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羊育种现状及目标
2022-11-23毕兰舒
毕兰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畜牧工作站,新疆巴州 841000)
罗布羊属肉脂兼用粗毛型地方绵羊品种,主要分布在沿塔里木河流域的尉犁县塔里木乡、墩阔坦乡、兴平乡、古勒巴格乡和若羌县境内的瓦石峡镇、吾塔木乡等地。
1 罗布羊品种特性
该品种具有遗传稳定、极其适应干旱、炎热气候,抗病力强、耐粗饲等特点,以放牧为主。体躯被毛多为白色,90%以上为纯白色,少部分头、四肢多有黑色或棕色斑点,毛较粗短。头颈躯干及四肢结构匀称,体格中等,体躯较短,体型紧凑结实。头较小,鼻梁拱起,两眼突出,耳大下垂,一般公羊有螺旋形大角,个别母羊有小角,面部(除鼻梁外)着生较长的盖毛,额部着生较长的鬓毛,头部毛多,有松弛感。颈部粗短,无肉垂。四肢较粗短,蹄小而坚实。脂尾一般呈坎土曼形,有向上弯曲的瘦尾尖。12~18 月龄性成熟,初配年龄为18月龄,产羔率为97%~104%,双羔率为5%~14%。
罗布羊能很好地适应塔河流域的干旱、咸碱水土等恶劣环境,放牧主要以荒漠、半荒漠草场为主,饲草种类主要包括芦苇草、甘草、骆驼刺、罗布麻、胡杨树叶等。这些饲草富含盐碱,具有天然的排酸能力,又有一定的药用效果,使罗布羊的肉质、香味、口感极佳,深受疆内外人们喜爱,市场销售价格高于其他品种羊10%~15%。
2 罗布羊育种工作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来源
罗布羊属蒙古系绵羊品种,其形成与当地罗布人的历史变迁有密切关系。13 世纪,蒙古民族随成吉思汗西征欧洲,途经新疆罗布泊地区,带来了许多蒙古羊。后来,蒙古民族从欧洲返回时又带回少数欧俄羊种,与当地蒙古羊杂交。虽然外来羊种对纯系蒙古羊有一定影响,但塔里木河流域一带的维吾尔民族部落社会和民族间往来有限,使蒙古羊系仍然长期保持着自群繁育。因此,蒙古羊的血统仍占有主要地位[1]。罗布羊的中心产区在尉犁县境内,尉犁,又名“罗布淖尔”,蒙古语解释为“淖尔”,是“水洼、沼泽” 的意思,尉犁是“罗布荒原”边缘的绿洲、水乡;尉犁源于“罗布泊” 而得名。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操罗布方言、以打渔为生的“土著” 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捕哈什鸟剥皮为衣,不识风经礼拜” 的生活。公元1751 年(乾隆22 年),参赞大臣阿剌纳率部队追剿乱兵,在沙漠的海子里发现了这些“土著人”,从此,清政府将其纳入子民范畴,清朝末年,作为独立形态的罗布人已不存在,他们逐渐融入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流域一带的维吾尔民族中(如今在新疆罗布泊沙漠中生活着少量的罗布人)。当今的罗布羊既是在这种特定自然和历史条件下,经长期风土驯化形成古老的地方绵羊品种。
2.2 保种工作历程
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罗布羊肉异常鲜美,市场供不应求。为了注册罗布羊肉商标,树立特色品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对罗布羊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找到了形成尉犁罗布羊肉独特风味的原因。
为满足人们对羊肉等畜禽产品的需求,罗布羊主产区陆续引进一些外来高产品种对罗布羊进行杂交改良,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而进行盲目杂交,致使尉犁县罗布羊品种品质逐渐下降,一些优良基因正在流失,罗布羊数量逐渐减少,这种趋势随着近年来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罗布羊资源枯竭,1990 年,尉犁县罗布羊年末存栏数20000 只,2000 年下降到12000 只,2008 年末只有8820 只。2008 年巴州提出保种计划以来,通过实行封闭式保种,罗布羊存栏数有所增加,但截止目前存栏依然不足30000 只。
2.3 罗布羊选育提高
依托当地地理资源优势,对当地保存数量极少的罗布羊进行遗传资源保护,为保持巴州、新疆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2008 年巴州提出保种计划,建立了罗布羊繁育基地,以优良尉犁罗布羊种羊为基础,以新疆畜牧科学院、巴州畜牧工作站和尉犁县畜牧兽医站为依托,采用活体保种、人工授精、疫病防控等技术,实行封闭式保种,开展选种选育、提纯复壮和扩繁,定期对种羊进行鉴定,控制近亲交配,以保存罗布羊优良基因。2010 年10 月,2010 年10 月,罗布羊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15 年7 月,“尉犁罗布羊”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巴州人民政府将罗布羊列入农区畜牧业发展重点畜种。
2.4 存在的问题
罗布羊虽然开展了本品种保护选育提高工作,但总体看,罗布羊还未建立合理有效的良种繁育体系,仍处于自繁、自育、粗放经营为主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部分县(市)发展肉羊生产主要以引进国外肉用品种与本地绵羊品种杂交为主,忽视了对罗布羊本品种的选育提高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同时,技术支撑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二是育种服务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罗布羊市场接受程度高,但优质种畜缺乏,养殖户对种畜场培育的种羊认知度低,育种场培育种羊与民间育种没有明显优势。三是尚未建立罗布羊育、繁、推体系。罗布羊育种工作缺乏中长期育种规划指导和有效的运行管理体系,育种方向和育种模式不明确,致使罗布羊育种工作缺乏系统性、持续性[2]。
3 小结
3.1 总体思路
按照“摸清现状、分析动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确定具体推进措施” 的步骤,以市场为导向,用创新思维,坚持本品种持续保护与利用培育并重,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为主攻方向,以核心育种场为载体,以提升供种能力和质量为核心,强化科技支撑,完善良繁体系,规范开展罗布羊的良种登记、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育种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杂交改良,持续提高良种化水平,为促进罗布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3.2 选育目标及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罗布羊保护与利用工作,在罗布羊主产区,依托现有遗传资源,建立育种核心群,开展本品种持续保护与利用[3]。提高罗布羊的个体生产性能,建立科学实用的罗布羊保护与利用体系,加快罗布羊核心群的提纯复壮,有效保障优良种羊供给,提高个体产能,增加羊肉产量,助力脱贫攻坚,应制定《罗布羊保护与利用行动计划》,主要结合罗布羊品种特性,罗布羊繁育工作现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选育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选育技术路线,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育繁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其繁殖性能、产肉性能和群体整齐度,实现预期保护与利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