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2022-11-23袁慧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荚膜羊肠毒血症

袁慧

(河南省西峡县农业农村局,河南南阳 474500)

羊肠毒血症是由于羊肠道内产气荚膜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软肾病,病原为D 型产气荚膜杆菌。该病常发生于4~12 周龄和成年的羊,临床主要特征是急性腹泻、惊厥、麻痹及猝死,有较高病死率。羊肠毒血症的致病菌属于厌氧性杆菌,在动物体内致病源能形成荚膜,在自然条件下致病源能散播大量的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后易引发肠毒血症的流行。羊肠毒血症的流行与养殖管理模式有密切关系,羊群养殖密度过大,粪便堆积过多,饲料或饮用水被污染,同时伴随羊群机体抵抗能力普遍下降等因素使得体内芽孢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细菌毒素,毒素通过肠黏膜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引发羊群出现典型的肠毒血症。生产上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止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和流行。

1 流行病学特点

1.1 病原学

引起羊肠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产气荚膜杆菌,该菌是一种厌氧性粗大杆菌,培养时对厌氧条件的要求不太严格。其大小为1.0~1.5μm×4.0~8.0μm,属于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两端钝圆,单个、成双排列,很少成短链状,无鞭毛,不能运动。在人工培养基中较难形成芽孢,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甲基黄嘌呤,可促使芽孢的形成。在动物体内能形成卵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一端。一般消毒药可杀死本菌的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90℃30min、100℃5min 才可将其杀死。本菌在肝片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迅速,37℃培养3~4h 即可使培养基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产气荚膜杆菌是梭状芽孢属中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分布在人畜粪便、空气、水源、土壤、尘埃及动物体内,自然环境下菌体通常多以芽孢的形式存在。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产气荚膜杆菌在羊体内能产生12 种外毒素,其中α、β、ε 和ɩ 是主要致死毒素。本菌分为A、B、C、D、E 5 个型,其中D 型产气荚膜杆菌产生大量ε 毒素,是引起羊肠毒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1],ε 毒素被认为是D 型产气荚膜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2],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毒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平滑肌收缩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多种动物的脑和肺水肿,山羊感染菌素也后会导致结肠炎[3,4]。健康羊采食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后,病菌进入胃肠道。另外,饲料突然变换易引起羊肠道正常消化机能紊乱或破坏,细菌大量繁殖,生成大量的细菌毒素,使机体表现出菌血症甚至急性败血症等临床疾病症状。该菌除引起羊患病外,也会引发人患病,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之一。

1.2 易感动物

羊肠毒血症多发生于成年绵羊或羔羊,山羊较少发生感染,感染该疾病的羊没有明显的日龄特征,羊只幼崽、妊娠母羊及成年羊均易感,多呈散发[5],在发病羊群中可流行1~2个月。开始来势凶猛,但反复几次后病情趋于缓和,直至平息,或者病羊快速死亡。

1.3 季节特征

羊肠毒血症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季节交替时期,主要是由于降雨等导致短时间内环境温差比较大,冷空气刺激动物机体,造成动物机体自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该病,另外,季节交替造成的饲草更换也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

2 临床表现

2.1 急性型

羊通常在夜间发病,往往突然死亡,病程持续时间短,很难看到症状,或刚发现症状后死亡。部分羊在白天放牧时发病,会突然出现腹泻、呼吸急促、全身颤抖、四肢僵硬,并快速死亡[6],病羊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在1h 以内。

2.2 亚急性型

羊患病后通常在数小时内发生死亡,临床症状类似于慢性型病羊,特征是纤维蛋白坏死(假膜性)结肠炎,涂片镜检可发现病灶内有大量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7]。

2.3 慢性型

病羊初期放牧时不进食,常独自离群、呆立不动,有时头部低下如同采食样。病羊临死前步态不稳,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全身肌肉震颤,左右翻滚,角弓反张,鼻流白沫,眼结膜和口黏膜苍白,四肢和耳尖发冷,发出哀鸣,腹部膨大、腹痛、排稀粪[8]。粪便恶臭,呈黄褐色,糊状或水样,混有黏液或血丝,常在l~2d 后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羊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有或没有纤维蛋白),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凝结。心脏扩张,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部呈紫红色,切面有血液流出,浆膜瘀点和肺水肿是常见的。肝脏肿大,呈灰褐色半熟状,质地脆弱,被膜下有点状或带状出血。胆囊肿大。此外,较为特殊的变化是肠道,小肠黏膜充血、出血,重症病羊整个肠段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9],故本病部分地区又被称为“血肠子病”。幼龄羊一侧或两侧肾脏软化,如稀泥样,故俗称“软肾病”[10]。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急性淋巴结炎,切面湿润,髓质部分呈黑褐色。脑膜血管怒张,脑组织中可见液化性坏死灶,大脑中的血管周围蛋白质水肿(微血管病)[11]。

