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图书编辑的审美能力

2022-11-23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装帧选题图书

王 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 100037)

一、审美能力是图书编辑首要的职业能力

优秀的编辑应具备职业能力包括:审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市场策划及营销能力。 这其中编辑的审美能力是首要的,且与其他的职业能力密不可分。

蔡元培曾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 他这样解释美育:“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由此可见审美对人的重要性。 图书编辑从事的出版活动实际上是以编辑为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编辑的审美能力外在表现为对美的感知力,并将这种感知力由表及里、由感情形式向审美观念升华,而汇集在从事的编辑活动中,最终将创造生产出的图书作为一种美学成果,推向市场,实现其现实的审美价值。 编辑的生产活动,自始至终地贯穿着审美活动。 因此,审美能力也是编辑首要的职业能力。

二、图书编辑活动的审美特性

图书编辑作为审美主体,通过传播媒介这一导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阅读者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活动,影响审美客体。 从编辑的具体工作出发,审美特性包括以下几点:

(一)对选题立意的审美

选题的策划是一本书的起点,选题的关键是立意,立意美不美,这就要求编辑在选题策划环节,要有一种审美判断的自觉意识,明白选题所具有的美学意义,而发现选题的立意是否具有美学意义,可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判断:

1.创造之美。 创造性是选题立意的生命之源。创新是出版工作发展的动力,选题立意的创新尤其重要,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编辑在关注选题创新时,既要关注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也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创新和二次创造。

创造之美的表现形式,还在于编辑发现一个选题后,采用怎样的切入角度、节奏感、编排和表现形式,进行一个美的创造过程。 日本的漫画图书市场上,有一本改编自《三国演义》的漫画书《三国志新闻》,漫画的内容和版式是按照报纸的版式设计的。 左上角是报纸名称《三国志新闻》,头版有“要闻”:某年某月在某地发生了赤壁之战,胜负如何、死伤如何等等,旁边有一篇“社论”,评论赤壁之战。 第四版是文艺版,用漫画形式展现了读者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比如曹操的诗、诸葛亮的文章等等。[1]书里的内容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改编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但编排方式是现代的,深得一些甚至不爱阅读古典名著的读者的喜爱,这就是在选题立意上对经典文化的创造之美。

2.新奇之美。 从审美心理上说,美所带给人的最初体验是好奇心的满足,这就给选题立意提出了新奇性的审美要求。 例如科普类图书策划编辑,比较关注科技最前沿的图书选题,衡量科普类图书产品的生命力及出版价值的大小,新奇度是重要标准之一,一本书提供给人们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越多,它的出版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越高。 因此,编辑需要在各相关学科领域不断发现最前沿的知识,在选题策划过程中,抱有好奇心,始终不断发现,不断创新。

在当前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关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创造性突破正在开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发生着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在新时代科技创新背景下,编辑在做科技类选题策划时,应紧密关注以上科技的最新发展。

3.想象之美。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些国外的儿童图书,在开发读者想象力方面,有很多值得国内编辑借鉴的地方,本人作为策划编辑,曾经引进过一套美国探索频道的《DISCOVERY 探索频道儿童百科全书》,该套图书的版式设计完美展现了DISCOVERY 探索频道电视节目充满想象力的纪录片风格,将图书每个对开页的图文设计,变成了纪录片的一帧帧拍摄画面,每一个拍摄画面都充满视觉震撼感,文字编排也充满想象力,有一个跨页内容是讲“完美的动物”,标题是“如果把不同动物的特长相结合,能否组合出一种自然界中能力最出色的动物?”图书的画面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完美的动物,把动物界跑得最快、腿部最有力量、视力最好、嗅觉最灵敏的动物的局部照片,组合成了一个最完美的动物。 不得不说,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图文设计,让孩子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始终驰骋遨游在想象力创造的空间,获取知识的同时脑洞大开,极大地拓展了小读者的思维能力。

4.和谐之美。 选题的开发没有单一的领域,在融媒体发展的传播新时代,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谐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每个编辑都应该在选题策划工作中,实现多学科领域的和谐之美。 近些年图书市场上出现了艺术科普书的概念,很受欢迎,此类选题将艺术与科学贯通在一起,将抽象的艺术用科普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艺术教育的普及,并以一种科普的传播方式,在多个平台以音频、视频、直播等融媒体传播方式展示图书内容,将艺术大众化,图书编辑在选题的开发上可以多挖掘这种具有多学科和谐之美的选题。

(二)对书稿内容的审美

图书作者的职业特征和从事学科领域的不同,造成作者的审美特性的不同,编辑对书稿进行内容的审美加工与创造时,要通过审美整合,把作者的审美理想、审美风格、审美个性通过图书体现出来。比如,科技类图书的作者,语言文字风格往往偏于简练,如果要将晦涩难懂的科技知识让读者轻松理解,编辑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审美整合,对文字进行加工,增加故事性和可读性,使晦涩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利于读者消化理解;还可以为图书配上各类型的图片、照片、线条图等,运用图片这种视觉传达语言作为文字的补充,毕竟有时候一幅照片胜过千言万语。

总之,书稿的内容美包括文字美和配图美,文字的美包括语言的简练美、悬念美、情节美、充实美、严谨美;配图的美包括照片的真实美、手绘插图的装饰美、图谱性质的线条图(动物图谱、植物图谱、机械构造、医学图谱等)的严谨美、地图(地形图、卫星地图等)的科学美。 编辑的工作就是尽量采用各种美的内容表现形式来对书稿进行审美加工,提升书稿的审美价值。

