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2022-11-23杜沄
□杜沄
本文以高校音乐欣赏课为研究对象,分析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与问题,结合实际情况 阐述创新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措施,同时再以课程思政的方式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把思政元素融入音乐欣赏课中,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各高校通过开设以音乐欣赏为主的鉴赏课程,实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目的。高校音乐欣赏课在美育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需要承担起自身的审美教育责任,利用音乐欣赏课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价值分析
(一)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丰富内心思想。而音乐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效果,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思想,通过与作者思想的共鸣,增强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逐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自觉。
(二)形成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
高校阶段学生思想、品质、审美、价值观等正处于成长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正确的引导有助于他们日后发展和成长。而情感渗透是其中一种最有效、最便利的引导方式。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使其深层次理解美的含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及审美观对音乐欣赏学习有辅助作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真实诉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思路,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接受人性化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高校音乐教材的道德引导性,对学生道德思想、人文情怀等进行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在自主鉴赏及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轻松自如,结合个人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纠正偏差行为,保持正常的学习进度及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出音乐欣赏课的优势。这是因为音乐欣赏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政元素,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现构建音乐欣赏思政课堂的目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充分利用音乐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活动,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可以深刻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道德等内容,如鉴赏《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满江红》等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注重对不同影响要素的有效分析及研究,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核心要求,在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确保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全面改革及优化,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及学科教学改革都有显而易见的影响。
(二)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和开展不仅具有普遍性,同时可操作性极强。所以,高校在组织音乐欣赏教学时,首先需要针对课程开设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现有教学大纲及教学理念的指导和推动下,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同时对教学结构进行全面优化,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出一套科学、简洁、系统且高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实际上,能够参与并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学生大多非音乐专业,而且每个学生因为自身专业、性格爱好等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程度各不相同。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教师需要拉长战线,对多种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深入剖析及研究,在综合对比及统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后期的教育教学思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路径,灵活利用不同教育资源为学生的音乐鉴赏和社会实践指明道路,进而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培养音乐作品理解能力,实现自身学习技艺与声音表现的统一,促进音乐学习技能的提升。音乐学习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准确辨别自己音乐学习质量,还可以利用听觉去改进音色。音乐教师在面对这样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学生群体时,一定要提前做好课程定位及规划设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此,教师要勇于改革,在创新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新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逆向思维及换位思考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力。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闭目法”,排除外界干扰,用心来聆听和感受音乐,提高自身鉴赏质量;还可以建议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利用“试错法”来品味音乐,比如,在音乐中间留白,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直觉体验,推测其可能的结果和内容;还可以结合学生表演,采用“室内音乐会”教学法,组织学生一起点评,在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三)丰富欣赏内容
设计音乐课堂内容时,教师要保证课堂内容的具体性与明确性,有效把握课堂内容设计难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设计的情感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活跃氛围中完成音乐学习任务。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这个问题。传统音乐教学侧重教授给学生音乐知识,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但并未把握教学核心,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在筛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关注对不同教学环节中重难点的深入分析及研究,通过宏观把控及针对性的调整来指导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规范。这对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扎实,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自由发散思维,这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品质课堂也有重要的影响。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充满教育,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这与其提出的理论“生活即教育”完全相符。而且这也符合高校所提倡的“日常生活皆为课程”的教育理念。所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生活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就存在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着重培养欣赏能力
音乐鉴赏即通过聆听或思考具体音乐作品,感悟音乐真谛,了解作者蕴藏其中的思想情感。但音乐鉴赏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影响,部分学生音乐欣赏停留在表层,忽视其中深层次内涵。因此,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启发方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通过层层提问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度鉴赏及与音乐文本的有效对话。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培养音乐作品理解力,实现自身学习技能与声音表现的统一,促进音乐学习技能的提升。音乐学习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准确辨别自己学习音符的质量,还可以利用听觉去改进音色。因此,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使其通过不断练习实现音乐学习技能与表现力的提升。刚开始接触音乐,学生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听觉能力,实现对音乐的感知及对音符的记忆等,逐渐完整、准确地理解与表达作品内涵,进一步挖掘音乐潜能,持续提高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渠道,而从听觉体验着手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研究的核心在于展示作品内涵,将作曲家的意境及感情色彩表达出来。同时,音乐课堂上师生互动可以通过歌唱教学来实现,能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歌唱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善演唱形式,调整歌曲节奏等,使一首歌曲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其听辨能力,进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提升自身观察、发现和总结新事物的能力,而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被动开展学习活动。如此,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更加放松,进而大胆创新。比如,学生会自觉加入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动作、表情等,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积极表现并展示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教师需要注意对自身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习惯、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的突破,如此,在告别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使整个音乐欣赏课教学变得更具个性化和生活化。比如,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办音乐竞赛,同时每个重大节日,包括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校庆、校园艺术节等,组织学生举办歌唱表演或音乐沙龙、音乐作品赏析等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展现自我、表达个性搭建平台。此外,高校也可借此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使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朝着全面育人方向发展。
总之,音乐欣赏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健全学生人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通过创新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挖掘学生音乐潜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笔者希望通过文中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