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2022-11-23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2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1期

田 盟(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20)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显著提升,农业发展成果明显。农民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主要实施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工业化随之发展,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兼职化等问题的出现,拥有高学历、高水平的职业型农民更是少之又少,阻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与发展。因此,加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文化素养、技能素养,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目标。

1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现存问题

1.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长时间以来,经济发展是政府政绩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更是一度成为政绩唯一指标。受到这一情况的影响,短时间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地方早在2013年就开始强调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与当地绩效考核挂钩,但长时间的思维偏差导致这种认识难以在短期内转变。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了解和分析,近些年,为推动教育领域发展,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多,但多数经费都用在院校教育方面,相对而言,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投入经费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大量的实践教学,这就要求为其购进和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学设备、器材以及场地。受到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制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体现在培养教学工作中,存在教学设施陈旧、投入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

1.2 农民缺乏参与兴趣

中国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多为中小学文化,且现阶段大部分农民开展各项农业活动时,都依靠自身传统经验技术,缺乏对先进农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了解,且大部分农民未曾接受过各种专业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没能充分宣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致使农民不了解“新型职业”的内涵和意义,对掌握科学技能、自我发展等方面缺乏认识,参与培训的兴趣不高。以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例,部分参加学习的农民,抱有“试试看”的心理,或是为取得成绩,并非针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无法长时间坚持参与培训,继而学习效果不佳[1]。

1.3 培养模式与农民自身缺少契合度

现阶段,湖南省正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等,但实际培养效果却未能达到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组织教育工作的人员未能将农民与学校学生进行区分开,忽视对农民自身实际需求和要求的了解。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大部分地区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期间,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农村地区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难以提升其学习动力,对于农民来说,学习难度较大且任务较重。此外,农民有自己的工作、生活,需要关照到家人,但部分地区却将农民集中,进行集体化培训教学,忽视农民的生活方式与模式,导致教学环节缺课率极高,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

2.1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机制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期间,应优先完善教育机制,为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提供助力。站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机构的角度上来说,应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视为一种常态化工作,重视相关培训教育环节,依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增加教育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等,用以改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环境。加强教育机制的革新优化,结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了解农民实际生活模式、状态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为完善的培训教育计划。如指导农民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与之紧密合作,开发相关农机服务机制,促进相关农业事业的共同发展。成立专项协调部门,统筹规划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机制,连接各个部门,使其相互合作,以此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协调发展。

2.2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考核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具有系统性、长久性的特点,需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其进行“保驾护航”。为促进相关教育培训工作能够高效落实,应制定完善教育考核机制。针对这一方面,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可定制“教育记录卡”和“教育培训反馈卡”,针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将记录卡和反馈卡发放给受教育农民,并在卡片上详细记录相关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专业等多个方面,为保障农民与教师能够及时交流沟通,卡片上应标注教师的联系方式,便于学员及时向教师提出反馈信息或请教相关问题。有关部门定期收集记录卡和反馈卡,将其作为分析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对培训人员的工作效率给予综合性评价。考核结果可与教师以及相关培训人员的职位晋升挂钩,进一步保障培训教育工作的革新与发展,保证教育工作真切落实[2]。

此外,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激励机制也是促进教育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激励机制能够显著加强培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表现良好的教育培训人员发放一定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以此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顺利落实。

2.3 丰富教育培训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优化,站在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还要拥有农业领域发展的先进思想,能够具备更高层次的素养,懂经营、生产的同时,还要了解管理、法治等内容。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关注到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力求提高中国农民整体素养和综合素质。

首先,开展高效的农业技能培训。将乡村振兴内容中的“产业兴旺”视为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结合当地农业、工业等产业布局,依据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培养现代化专业职业农民的基本思想,进入农村基层对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保障农民能够掌握多样化的农业技能,进而加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提升技术化农业生产水准。

其次,进行全面的思想层面教育。乡村振兴战略还提出了“乡风文明”的理念,意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和优化,力求提高农村农民的整体道德、文化素养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期间,可进行家庭美德、职业素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基层农村大力宣传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构建和谐、友善的农村环境。

最后,推进基本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法治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让法律对农民自身的行为形成约束,另一方面,让农民了解和学习,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法治教育的内容可以包含《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力求提升农民法治意识[3]。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湖南省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现存问题,有关部门可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出综合型人才,进而推动中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