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发展问题探析

2022-11-23杨梦鸽戚小云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1期

杨梦鸽,戚小云(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1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

1.1 绿色发展满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在实现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必然要细致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合理布局与展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展现出绿树成荫、环境宜人的村容村貌,更要构建绿色农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绿色发展作为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规律的最优方式,以和谐、高质量、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描绘了环境与人类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的生态底色[1],而农村作为生态资源涵养的功能聚集区,坚持绿色发展对筑牢并改善生态屏障、缓解资源浪费短缺问题、保障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特色生态产业开发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但为了推动新时代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仍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带动和引领。

当前部分农业生产者为了加快推动农业发展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而面对如此紧迫的困境和形势,唯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有效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通过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以绿色农业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作用力,切实解决好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化解当前农业发展的供需不平衡矛盾,通过逐步建立起的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缩小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推动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为真正造福于人民的“希望的田野”。

1.3 绿色发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中国脱贫攻坚战已于2021年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朝着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但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终点,而是鼓舞我们在新起点继续巩固好发展成果。

“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生态经济的潜力。某些农村贫困地区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通过合理的功能重整和精准的价值评估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养殖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等多种形式的绿色产业[2],将绿色发展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创造了种类丰富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投入市场,这极大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并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使得农民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入。

绿色发展的推广和使用保护了农业发展的根本和支撑:绿水青山和自然资源,不断地为农村发展赋能,高效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切实将生态资源的绿水青山变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之一,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前进摸索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以下问题,影响具体政策的实施与落实。

2.1 农民绿色发展意识薄弱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意识判断和行为选择都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但目前由于农民群体文化水平、劳动能力、年龄等因素参差不齐,很难将其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朝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推进[3]。

一部分农民由于对农村环境的认知不足且环保理念欠缺,对农业生产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基本的获取利益阶段,不能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自然,他们倾向于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改变自身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绿色发展理念体系,在面临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选择时,更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收入,认为推广绿色发展仅是政府的职责,不能自觉承担起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责任。

2.2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离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仍有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使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遭到了严重的侵蚀,破坏了土壤的酸碱平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厂废水的不恰当处理不仅严重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到当地土壤与空气环境的质量;自然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近些年来却存在严重的浪费和紧缺现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使用大水灌溉、超量灌溉、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破坏草原和湿地等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经济及农业产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4]。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广大农民生态文明素质,重点是加强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观,不断自觉学习并掌握绿色发展的技术,深化农民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和感悟。首先在宣传内容上要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宣传者在线下进行宣传引导时可采用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农民传达绿色发展对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带来的优势和转变,改变农民对绿色发展内涵简单空洞的看法,逐步培养农民绿色发展的意识。其次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农民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各级电视台和信息网站可以将生态保护知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制作成公益广告或故事短片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工具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性,促使农民在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中加深对绿色发展的认可和支持。

3.2 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宜居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落实与农村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上实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方案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守护好绿色发展的绿水青山。

首先要高度重视由于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问题,通过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改革过去污染多、耗能大的生产模式,从出产地着手,建设绿色环保的出产地,从源头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次对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家禽粪便要及时清理,地方政府部门要落实好垃圾分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站点,对农业生产产出的有害垃圾进行合理处置。最后要积极倡导农民进行绿色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进资源利用的绿色化,减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从而促进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环境宜人、适宜发展的美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