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2022-11-23李晓明
李晓明
(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032)
一、绪论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办法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印发,标志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启动。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科学解析了基本、合格、卓越三级标准体系对当前我国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分为三级,分别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合格标准认证和卓越标准认证,覆盖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类专业,标准高、要求严。标准体系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八个方面对师范类专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内容清晰、指标明确、体系完整,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制度符合中国实际,工作体系合理有效,认证标准与师范教育发展高度契合,认证工作推动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行业的沟通联系,可有效提升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能力,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大事,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高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作为高师院校图书馆,因其主要作用是服务于高师院校,对于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服务于学科建设,所采购文献主要用于服务教学研究、科研建设等,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也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支撑。文献资源建设方向能够影响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却存在着经费不足、物理空间不够、学科覆盖率不全、数字化程度不高、文献资源管理能力薄弱等各种制约因素,限制其发展。
1.经费方面保障不足
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经费基本上长年不变,有时受地方财政制约,还会存在削减的情况,这就制约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基于文献资源的采购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高师院校专业类书籍成本更是相对较高,在有限的经费下,采购数量就只能减少,而且还要满足基础教学服务,用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文献资源就不能正常保证,一些专业性强的大部头书籍就只能舍弃。
2.物理空间存储不足
高师院校图书馆受场地、空间的限制,藏书数量有限,相当多数量的高师院校图书馆因此调整采购原则,减少纸质文献的订购量,以增加数字资源的订购量。纸质文献数量不足,不能够支撑师范类专业认证对纸质文献资源总量的要求。
3.学科覆盖率不全
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采购时往往要考虑利用率,而高师院校中文献利用率较高的往往是通用教育类文献,而一般学科专业文献的利用率往往较低。因此,在文献资源采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不利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4.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不够
虽然高师院校图书馆在纸质文献采购和数字资源采购方面逐渐倾向于数字资源采购,然而,在数字资源建设内容上却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在自有纸质文献数字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数字资源建设水平整体不高,不利于保障师范类专业认证。
5.文献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往往存在重“采”轻“用”的现象,采购人员采购意向和实际需求不对等,采购人员只是单纯地按照图书馆工作要求进行采购,不能客观分析文献实际使用情况,文献采购进来后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致使很多文献资源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四、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支撑着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建设好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才能够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保障,确保学科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1.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资源保障
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全面保障学科建设,满足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需求,满足学生专业技术需求。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进而对每一个科目进行细化,提出具体要求。文献资源建设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保障,师范类专业认证同样推动文献资源建设的精细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教育体制建设。
2.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人才保障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师院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然而,因高师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作为高师院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就必须随时关注和掌握各学科动态,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采购原则,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购置。高师院校图书馆培养的采访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能够服务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而专业认证恰恰又为文献资源建设人员深入了解学科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培养学科化服务的专业人才[1]。
3.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管理平台
高师院校图书馆通过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进行研读,对自身文献资源建设有了全新的理念,能够系统、深入地结合师范专业认证进行文献资源认证,实现文献资源的多样性、文献载体的丰富性、文献构成的合理性,从而搭建一个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源平台,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4.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技术支撑
高师院校图书馆通过构建文献资源体系,不仅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资源、人才和平台保障,还能够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源构成体系,让师范类专业认证各项量化指标得以具体落实,形成保障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技术保障。
五、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路径
高师院校图书馆要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通过解析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明确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的文献资源建设目标。一般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保障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合格标准体系为主要目标,通过对第二级标准体系的一一对照,针对学生能力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能力,四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针对课程与教学,要设置符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合理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针对师资队伍,要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和实践经历,形成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针对合作与实践,要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和资源保障,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通过以上全面分析,形成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路径。
1.形成完备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要充分依托高师院校科研教学内容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要在总体上把握好方向,树立好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采购计划,开展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在采购的过程中,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征求意见,逐步修正采购原则,调整副本量,最大限度保障师范类专业认证。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的制定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基础,为认证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依照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结合认证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馆藏资源的完整性,成为具有自 身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2.提升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水平
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水平决定着文献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只有发挥好管理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因此,高师院校图书馆要不断加强文字资源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调整管理方向,与指标体系充分融合,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建设为专业认证服务,共同推进高师院校师生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3.加强数字化建设能力
数字化建设是高师院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师范类专业认证形成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要求高师院校图书馆对其创新发展所需的现有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成果和经验进行体系化梳理及提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库[2]。而高师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建设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基础保障。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数字资源采购、纸质资源数字化和自建数字资源三部分,通过这三种形式形成了完整的数字资源建设体系,服务于师范专业发展的教师学习空间,推动优质图书馆资源及时与师生分享,为高师院校图书馆持续助推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与发展平台,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顺利完成做铺垫。
4.完善资源统计方法
文献资源的统计是文献资源利用的重要依据,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够因地制宜,真正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让文献资源助力师范类专业认证。要学会使用各种统计方法,系统捋顺馆藏文献资源,梳理好各类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以及其他载体文献资源的种类、数量等内容。同时,要捋顺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中文献资源要求与馆藏体系的对照关系,有针对性地调整文献资源采购原则和方向,提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文献资源保障力度,进一步保障师范类专业顺利进行。
5.引入各层次人员参与资源建设
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更注重馆藏资源对学科的覆盖面和保障力度,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未引起图书馆的足够重视[3]。高师院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全面反映师生的需求,不能够全面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各方需求,不断优化资源建设结构,不断调整采购方向,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完成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通过不同形式,了解用户需求取向,结合采购原则,确立采购方向和内容,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建设服务于全校师生的需求,服务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6.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文献资源的整合过程,也是对文献资源的提升再利用过程,只有对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才能够发挥文献资源的最大效应,实现教育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费、空间、学科方向等多方面限制,文献资源采购内容随时调整,文献资源采购形式比较单一,均以单纯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为主,其他类型文献资源几乎没有,单一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式不能够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限制了高师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因此,在文献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整合自身资源,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利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文献资源形式,以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同时,要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要求,不断完善馆藏资源,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7.评估资源建设能力和水平
高师院校图书馆要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资源采购的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专业发展需求,文献资源数量的配比是否符合事业发展方向,各学科专业类文献能否满足未来三至五年的前沿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高师院校图书馆可以聘请专业评估机构,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为依据,对文献资源建设能力和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掌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使资源达到最优状态。
结语
对于高师院校图书馆来说,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通过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高师院校图书馆能够全面了解文献资源建设现状,科学合理地规划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高师院校全体师生提供最为优质的文献资源,从而推动高师院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