4 诊断方法

4.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采取病羊回肠内容物,加1~3 倍生理盐水稀释,用滤纸滤过,给家兔耳静脉注射2~3mL,若在10min 内死亡,证明肠内容物中含有较强的毒素;如果毒素含量低,家兔于注射后0.5~1h 卧下,呈轻度昏迷,呼吸加快,1h 后可能恢复正常。为确定菌型,可用标准魏氏梭菌抗毒素与肠内容物滤液做中和试验。

4.2 涂片镜检

在病羊临死或刚死时采取病料,取肾脏、肠壁病灶制成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大量被染成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菌体两端钝圆,单个散在或成对排列,生有荚膜,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4.3 细菌培养

取病死羊的肝脏、肾脏、肠内容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厌氧条件下进行24h 培养,会长出灰色圆形大菌落,表面湿润,中央隆起。取培养物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且菌体近端或中央具有卵圆形芽孢,即可确诊是产气荚膜杆菌。

4.4 毒素中和试验

为确定产气荚膜杆菌的菌型,可用标准产气荚膜杆菌抗毒素与肠内容物滤液做中和试验。如取肠内容物离心,用其0.1~0.3mL 上清液静脉注射小鼠,若小鼠迅速死亡则证明有毒素存在。再用标准B、C、D 型产气荚膜杆菌定型血清做中和试验,如D 型血清能中和且小鼠存活,而B 型、C 型血清不能中和且小鼠死亡,则可判定为D 型产气荚膜杆菌产生的毒素。

4.5 PCR 检测分析

除了通过毒素中和试验外,还可以通过PCR 技术对产气荚膜杆菌菌株毒素基因进行诊断,能快速检测出α、β、ε 和ɩ主要致死毒素。

5 防治措施

本病临床表现基本都是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一旦表现典型症状,大多在数小时甚至在1d 内死亡,治疗时间很短,因此,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5.1 改善饲养管理水平

该病在春夏、秋冬时期常发,特别做好羊场环境卫生工作,舍饲羊群保持场内干净,地面干燥,羊舍常通风,定期进行周围环境消毒。冬季来临前准备充足的青贮饲料,青贮饲料保留了食草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具有一定酸度,不仅口味酸香,适口性好,且其中含有大量乳酸菌,对瘤胃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调节作用。

5.2 隔离、消毒

首先,立即隔离病羊,并将同群羊转移到其他圈舍,使用免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其次,及时清理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圈舍屋顶、墙壁、围栏、地缝及全部器具都进行全面消毒,可选择5%的碘仿、聚维酮碘或来苏儿进行消毒。最后,对紧急救治后死亡的羊及时采取无害化措施。

5.3 免疫预防

该病常发地区要建立定期的疫苗免疫程序。首先,定期对羊群进行疫苗接种,如每年春秋两季节对羊群使用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狙三联四防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各年龄的羊均在颈部皮下注射疫苗。如羊群还要预防羔羊痢疾,可用厌氧菌七联干粉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七联菌苗)。其次,对完成免疫接种的羊进行随机抽检,检测抗体水平,对抗体水平较低的羊进行补免,提高羊群免疫水平。最后,提高羊场防疫人员的免疫意识,并对接种羊群进行实时准确地登记。

5.4 药物治疗

羊肠毒血症发病急,病程短,很难见到明显症状即因毒素中毒而死亡,因此,治疗效果多不满意。在发病初期,用抗毒素血清可能有一定疗效。但对病程较缓的病羊,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结合强心、镇静对症治疗。所有患病羊每只灌服0.5%高锰酸钾250mL,磺胺啶钠按0.3~0.5g/kg 体重配合安钠咖注射液进行肌注,每天1 次,连用2~3d。也可静脉注射600 万IU青霉素和5mL 硫酸阿托品组成的混合液,配合静脉注射250mL 5%葡萄糖溶液和20mL 10%磺胺嘧啶,连续使用3d[12]。病情加重的羊可将10%的安那咖10mL 加入500~1000mL 5%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6 小结

综上所述,羊肠毒血症是一种由产气荚膜杆菌导致的疾病,常是突然发病,在很短时间内死亡,往往给养殖主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诊断时需要结合病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提高病羊检测准确率,对羊肠毒血症的发病情况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抗体监测工作,切实保障养殖安全,发生该病时要对病羊进行隔离饲养,全面消毒饲养环境,同时快速对病羊采取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该病的发生,充分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荚膜羊肠毒血症
一起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小规模关中奶山羊腹泻报道
运用“五多”猫写法把美食写得有滋有味
羊肠汤飘香
羊肠汤飘香
PCT、IL-6、CRP、WBC及其清除率等指标在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作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