上条件均达到优秀的学生可为优等生;学习能力良好、基础良好,但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划入到中等生的层次;各方面能力都较弱,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在制定优等生的教学计划时,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在制定中等生的教学计划时,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制定学困生的教学计划时,需要以巩固他们的数学基础为主。这也是应用层次化教学法的前提。

2.分层制作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是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的教学过程。为了保证预习效果,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通常会制定导学案,此时落实层次性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所要完成的预习目标自然是不同的,达到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别。有了前期的针对性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应知识时学生的脑海中会再次回忆预习时的内容,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例如,“对称、平移和旋转”是图形知识中的重点,在制定导学案时,教师就要分别制定预习目标。对于优等生,可以让他们在预习时动手折一折各种图形,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初步认识;在针对中等生制作导学案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观察一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在针对学困生制作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注重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此可以让他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预习。这堂课涉及的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自身具备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分层设置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先了解有关知识点,并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知识有基础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课堂的教学进度。

3.教学目标分层,发挥学生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层次化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了层次性的目标,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才能选择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目标,并在完成这个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数学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常具有茫然之感,无法准确找到符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的效果不佳。所以,层次化教学法是一种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针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只需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即可;针对中等生而言,应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针对优等生而言,教师应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教学目标作为引导可以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优等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4.课堂提问分层,对学生进行启发

“问题”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所设置的一些问题,或过于简单,或难度太高,学习好的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吃不好,所设计的问题层次性较差。这样的问题是无法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教师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而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问题可以成为层次化教学法实施的动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方向,指引学生找到全新的学习思路,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分层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为学困生设计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1分钟相对于几十秒?1小时相对于几十分钟?设计中等生的问题时,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你可以在纸上画出四点二十五分吗?设计优等生的问题时,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学校下午六点放学,小美从学校走回家需要耗时30分钟,那么她到家时已经几点钟了?以此不仅可以缓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使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被充分激发出来,在解决问题后也会得到满满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的提高。

5.以学生为本,对内容进行分层

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实施层次化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然后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层次化的选择,在“以学为本”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立体图形学习的重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对空间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常不能深入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针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并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自主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并运用此知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此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便于他们进行理解和消化。

6.分层设计巩固练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常无法形成长期的记忆,需要进行有效地巩固练习,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练习题目的设计需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类型题目,拓展类型的题目,综合性题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性的题目;学习中等的学生需要在完成基础题目的情况下,进行拓展,完成一些拔高的题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完成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并向课外进行延伸,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情景中,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整数混合运算”一课时,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应为他们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混合运算的知识;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应为他们布置不同题型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应拓展教学资源,为他们布置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练习,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他们的知识面,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

7.利用分层作业,提高作业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个体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层次性的发展特点。而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对作业进行分层,让作业具有针对性,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意义。最为主要的是,对作业进行分层后,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发展情况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既能巩固知识,又不会增加学习的压力[5]。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混合运算的正确计算顺序,并在计算过程中写出来,同时掌握脱式运算的书写方式。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对基础扎实的优等生布置综合性的计算作业,以检测其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情况;对基础一般的中等生布置作业时可以降低一点难度;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布置作业时只需要他们完成基本练习即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难度不一的课后作业,既可以对每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了解,还可以让他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完成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收获,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8.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心中都希望教师可以予以他们赞扬和肯定,并且不希望受到批评和指责,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增长自身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师在评价优等生时不仅要予以他们足够的肯定,同时更要激励他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在评价中等生时,需要多予以他们鼓励性的评价,鼓励他们在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学习后展开自主探究;在评价学困生时,需要通过评价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要因为数学学习成绩差便气馁,应予以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知道教师没有因为自己成绩差便轻言放弃,而是尽心尽力地帮助自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层次化教学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还可以推动所有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层次化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合理划分学生的不同层次,帮助各层次的学生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而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层次化分层学困生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类别混合嵌入的电力文本层次化分类方法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基于改进键合图方法的层次机电系统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