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2022-11-23昌利萍
□昌利萍
在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他们能歌善舞,而且各民族音乐类别丰富,舞蹈形式多样。少数民族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改革高校声乐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发扬、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推动民族音乐不断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声乐教学理念,将新时代的流行元素融入进来,让声乐文化独具特色,从而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依赖于专业音乐教师,高校专业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乐理知识,还应将少数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民族音乐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普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一、少数民族音乐及其音乐元素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它是众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闻名天下的有壮族的铜鼓舞、扁担舞和绣球舞。在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歌舞形式,各族人民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同的民族文化表达情感的形式也不同,因此音乐中包含着不同的代表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元素,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
音乐元素包含音色、节奏、腔调、和声等,影响着音乐的表现风格和特点。民族元素即民俗文化,包括皮影、剪纸、木雕等各类手工艺,而民族音乐是将民族元素与音乐元素相融合。民族音乐的创作灵感大部分源于人们日常的劳作和生活,因此歌词往往具有强烈的叙述性,生活气息较浓。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的前提是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元素,提高对音乐元素的认知,进而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
二、民族音乐元素的基本特点
(一)生动活泼,浓重的生活气息
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具备较为独特的音乐韵律,十分生动,能够表达出生活的细腻感,推动民族精神不断传承。通常情况下,民族音乐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展现出民族音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民族音乐会将地方特点突出,在音乐中融入地域民族文化和人们的风俗,能使民族音乐更具生活气息,同时彰显地方特色。
(二)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浓郁的民俗韵味
在民族音乐中,民族歌舞作为主要元素,艺术表现力较为突出,彰显了民族音乐的价值,直观地阐述了民族特征。民族歌舞表演者通过应用艺术道具,可以使人们体会到其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如民间的舞狮,就是通过狮子的形象让观众对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狮子头部的重量和狮子的舞姿等都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且不一样的舞狮效果能够展现出地域特色,使浓郁的民族风情得以体现。狮舞能够彰显出民族特色,属于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民族风情和特色,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以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及民俗特征。
(三)具有趣味性,便于传承
在我国,每个民族都会基于地方特色去发展民族音乐,音乐以当地居民的生活乐趣为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例如,舞狮、扭秧歌等以民族歌舞的形式展示出人们面对生活时的乐观精神,同时有助于人们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一般情况下,民族音乐都是通俗易懂的,此种传达文化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能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并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渗透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我国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被民族音乐所感染,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的发展是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作为依托的,为此,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民族音乐逐渐融入进来,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感染下培养民族团结等精神。高校在声乐教学中逐渐渗透民族音乐,能够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学生具备音乐鉴赏能力,加强对音乐的感悟。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学生在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民族特色有所了解,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为此,高校声乐教学要结合民族音乐元素,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自身价值。
(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音乐情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着重给学生讲解民族元素,以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将民族元素融入声乐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中包含大量的民族文化,高校声乐教学要传承民族文化,在课堂上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声乐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元素加以重视,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四、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处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中,虽然加强了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但对本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音乐市场被各国流行音乐逐渐占据,致使少数民族音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没落。其实,少数民族音乐没落的根源,除了受外国音乐冲击外,还受少数民族古老的音乐传播模式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忽视了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创新和传承。
各少数民族自治区政府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提出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从而使高校教学逐渐形成新的教学特色,达到双赢的目的。可是,从近几年高校声乐教学情况来看,高校未能提升将少数民族音乐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声乐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教学,很少使用民族唱法。由于音乐教材缺少对民族声乐唱法教学内容的编排,高校在选取声乐教材时大部分以美声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对少数民族唱法的关注度日益减少。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唱法,高校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
高校声乐教学在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在拓宽学生学习路径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出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对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视度有所提高。教师在声乐课程上展示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有效拓展学生音乐事业发展范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爱上民族音乐。
五、融合少数民族音乐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一)演唱方法上与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
气息既是演唱的基础,也是发声的动力,呼吸在演唱过程中用于调整气息,不论戏剧、曲艺、民歌、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要运用好呼吸,它与音质好坏、音色变化、发声是否准确和情感的表达都息息相关。尤其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气息起到关键性作用。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控气息的方法,让他们在运动时练习,以促进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
每个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方言,因此演唱方式自然也有所差别。在唱高音时,民族声乐演唱者用头与腔共鸣的方式表达高亢的情绪,在唱低音时利用胸腔共鸣,从而加强声音的宽度、厚度。共鸣是一种练声方法,它影响着音色、音量、声区,因此学生练习声乐时可以借鉴少数民族唱法。例如,广西壮族高音山歌闻名,“高腔唱法”是其特色,在高音区使用假声,能让声音具有较强的扩张力和穿透力,使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民歌假声唱法,让学生掌握声音技巧,解决高音难题。不同的少数民族唱法不同,运用的共鸣腔体也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不同民族共鸣腔体发声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二)在表演形式上与少数民族音乐相结合
不同的少数民族在表演形式上也不相同,他们在演唱时一般会有伴奏乐器,如苗族的芦笙、京族的独弦琴、瑶族的铜鼓等。除此以外,少数民族在多声部合唱时还有锣、镲等伴奏乐器。高校把民族乐器引进校园,能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三)流行音乐在创作与演唱上与少数民族音乐相结合
少数民族音乐在音色、调式等方面与流行音乐具有很大差别,一些流行音乐作曲家在创作曲目时尝试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把民歌改编成现代流行音乐模式,使创作曲目通过融合、混搭等创作方式将现代元素与民族音乐元素完美融合,在流行音乐中不失民歌的调性、调式等民族元素,以此拓宽音乐创作道路。
例如,《壮族大歌》是一首根据广西壮族民歌改编的代表性曲目,歌曲在调式上不仅保有壮族民歌的五声式,还结合了流行音乐的大调式,用壮族语结合汉语的歌唱方式诠释出整首歌的美妙。《壮族大歌》这首歌曲民族特色相当浓厚,民族情调也相当别致,舞蹈家曾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根据音乐表达的情感创作大型歌剧,将壮族舞蹈呈现在观众眼前。在高校声乐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改编的民歌能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改编歌曲的热情。
随着民族音乐元素更多地被应用于流行音乐中,以及很多流行音乐歌手改编少数民族声乐唱法,让民族唱法变得更为通俗,“民通唱法”便衍生出来。因此,可以说,“民通唱法”是民族、通俗唱法相结合的产物。但是,“民通唱法”使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因素发生了变化,通常情况下,歌唱者会在演唱时掺杂一点顿音、滑音、伴唱和装饰音等,让歌曲更富有烟火气息,以此来表达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总体而言,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被视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少数民族音乐,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具备自身独有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能够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高校声乐教学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多样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进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高校不仅要制订教学改革方案,还要提高教师音乐素养,使其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高校学生全方面地了解、掌握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掌握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推动现代化少数民族音乐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有力保障,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