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新贡献

2022-11-23

关键词:共同富裕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林 炜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没停止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共同富裕日益成为人民之期盼、社会之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1]。这一论述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共同富裕作为“国之大者”来谋篇布局、系统规划,更加积极有为地推动共同富裕在新时代中国落地生根。2021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探索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重视与信心。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新贡献,这对于深刻理解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的事业新安排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体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共同富裕”这一奋斗目标。他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2],这为共同富裕在中国的生长指明了前行方向。虽然共同富裕伟大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遭遇了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改其志、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坚毅前行。1987 年,党的十三大将“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作为“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容之一。此后,党的十四大和党的十五大反复重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共同富裕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党中央在具体分析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调节收入等手段以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3]。随后,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八大都针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安排,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共同富裕伟大事业作出了“两步走”的部署安排,即从2020 年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4],为共同富裕在中国的发展擘画了光明前景。与此前相比,习近平总书记从时间节点上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规定了路线图。这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的民生大事,始终念兹在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向世人宣告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并庄严地指出,要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5],再一次显示了党中央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与信心。2021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专题探讨了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为共同富裕的实现作出了具体安排。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何以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并作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这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从历史依据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已使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从现实依据来看,到“十三五”规划收官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等方面已经实现了全面跃升;将近1 亿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突破,其优势与成就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肩的。因此,中国完全有能力按照既定安排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作出的战略新安排,源于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发展和充分信心。

二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丰富内涵的新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反复强调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6]。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性的新解读,他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7]。这一论述从目标性、联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等维度系统地丰富和完善发展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这对精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思想和科学指导共同富裕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共同富裕具有目标性,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始终都没有变。但在不同时期,共同富裕的具体任务是在逐步调整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先富带动后富,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丰裕的物质成果;如今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社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新时代的中国亟需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新起点上,实现从先富到共富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转变是党中央针对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所作出的正确决策。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我国人均收入已从332 元人民币上升到32 189 元。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态势,但依然还有较大收入差距。因此,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8]。经济上的长期不平等会带来政治风险,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全体人民所盼,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其二,共同富裕具有联动性,即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将共同富裕浅显地等同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忽视了精神生活的富足。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将精神生活的富裕视为共同富裕的重要要素,正确认识到物质与精神的联动性。如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9]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致富的重要主体,通过扶志、扶智等手段能有效提高其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文化可以塑造人生,精神生活的丰富也必将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对推动形成良好风气大有裨益。

此外,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趋强烈,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2%以下,人们已从生存资料消费为主转向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协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短板已成为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短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将精神生活富裕提到与物质生活富裕的同等位置,正逢其时,这对今后全方位推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三,共同富裕具有差异性,即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从现实维度来看,由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会有所不同,各地发展重心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内,也会因为当地政策偏向、个体素质等差异,难以达到整齐划一。从历史维度来看,平均主义会严重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会陷入普遍贫穷的泥淖。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系统工程中,追求共同富裕要承认差异性,不是简单地“抽肥补瘦”“抽多补少”,也不能搞“劫富济贫”和“一刀切”。这就要求各地在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原则下,结合具体实际,正确认识发展难点,重点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平衡不充分上,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不充分、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充分等。共同富裕的实现就是要有效回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这也要求在解决问题上要因地制宜、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宜海则海、宜山则山,将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变量转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增量,这将有效地提高共同富裕的发展质量。

其四,共同富裕具有阶段性,即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虽已在全中国范围内建成,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但还不富足[10]。这也表明实现共同富裕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必须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要在党的十九大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下,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再到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逐步完成分阶段的目标基础上推动最终目标的实现。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正确决断,这一安排与中华民族从弱到强的发展逻辑是高度吻合的,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接续奋斗与一脉相承。

简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充分解读,为完善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作出了重要的理论新贡献。

三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价值关怀的新阐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1],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成功密码。从党的十九大出台“两步走”战略以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发展,这无一不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所蕴含的为人民谋发展、谋幸福的价值关怀,无一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表达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朴素情怀,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

其一,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大展望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价值关怀,就在于为人民谋发展、谋幸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都在向世界、向历史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效率,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人民情怀。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开启建设共同富裕征程的新起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新的征程上,要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2]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其实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持续性提升,共同富裕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为人民谋幸福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分量重若千钧,广大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因此,实现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新期待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殷切期望的主动回应,又是自身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除此之外,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为了人民,还要依靠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靠单打独斗推进不了伟大事业的稳步前行。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只有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激发起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才能营造起勤劳致富的社会氛围,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性跃升。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内在地包含着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一核心要义。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人民共识,汇聚起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宏伟目标的人民伟力。

其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洞悉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对资本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彻底地揭秘,展示了工人阶级将成为资本家掘墓人的宏伟图景。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增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贫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不可避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解决矛盾冲突的唯一办法。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高擎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富裕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上继续推进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它克服了资本主义文明与生俱来的痼疾,昭彰着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原有的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进行了既有克服又有保留,克服的是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即将实现人的美好生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保留的是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成果、合理的制度成果等。

