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使用对大学生转基因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北京印刷学院学生为例

2022-11-23孙志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转基因态度利益

李 烨, 贾 航, 孙志成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2600)

大众媒介是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影响着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风险判断。[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迅速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其互动性、共享性、自发性、即时性等特点也影响着科学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传播者的垄断,任何人只要拥有新媒体端口和网络都能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虽然打破了传播者的精英垄断,但也带来了信息来源不明、真假难辨、谣言频出等问题。在信息大爆炸和碎片化呈现的当下,如何分辨新媒体上的真假新闻,全面了解科学的事实真相,成为后真相时代人们共同面对的困境。

转基因是长期以来公众关注的争议性话题,真假信息频出,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支持转基因与学历、学科、专业知识高度相关,学历越高、学科越接近转基因技术持正面支持的也越多。[2]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公众的科学知识程度不能决定公众的转基因接受度,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基于风险与收益来衡量转基因。[3]大学生作为数字化原住民,面对观点多元化的信息,能够通过信息的统合筛选来维持认知上的稳定。[4]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对转基因的认知、行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转基因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本文基于北京印刷学院(无农林医相关专业,排除专业知识的影响)学生,考察普通高校大学生关注媒体转基因信息与对科学知识及转基因技术态度的影响,针对风险性议题科学传播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探讨媒体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从媒体视角对风险性科学传播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国民科学素质事业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科学素养是影响个体、组织和国家创新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 科学素养概念最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学者米勒的定义,其将科学素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科学知识层面,包括对科学词汇和科学概念的基本理解;二是科学意识层面,包括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三是科学影响层面,包括对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的理解。[5]研究表明决定公众接受新兴技术的32 种因素中,可感风险、可感收益、信任、知识、个体差别、个人态度是主要因素。[6]本文从科学素养的含义出发,结合转基因议题的特征,从知识、风险收益感知、接受度等几个层面,在排除专业知识对科学知识影响的前提下,讨论社会媒体科学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科学传播中,媒体在政府、科学家、公众之间发挥着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中介作用,同时作为知识生产机构,成为公众在社会中获取科学知识、接触科学议题的主要渠道。 研究表明,公众获取转基因知识主要来自公共机构和媒介渠道,人际渠道和学习渠道占比较少,并且随着新媒体时代下传播媒介环境的变化,网络媒体和社会媒体渠道所扮演的知识传播角色越来越重要。[7]新媒体的共享性、互动性等特点,便利了公众沟通交流科学知识,成为人们参与讨论科学议题的重要平台,已有研究表明自媒体平台是大学生获取转基因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1:媒体平台是大学生获取转基因知识的主要渠道;H2:大学生对转基因信息的关注度与其转基因知识掌握程度呈正相关。

媒体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报道的表述方式、对风险的具象化解释、报道者的态度等也构建了受众对科学知识的风险认知,形塑了公众对科技的态度。 在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传播中,不论是“挺转”或“反转”人士都认同媒体的影响力,并积极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实践。 有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媒体对转基因的立场与该国公众对此技术的不同态度有相关性。[8]王国燕对中国媒体上发布的转基因漫画进行分析发现15%的漫画传递的态度是赞成转基因,43.7%的是中立,41.3%的漫画反对,[9]这与崔凯等2016 年对中国公众对转基因态度的调查非常相似。[10]许多研究者认为风险感知和利益感知是影响公众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的风险感知,导致了态度极化。 据此,本文将风险感知和利益感知综合考量,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大学生对转基因信息的关注度会降低其对转基因的风险利益评估,导致接受度下降。

并进一步探讨各变量间的关系,全面分析社会媒体对大学生的转基因态度的影响:Q1:社会媒体如何通过知识、风险利益评估来影响大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度?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采集

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印刷学院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样本。 共有201 名大学生参加,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83 人和118 人;文科生71 人,约占总数的35.32%,艺术类学生45 人,约占总数的22.39%, 理工科学生85 人, 约占总数的42.29%;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受访人数分别为31、60、76、34。

(二)问卷设计和变量测量

自变量:转基因议题作为争议性议题,时常见诸媒体的报道或讨论。 本研究主要询问受访者对媒体转基因信息的关注度,问题是“你平时对媒体中有关转基因的科学信息,关注不关注?”其中,5代表非常关注,4 代表关注,3 代表一般,2 代表不关注,1 代表非常不关注。

因变量: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转基因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利益评估和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度3 个维度。 对转基因专业知识的认知度由四道是非题组成,得分越高代表大学生对转基因知识的掌握越充分;对转基因的风险利益评估采用问答方式,评价“在您看来,转基因工程研究是”答案依次为:利益远远超过危险、利益稍微超过危险、利益与危险参半、危险远远超过利益、危险稍微超过利益、说不清楚,得分依次为5-0;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度采用三个陈述句进行表述,用李克特量表,从非常认可、认可、一般、不认可、非常不认可,赋值依次为5-1。

控制变量:主要考察了性别、年级、专业、获取信息渠道等变量的影响。

三、大学生转基因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转基因信息的关注度依次为:关注和非常关注比例为38.81%,一般为33.33%,不关注和非常不关注比例为27.87%;总体来说,受访者对于转基因信息的关注程度普通。

普通高校大学生获取转基因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微信、微博>腾讯、新浪等新闻网站>抖音等社交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应用>电视>报刊、书籍杂志>果壳网等科技类网站>广播。其中,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和腾讯、新浪等新闻网站以及抖音等社交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应用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比例高达67.16%、59.7%、41.29%、30.35%,而通过传统媒体电视和报刊、书籍杂志以及广播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比例仅为21.29%、13.43%、5.47%,这表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是大学生获取转基因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0.45%的大学生会通过果壳网等科技类网站获取信息,这表明专门科普网站的宣传或相关内容的推广并未很好地到达大学生。