(三)对图书装帧设计的审美

任何一本图书都是设计形式的集合。 好的图书装帧设计,提高了图书的欣赏价值,甚至能把纸书变成一件艺术品,值得珍藏。 “中国最美的书”是中国书籍设计的年度评选活动,创立于2003 年,每年选出经由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优秀图书25 种,“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9 届,该活动评选出来的书籍,已经成为出版界图书装帧设计的审美风向标。 “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包括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设计对于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适宜手感的和谐统一,以及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手段的运用等。[2]从“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标准可以看出设计、构图、工艺、印刷都是图书装帧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审美要素,装帧设计的审美重要性体现在图书内容和形式需要进行完美的结合;完美的图书装帧设计,对于图书内容的展现能起到提升作用。

一本装帧设计精美的图书,更容易吸引读者,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比如:一张设计非常成功的封面,就相当于这本书的橱窗展示,读者一旦对这个封面产生了审美认同,就会抵达对这本书内容的审美认同,最终产生深层次阅读的想法和购买图书的行为;有些图书,仅仅因为美好的装帧设计打动了读者,读者就会购买,甚至将图书像艺术品一样收藏,可见装帧设计的审美对图书的重要性。

设计师是图书装帧设计的关键要素,但图书的装帧设计不应只是设计师的差事,编辑也要适当参与。 编辑是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师,在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中,编辑应与设计师精诚合作,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审美的视觉表达,提早与设计师沟通,实现书籍装帧设计工作流程前置,打造出读者心中最美的书。

(四)对图书营销环节的审美

图书只有进入流通与传播领域,与读者见面,才能实现现实的审美价值。 编辑在图书营销环节的审美活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编辑需要组织图书的评介宣传。 一本图书的审美内容和审美特征等,编辑在编辑流程中已经基本掌握。 因此,编辑需要撰写书评、发书讯、召开新书发布会、利用传播渠道向读者推荐介绍图书等,目的是使更多的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要去选购图书。其次,编辑需要参与到图书市场的营销环节。 近些年,新媒体渠道已经成为重要的图书销售市场,从开卷监测数据看, 2020 年底,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了8.7 亿人。 图书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格局,线上渠道占比接近80%,短视频主播直播带货,使线上销售向实体店特有的体验感又靠近了一步。

面对如此多样化的流通渠道,编辑最清楚书与读者的审美需求和审美选择怎样相吻合。 编辑参与发行,可以最大限度地考虑图书的阅读对象,使图书的销售实现读者的审美趣味与作者的审美理想一致,形成读者、作者双方审美同构。比如,编辑需要研究新媒体渠道里的微信公号、平台主播、各大社交平台用户特征、粉丝人群画像,洞察活跃人群的审美活动,设计符合活跃人群审美的图书营销方案,做到精准投递,最终实现图书品牌营收。

三、提高图书编辑的审美能力的建议

图书编辑审美能力最终培养的是编辑美感,编辑美感是指编辑工作中,对美的迅速感知力,这个感知力,是由表及里、由感情形式向审美观念升华的过程。[3]审美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表现。

(一)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图书编辑审美能力的首要条件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社会效益要高于经济效益,图书编辑不能仅仅出于图书出版的功利目的,而应当站在时代审美的高度,站在出版事业潜移默化地影响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来指导自身的审美取向。[4]

编辑应该主动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使命,主动承担职业的社会责任感。 2035 年,中国要建成文化强国,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要将生产图书精品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时刻提醒自己要提高图书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编辑的社会责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全社会的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新时代背景下编辑的社会责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审美的重要导向。

(二)知识覆盖面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

从各种艺术门类和各种学科中学习美,将审美能力和工作、生活完美地结合,做一名具有审美能力的编辑。 “看、想、做”是编辑审美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看”就是指欣赏和剖析,除了看同行们出版的各种优秀的图书,还可以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包括绘画、电影、音乐等。 人文社科图书编辑可以多看科技领域的图书,而科技图书编辑也应该多看人文社科类图书,只要欣赏美的作品够多,知识覆盖面足够广,编辑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编辑要将美学融入自己的思想去进行自我产出。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想”与“做”相结合,一个图书编辑想到一个好的选题,就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这本书对于读者的吸引力有哪些,在做一本书前后,都需要多看看市场需求与反馈,来进行自我审美情趣的调整。 编辑的审美能力,在亲自策划、编辑、出版、营销的每一本图书中磨炼出来,逐步得到提高。

(三)好奇心和“爱美之心”是审美力培养的关键

达·芬奇说“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同样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是以最高贵的感觉——视觉为基础”,“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知觉”。 好奇心、观察力和想象力是达·芬奇一生不断创新的关键。

图书编辑应该让自己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美好的事物“过分”敏感,有些事物看似平凡,但其中蕴含着许多审美要素,比如春天山野里一朵绽放的野花,体现着自然的美;公共场合路人的一个善意的举止,体现着人性的美;街边橱窗的色彩搭配,体现着艺术的美;编辑应该善于观察身边各种美好的事物,具备好奇心和爱美之心,这也是培养审美力的关键。

优秀的编辑,应当时刻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这也是编辑工作的挑战性与迷人之处。

四、结语

一名优秀的编辑,不应该只是工匠,而更应是一个建立在好奇心之上的终身学习者。 其编辑技能应该体现在创造中,与美对应,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和培育,使自己的审美追求、审美创造成为社会整体审美的高级层次。 图书编辑只有成为真正具备美学要求的“美学人”,其创造生产出的图书,才能作为一种美学成果,投放图书市场,赢得广大的读者。

猜你喜欢

装帧选题图书
谈诗词的选题
班里有个图书角
选题有误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