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机遇挑战的新研判

共同富裕的整体推进,必然会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习近平总书记鉴往知来、深谋远虑,洞察了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逻辑、国际风险态势与国家安全形势,形成了关于对实现共同富裕机遇挑战的新研判。

其一是立足发展大局,深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尤其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解决了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我国面临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为我国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门类最为齐全,即使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制度体制方面,我国加强了各类制度的顶层设计,各类制度的系统性、协同性、层次性大大增强,如我国的举国体制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政治优势,使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在现代化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在社会建设方面,我国正在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成,发挥社会政策的兜底功能,不断破解医疗、住房、教育等“大难题”。在文化建设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如通过文化下乡、创建文化大礼堂、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等强有力举措以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形势整体向好,实现共同富裕的四梁八柱正在搭建。未来30 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实现,也一定会实现。

其二是着眼世界形势,清醒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国际风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世界发展的未来趋向,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国家的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调整,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也让各国竞争博弈更加复杂剧烈,冲击着现有的国际格局;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问题相互交织影响,不稳定因素增加;“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偶有发生,民族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沉渣泛起,这些无疑会对国内安全稳定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西方反华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可能会动用舆论煽动等手段给中国人为地制造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可能会愈进愈险。因此,决不能麻痹大意,要时刻警惕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13]。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的系统规划充分考虑了复杂的国际风险态势,其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善用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的执政能力与善于化危为机、履险如夷的执政本领。

其三是基于国家安全,全面认识影响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第一道防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动态的推进过程,风险也是动态变化着的,这就要求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进行丰富拓展。2014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影响安全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若观火,基于生物风险和疫情的多点扩散,提出生物安全和国际安全,对稳定国家安全大局和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针对国家发展新形势,开创性地提出了数据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资源安全等全新安全观念。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就预防国家安全风险作出了系统的新研判,为统筹发展与安全、人民健康与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新谋划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的中央财经会议上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理路作出了系统阐述。他在切实考量国家战略、人民需求与风险挑战的基础上整体谋划,要求从党的领导、安全发展、完善制度、乡村振兴、精神富裕等方面协同推进,回答了共同富裕何以实现这一重大问题。

其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4]。回顾百年党史,中国人民从饱受屈辱到生活富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永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在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畏艰难困苦,将改变人民贫困落后的命运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不仅是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常抓不懈才能得以推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共同富裕凝聚共识、汇聚人心、集聚力量、会聚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探索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征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已前所未有地接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系统工程中,更需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大局出发,既作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又制定切实的战略举措;既要先行先试,又要善作善成;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才能不负人民和历史的重托。

其二要统筹安全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15],而共同富裕必须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把统筹安全与发展贯穿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一方面,要重视妨碍发展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考虑影响安全发展的国际因素,严厉反击敌对势力对共同富裕进程的渗透与破坏,维护好国家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最大限度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又要考虑影响安全发展的国内因素,化解影响共同富裕的各种风险,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因利益分配等因素所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借鉴和完善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维护好人民安全与社会安全,为实现社会发展与共同富裕创造可靠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坚持在新发展理念下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16]。既要考虑地区发展的平衡性,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对近几年刚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向民族边疆地区输送资金、科技、人才,实现贫困地区的不断造血;也要强化各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还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包容性,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内生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发挥其促进就业、增加财富的重要作用。

其三要完善分配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健全的机制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迫在眉睫。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一改革能够在做大做优做强“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让最广泛的人民分享改革成果,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须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初次分配方面,发挥市场的作用,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探索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在再分配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推动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迈进,调整过高收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转变。在三次分配方面,要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正向引导高收入群体或企业家关爱社会,兴办社会公益实体,参与公益事业。与此同时,要出台相关公益性捐赠税收减免政策,完善相关奖励机制,引导企业家向上向善;还要健全慈善监督机制,打造为民慈善,杜绝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社会现象,从而系统构建起收入分配大格局。

其四要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持续的动力。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人民要富足,乡村必振兴。据202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6.11%,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和人力资源,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为推动共同富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必须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17]。首先,乡村要立足农业发展,完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生产形式,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其次,要理顺乡村与城市的关系,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等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的资金、人才与技术优势,依托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保护的基础上多元化开发乡村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再次,要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流向乡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优秀青年人才、乡村农民能够留得住;与此同时,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行干部试错免责机制,引导优秀干部扎根基层。最后,要保护和挖掘好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加大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保护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功能互补,让人民群众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享受丰硕发展成果。

其五要满足精神需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物质上要富裕,精神上也要同样富有,两者是统一的。首先,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入人心。其次,要挖掘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教育资源,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再次,要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最后,要加强舆论引导。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要澄清各界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模糊认识与错误认识,营造勤劳致富、创新致富,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稳扎稳打、不求速效的舆论环境,防止急于求成与“躺平”心态,使共同富裕成为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完成的伟大事业。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时局图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