受访者转基因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依次为:获得4 分的人数占比为9.45%, 3 分为26.87%,2 分为26.37%,1 分为32.84%,0 分为4.48%。 这表明普通高校非农林医专业的学生对于转基因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仅有36.32%的学生得分超过3 分。

受访者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利益评估均值为2.67,其中认为利益远远超过危险的为8.96%,利益稍微超过危险的为16.92%,利益与危险参半的为41.29%,危险稍微超过利益的为12.44%,危险远远超过利益的为 5.97%, 说不清楚的为14.43%。 总体来说,对转基因技术持观望态度的人数较多。

在接受度方面,受访者的均值为3.47,其中对在医疗领域、农作物领域、工业生产中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均值分别为3.53、3.37、3.52,表明普通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对转基因较为认可,但在农作物领域的转基因技术接受度较低。

(二)大学生转基因态度的影响分析

1.转基因信息关注度与大学生的转基因知识

大学生不同媒体使用与转基因知识未呈现显著相关性,但其对转基因信息的关注度与转基因知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184,p<0.05),越关注媒体上的转基因信息,其转基因知识越少。 这表明无论媒体渠道的使用还是是否关注转基因信息都无助于累积转基因方面的科学知识,而转基因知识较少的人反而更关注媒体上的转基因信息。

2.转基因信息关注度与大学生对转基因的风险利益评估和接受度

大学生转基因信息的关注度与其对转基因的风险利益评估和接受度均呈现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风险利益感知= 0.211,p<0.01;r接受度= 0.227,p<0.01),即大学生越关注转基因信息,其对于转基因的风险利益评价越高,越认可该技术,其中对转基因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使用最为认可(r=0.208,p=0.003<0.01),对转基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认可度居中(r=0.177,p=0.012<0.05),而对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领域的使用认可度最低(r=0.152,p=0.032<0.05)。 转基因知识的多少对转基因的认可度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有趣的是不论转基因知识多少,对于转基因的认可度得分均值为2.5-3.5 之间,即持中立态度的人数最多,比较认可的次之。

3.风险利益评估与转基因接受度

大学生对转基因的风险利益感知与接受度其间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183,p<0.01),也就是大学生越认为转基因技术利益超过危险,对转基因技术越接受。

4.专业年级变量与大学生对转基因的接受度

研究发现,性别、专业、年级对大学生转基因知识、风险利益感知和接受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度,不同年级呈现微弱的正相关(r=-0.238,p<0.1),随着年级的增长,年级越高大学生对转基因技术越认可。

四、结论与分析

大学生媒体信息关注度与转基因知识、风险利益评估和接受度等几个维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对媒体转基因信息的关注无助于大学生转基因知识的积累,反而转基因知识较少的人更关注媒体上的转基因信息。 但是关注程度对认可度和风险利益评估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也就是越关注转基因信息越认可转基因技术。

大学生对媒体转基因信息关注度与其知识间呈现负相关的关联,而以往的研究发现,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于知识积累有帮助,而网络媒体无此关联性,[11]大学生对自媒体转基因信息的关注与知识的积累无显著关联。[12]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媒体转基因信息关注度无助于其知识的积累,但转基因知识较少的大学生更关注媒体转基因信息。 研究发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似,[12]表明社交媒体平台由于其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便捷性、自主性等特点,虽然成为年轻一代科学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但无助于转基因知识的积累。

大学生对媒体转基因信息关注度与其对转基因的风险利益评估和接受度间存在正相关的关联。近几年,虽然国内对于转基因的认可度逐年下降,但高中生对转基因的支持率显著高于成年人,并且持中立态度的人也远远多于成年人,持反对态度的人非常少。[13]这可能是转基因议题本身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其讨论已经超出了转基因科学本身,涉及到政府、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转基因知识的多少与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不能形成稳定的相关关系,面对无法判断的议题,高中生更多采取观望的中立态度,与高中生的态度相似,本研究中大学生对转基因的认可度也基本是中立偏向支持的态度。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自媒体转基因信息越关注,越不支持该技术。[12]这可能是本研究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医疗、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大部分大学生持中立甚至支持的态度,而经常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各领域的使用,有助于其形成正向的判断,认为利益大于风险的人数更多。

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14]2020 年大学本科以上人群科学素养达到了38.89%。[15]研究显示在新媒体时代下公众处于“富”信息环境下,个体越偏好推敲、查验信息,其不实信息鉴别能力越低,但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挺转”和“反转”的多方信息,能够通过信息分析维持其对转基因信息的分辨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转基因阴谋论辨别力”,[16]这或许解释了大学生对媒体转基因信息关注度与其对转基因的接受度和风险利益评价的正相关性。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在争议性的转基因议题大环境下,媒体的使用与非农林医专业大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的关系,结合媒体属性、大学生科学素养、转基因议题特征等因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 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缺乏对大学生风险评估、利益评估以及转基因知识自我评价的详细分析,无法探讨其形成态度的具体原因;二是抽样样本较小,覆盖面较窄,不具有全国大学生的代表性,应在后续的研究中拓展研究深度,为转基因信息的科学传播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猜你喜欢

转基因态度利益
未来航天员的“神菜”——转基因莴苣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转基因,你吃了吗?
I Love You, Dear China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