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
2022-11-23李宇婷
□李宇婷
声乐演唱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声乐演唱技巧则是影响声乐演唱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声乐课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以音乐理论为基点,把声乐实践知识同声乐技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声乐知识和声乐技巧,让他们熟练掌握最基本的声乐教学方法,以便其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幼儿音乐教学任务。幼儿歌唱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根据幼儿园声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及幼儿的身心特征,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成为新时代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是否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对声乐课程学习、演唱质量及个人的艺术成长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侧重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问题展开探讨。
一、声乐演唱技巧的概念阐释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声乐演唱技巧是指演唱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为了充分诠释音乐作品和呈现完美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各种声音处理方式和技艺的总和。这是从概念层面对声乐演唱技巧予以阐释。从这个角度讲,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如此才能更加生动地呈现出作品蕴含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将自身的演唱水平予以充分展现,确保演唱获得完美的效果。声乐演唱技巧要求演唱者确保语言与声音的协调,自然而利落地进行歌词演唱,使受众能够通过歌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此外,声乐演唱技巧还十分注重音色的变化与处理,要求演唱者充分结合作品内涵、旋律等合理而自然地对音色进行调节。总之,声乐演唱技巧涉及技术层面、语言层面、艺术层面。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见解,增强歌曲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歌唱艺术表演增添色彩。
第一,基本的声乐演唱及演唱技巧。声乐课隶属于基础课程之范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声乐课堂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技巧,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为其踏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声乐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声乐基础、先天条件的差异性,在充分分析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扎实的声乐技能。例如,教师可通过视唱练耳、乐理、钢琴伴奏、歌曲弹唱等音乐专业课程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准、音色、节奏、速度等相关音乐要素的认知和理解,使其自觉参与到视听练耳训练中,获得扎实的声乐技能。视唱练耳是提升学生声乐技能的重要途径,与声乐技能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声乐曲目练习,可以为视唱练耳中的速度、节奏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声乐教唱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的是幼儿教育及幼儿培训等相关工作。对学生而言,声乐教唱技能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声乐演唱技巧培养过程中应侧重补充的重要内容。学生锻炼自身演唱能力的过程,也是习得教唱技能的过程,更是演唱技巧及技能的锤炼过程,对其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声乐演唱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唱技巧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对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可以为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和表演奠定扎实基础。在声乐演唱中,作品是否可以得到充分的诠释及艺术层面的创新与学生个体的声乐基础及是否充分掌握声乐技巧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声乐技巧,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借助适合的音色、气息及发声等呈现和诠释作品,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声乐练习中,应注意提升声乐演唱技巧的掌握能力,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为今后的声乐演唱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可以辅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声乐艺术形象。学生在声乐演唱中可通过合理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将自身音色与演唱技巧进行有效的匹配,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听觉体验,借助多样化的音色等声乐技巧将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呈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者只有真正利用自身的音色,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独特的情感融入演唱过程中,借助声乐技巧塑造良好的形象,才能真正调动听众的情感,真正实现声乐演唱者与声乐倾听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第三,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声乐演唱者需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将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融入演唱中,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呈现一场成功的声乐表演。演唱者如果单纯为了突出技巧则会被视为炫技,如果仅仅刻板地表演则会使作品缺乏应有的活力和魅力。因此,演唱者必须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声乐演唱技巧将自身对作品的情感融入表演中,如此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内涵,这也是声乐演唱的价值体现。
第四,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质量。演唱者只有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和丰富的演唱技巧,才能利用这些技巧进行声乐表演,减少声乐演唱失误,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质量。演唱者自身的才能、涵养及演唱水平等都会对声乐演唱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演唱技巧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对声乐表演的现场呈现也有关键的影响。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唱技巧的具体建议
