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业生态旅游创新发展
2022-11-23中共宝鸡市委党校陕西宝鸡721000
常 婧(中共宝鸡市委党校,陕西 宝鸡 721000)
农业生态旅游是将农业和旅游业充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农业基础和农村自然风光,将乡村经济建设中的风土人情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不仅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还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渠道,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提升经济水平。自从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就在各地积极推广开来,在单纯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经济需求的时候,运用农业生态旅游可以优化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以实施。
1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模式以农业生产为主,虽然也对环境进行保护,开发生态资源,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要求高、压力大。所以,农业生产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做好各种资源的回收,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不仅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乡村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生态理念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有的地区开发一些高档的度假区域,有的地区开发亲民农家乐,不同的生态理念背景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生态发展理念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定位还不够明确,正是由于理念定位不清晰,导致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也远远不足。
1.2 缺乏专业的人才资源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项集合了农业、旅游业、生态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素养高的队伍。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缺口还比较大,呈现严重的人才缺乏状态,无法使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壮大[1]。
1.3 生态保护能力差
生态环境保护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往往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在短时间内虽然可以看到良好的经济收益,但是长此下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资金不充足
农业生态旅游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这种产业模式是集合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特点的一种综合性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很多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刚刚起步,政府财政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力度
目前本地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比如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机构等,都是确保农业生态旅游能够稳步发展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生态旅游的投入与重视,在财政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社会融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注入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中,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设计更多旅游项目[2]。
2.2 挖掘乡村文化底蕴
农业生态旅游与乡村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达到传承文化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的。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构建以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为卖点的生态旅游活动,为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发掘一些具有游览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旅游景点,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文化附加值,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以乡村文化为主的精品旅游路线,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进行拓展。
2.3 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对综合型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高校、社会单位等招聘专业的农业、旅游、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同时要从农村组织中挖掘出更多优秀的人员,壮大农业生态旅游管理团队,不断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涵养,提升乡村的整体素质,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2.4 注重生态旅游农产品开发
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是延伸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附加值。例如,在生态产品开发的方面,很多地区开设采摘农家乐模式,让消费者到农村体验沉浸式采摘乐趣,同时还对农产品进行营销,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各种农产品销售到全国,这种农家乐模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到实地休闲娱乐的需求,还促进农产品的销售,给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3]。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各个产业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要积极探索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加强文化注入,组建专业团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多旅游项目,提升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