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2022-11-23丁秀丽杨春立张红萍陈新海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巴彦淖尔05000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5000
丁秀丽,杨春立,张红萍,陈新海(.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巴彦淖尔 05000;.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 05000;)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有着相对较大的种植面积,保证玉米的高效生产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对病虫害的防治率较低,玉米生产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对比传统生产方式,植保无人机效率更高、对环境的污染小,应用在玉米生产工作中可以有效保障玉米生产质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使用包括:植保喷洒、植物授粉、生长识别和信息监测。植保喷洒指喷洒农药,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更安全、更均匀,对比传统的喷洒农药方式,植保无人机使得喷洒农药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植物授粉是采用植保无人机提高授粉率,实现作物的增收增产。生长识别是指根据玉米的生长状态分析和制定对田间玉米的管理方式,借助于GPS实时定位手段展开。信息监测是植保无人机可以观测生产过程农作物的各种信息数据、浇灌情况,方便根据田间作物状态设置管理方案、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2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2.1 普遍适用,潜力无限
植保无人机对工作环境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使用范围较广,在大多数田间均可使用。使用植保无人机可以高效率解决玉米受病虫害影响的问题[1]。因此,植保专业无人机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全面提升玉米生产防病虫害工作的效率。除了玉米生产工作之外,由于植保无人机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林间、农田、山区等,限制性因素小,所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较广阔的应用场景。
2.2 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植保无人机开展植保喷洒工作,可以降低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和水量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小、能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传统的农药喷洒工作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时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借助植保无人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远距离植保喷洒工作变为可能,有助于减少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农药伤害,更好地保护环境、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又安全可靠。
2.3 效率较高,效果极佳
植保无人机从外观上看体积小,但实际功能强大,与传统的人工植保喷洒相比,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三十倍甚至更多,具有高效率的优点。与此同时,植保无人机技术实现对庄稼的系统定位,可以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病虫害防治效果更好,出现问题时可以更容易被发现和解决。
3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接受程度不高
中国玉米生产以小规模经营为主,集约化生产不多,不利于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植保无人机往往更适用于成片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活动,可以大大提升整片农田的产出和效益,小规模的经营生产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对植保无人机的接受程度不高,阻碍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3.2 政策扶持力度较低
众所周知,国家始终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出台了不少对农民购入机械设备的扶持政策,农民购买农机开展经营活动可以获得国家的补贴,但植保无人机并未被包含在补贴的范围内,造成农村购买力低下的问题,阻碍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2]。
3.3 设备的价格较昂贵
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价钱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购入植保无人机之后还需要为其配备各种相关设置,大多数农民无法承担昂贵的设备费用,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3.4 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与植保无人机相关的配套服务包括养护和维修设备、农户的技术水平,维修和养护设备的成本会增加玉米生产的成本支出,农户也不具备使用植保无人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加剧了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应用困难的问题。
4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建议
4.1 加大相关政策支持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民购买植保无人机的补贴政策,完善关于植保无人机的补贴体系,降低农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的成本,从而极大程度上激发农户的购买欲望,为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创造机会。由于植保无人机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光明的前景,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出台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协同规划,以3~5年为一个短期目标,规定在此期间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要达到多大比例,以此作为目标开展具体的各项工作。政策对植保无人机的支持不仅可以表现为价格补贴方面,还可以表现为税收减免补贴,全面保障和支持植保无人机的应用。
4.2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比较专业、难懂的内容,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保证农户掌握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技能。一方面,培训农户如何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植保喷洒、实时监控等工作。在农村地区成立专门的负责解决农民困惑、开展农品培训指导工作的部门。另一方面,培训农户掌握基本的保养意识,定期对无人机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维护,让农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
4.3 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中国植保无人机技术出现时间比较短,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问题、改进技术才能推动技术革新,让技术更好地作用于实践活动、指导实践活动。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要转变自身责任意识和研究内容,有重点地开展具体研发工作,更加强调对植保无人机功能性和使用效果的研究,必要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将其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处理。
4.4 扩大基层推广范围
基层是中国植保无人机使用的空白区,加强对基层的推广宣传是扩大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应用范围的有效方式。基层地区很多农户不了解植保无人机,首先要通过播放广播、举办展示会的形式让基层农户接触植保无人机、认识植保无人机,通过宣讲会、讲座的形式让基层农户了解植保无人机的功能和作用,最后通过安排专员展开基层培训的形式让基层农户学习如何使用植保无人机,完成在基层的推广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为基层植保无人机配备相应的服务,为这一技术在基层地区的使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 结语
综合分析以上内容可以得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和应用大大提升了玉米生产效益,推动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事物总有两面性,植保无人机固然很好,但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且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也需要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接受到接受的漫长过程,所以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