(一)准确分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提升学生诠释作品的能力
深入分析所要演唱的歌曲特点,是保证演唱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演唱者必须了解作品饱含的情感、意义,了解作品的特点风格,在精准定位歌曲的演唱风格、领悟饱含的情感的基础上演唱,用情感打动观众,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特点,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要在演唱中纳入多元化的演唱技巧,对不同的技巧进行分析、对比。例如,教师可挖掘美声与通俗唱法两者间的共性特征,在声乐演唱中集中两种唱法之优势,渲染歌曲之内涵,使情感更加浓烈。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两种唱法融入同一首歌中,通过巧妙衔接、表演风格的切换来展现作品的情感,凸显作品中的人物特征。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强化专题训练,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对发声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演唱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风格,教师应在教学前组织学生对歌曲创作情况展开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作曲者、作词者的具体情况、歌曲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歌曲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渲染与表达情感,提升演唱水平。
(二)精准定位作品的情感要素,提升学生情感渗透能力
声乐演唱建立在个体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演唱者首先要精准定位乐曲的声音风格,在此基础上,精准把握歌唱时的节奏和情感,提升乐曲的感染力。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安排饱含不同情感的作品,借此来培养学生感知情感、分析情感、领会情感、呈现情感及情感共鸣等能力。
第一,练习前深入研究歌曲的音乐特点与饱含的情感,也就是要参考作品的音乐特点、情感特点,来精准定位自己的弹唱情感与音色,并以此为基点选择合适的弹唱技巧,选择与之相配的伴奏音型,使歌唱与弹奏格调实现高度统一,使弹唱两者间能够实现无缝衔接。如果歌曲格调定位不准确,演唱与伴奏必然会脱节,和声效果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二,提升学生的情感渗透能力。声乐艺术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歌声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声乐演唱训练,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掌握作者的所思所想;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借助声乐技巧与扎实的基本功处理好作品中的每个细微之处,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要通过个性化演唱提升歌曲的感染力,与观众实现心灵的沟通,达成情感的共鸣。
第三,提升学生利用声乐技巧诠释情感的能力。要想在歌曲中融入情感,演唱者需要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体验情感,通过想象来酝酿情感,让自己的情感始终贯穿于歌曲的始终。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核心,有的是诠释思念之情,有的是诠释欣赏之情,有的是诠释喜爱之情,无论哪种情感,都需要演唱者准确把握,投入歌曲创设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比如,演唱《妈妈的吻》这首歌时,演唱者必须通过想象,把自己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融入演唱的过程中,使情感的渲染达到高潮,与听众实现情感的共鸣。
总之,声乐演唱中歌者必须饱含深情,只有融入情感的歌曲才能打动听众,没有情感的歌曲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不但无法打动听众,还会引起听众厌烦。
(三)注重演唱技巧训练与弹奏的紧密结合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演唱技巧同弹奏技巧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两者的契合度,达成高度的统一。学生边弹边唱,必然会手忙脚乱,弹不好,也唱不好,顾此失彼。要想攻克难关,学生就必须协调好两者间的关系,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凸显“唱”的重要地位。“弹”属于次要地位,弹奏是陪衬,发挥烘托功能,必须配合歌曲的演唱。好的弹奏有助于歌者的真情流露,能提升歌者歌唱水平,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因此,弹奏要平实无华,不能过于张扬,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抢了歌唱的风采。歌唱时,歌者必须充分发挥声乐技巧,使歌声更加优美,从而更好地提升演唱水平。要让学生处理好弹唱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
(四)注重即兴创编能力培养
在儿歌弹唱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钢琴伴奏教学,另一方面要重视声乐演唱技能的教学。教师要从了解人体器官功能层面入手,和学生一起研究人体器官的奥秘,一起练习借助胸腔、腹腔呼吸的方法,反复练习吸气、吐气,让声音能够变得更加圆润悠长。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谱子里的诸多标识,还要规范学生的姿态,使其更加端庄挺拔;要逐一规范学生的演唱行为,哪怕细微之处也不能放过;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升即兴创编水平。儿歌弹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对优秀作品要给予表扬,并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创编方法,提升创编能力,能够做到自编、自弹、自唱,为将来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调度能力和声音控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音乐调度能力和声音控制能力的培养。第一,有效控制演唱力度。演唱力度是一种典型的演唱技巧,对演唱水平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做到有效控制力度难度极大,这种控制需要贯穿演唱的始终。第二,提升学生的声音控制能力。声音控制力度主要是对声音的强弱进行控制。强弱更替时要做到衔接自然,借助声音的强弱来渲染情感。演唱时情感强弱的表达与声音的高低不是完全对等的,在演唱时,学生要合理调控声音,把声音和情感进行有效结合,进而使作品的旋律更加优美、节奏更加明快,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比如,学生可以根据演唱需要调整音量大小、声音粗细,使声音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使表达的情感更加饱满。
总之,声乐演唱技巧对一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呈现及演唱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幼儿教育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真正理解声乐演唱技巧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意义,并将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准确把握作品情感,注重将演唱与弹奏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及音乐调度和声音控制能力的提升等,从而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唱技巧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