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文科”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22-11-22吴国阳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文科文科双创

吴国阳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一、研究背景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背景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社会的重要性,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双创”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养,并为高校如何开展“双创”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提供了指导性意见。[1]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了“双创”教育不仅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方法,更进一步强调了其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提质增效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了党的十八大对高校实施“双创”教育的要求。提出了2016年—2020年“十三五规划”期间高校“双创”教育的总体目标,并指明了高校要实现这一总体目标9个方面具体的实施途径。[2]

2018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把创新上升到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把创新创业的面扩大为全社会,进一步提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必修课程、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毕业论文答辩、支持高校通过产教融合、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促进“双创”教育,提升“双创”教育的质量。[3]

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一方面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把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另一方面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之间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入到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通过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实践性教学手段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途径。[4]

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文件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树立了明确目标,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培养途径,大力开展“双创”教育,培养既有创新创业意识,又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各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有力见证,也为大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新文科”专业发展背景

“双创”教育推进的同时,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正式开启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时代,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通过全面振兴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展高等教育,打造全方位覆盖的“质量中国”品牌高等教育,强化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担当意识、面向新时代战略变革的思维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和提质增效意识,并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工具,创新高校教育发展体系,进而为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培养急需的卓越拔尖人才。[5]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启动,为全面振兴高等教育“新文科”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内涵上,“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范围更加广泛,扩大到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交融。培养模式上,“新文科”除了关注文科人才理论素质教育,也一并关注文科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培养文科人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和所用。

(三)“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高校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双创”教育提出了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要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既要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又要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而“新文科”的提出,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新文科”不仅要培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文科人才,还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需求技能的文科人才。目标的一致性使二者的深度融合非常必要,都要求新时期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各高校“新文科”专业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不再是关起门来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深入到社会、深入到企业,经过大量的调查,广泛的论证后,才进行修改定稿。因此,“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包含了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的要求,还涵盖了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知识不仅包含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还包含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能力则涵盖了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素质则涵盖了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创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而这些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不仅来自实训课堂、校企合作、学科竞赛等,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新文科”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改革授课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视角对高校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优势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内涵解读

从已有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研究的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把任务驱动式教学分为外驱论、内驱论、外-内驱论三种。外驱论以任务驱动实施过程为主线,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完成任务,最终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外驱论的基础上,内驱论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教师设计的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进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是积极的、主动的,而非应付的、被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键,是学生内驱力产生的源泉,因此,任务的设计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外-内驱论则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指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创设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情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6]

三者的不同在于,外驱论有可能会忽略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态度,可能产生应付的心理,学生消极被动地完成任务。内驱论则把研究的视角主要放在任务本身,一旦任务本身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积极性的效果,就有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内在驱动力,最终又会产生应付的心理。二者都有可能失去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初衷。而外-内驱论则从任务设计本身出发,既强调任务设计的重要性,通过任务的趣味性、吸引力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通过创设完成任务后的情景,即完成任务后所取得的结果或学生可能取得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承担任务、完成任务。相较于前者更加完善。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视角下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方法的研究,正是基于外-内驱论的观点展开的。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任务和情景为驱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团队协作为纽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将枯燥的、纯粹的文科理论知识学习融合到任务完成的过程。趣味性的任务设计、挑战性和自我能力展现的任务完成过程、完成任务后的收获情景,无不对“新文科”专业学生产生着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任务中的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将所学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还需要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使用网络搜集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使用多媒体制作成果和进行成果展示,整个过程又锻炼了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现代社会所需的“新文科”卓越人才的培养。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实现对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任务完成的过程充满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新,不断提升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同时,任务完成过程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可以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因此,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新文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实现“新文科”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

三、“双创”教育视角下“新文科”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步骤

(一)教师制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表述,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将会获得什么样效果的具体描述,也是最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指标。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总体教学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而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落实。在“双创”教育背景下,“新文科”专业总体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要为社会培养所需所用人才,因此教学目标既要来源于社会,又要服务于社会。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对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并落实好各教学内容应实现的分阶段目标。

相对于传统文科教学内容,“新文科”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统筹好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教学模块划分,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同一个教学目标有时需要多个任务支持。同时,为了保证任务驱动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要对照着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规定的时间,制定好教学计划,计划好任务的数量和教学完成时间。

(二)教师设计好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设计关系到学生参与任务、完成任务的态度,也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也影响到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的初衷。因此任务设计的好坏至关重要。

“新文科”专业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根据已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任务设计。按照规划好的任务数量,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为了使任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任务的吸引力,每一次的任务应尽可能来源于社会,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既要使学生看到任务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又要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教会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团队沟通、团队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任务的形式可以采用社会现象转化而来的案例分析,也可以是解决社会或企业中的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同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一个人难以完成,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三)教师创设好教学任务完成后的情景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任务,提升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教师除了设计有吸引力的任务外,还要设计好完成任务后的情景,即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方法和成果展示活动。

由于任务的完成依靠团队的力量,因此评价方法最好能通过团队间竞赛的形式,评比各团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要根据任务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方法,比如团队成员分工和协作情况评分、最终任务完成质量评分、格式评分、任务最终展示情况评分、发言情况评分等,评价标准可以作为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检验要素,越细化越好,因此标准的制定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最好形成纸制文件。

而成果展示也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出丰富的任务展示方式。比如以PPT格式或WORD格式展示,团队代表性成员发言或团队所有成员都要发言,在课堂上展示或班级QQ群里展示,团队影像展示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前,都会建立班级QQ群,每次挑出最好的小组成果,在群里对全班所有同学进行展示,并提出表扬和加分,极大鼓励了各小组间的竞争。同时,笔者鼓励同学们对完成任务的过程用手机录像和摄影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抽时间向同学们播放,很多同学看到自己在团队任务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感觉很有成就感,因而在以后的任务参与过程中更加努力。此外,笔者还将每一次同学的发言以团队为单位建立了团队相册,不定期地向同学们播放,相册最终成了同学们对该门课程授课过程的珍贵记忆。经过近几年的观察可以看出,丰富的情景创设对同学们参与任务驱动式教学非常有吸引力。

(四)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要求

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力军,也是任务驱动式教学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要想使任务驱动式教学顺利实施,必须得到学生的支持。

为了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首先,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告诉学生什么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该方法如何使用,学生如何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该方法对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我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告知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方法,并把设计好的纸制文件发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告知学生任务完成后的情景展示方法,用最大的吸引力吸引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最后,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为了保证任务的展示和评比时间,团队的人数以6至8个人为宜,以一个自然班50个人为例,可以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做好分工,选出组长。

(五)任务实施阶段

按照教学计划,教师在完成每一模块的授课内容后,将事先制定好的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由学生按照要求和评分标准完成任务。

在任务实施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解读任务,待学生理解之后开始实施任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任务的实施过程主要放在课后。也即每一模块内容讲解完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后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工协作,把课堂中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用所学知识,结合网络搜索的相关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团队之间沟通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QQ等各种方式向老师要求支援,教师会随时为学生提供相应帮助。

(六)任务反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完成任务,并按照事先要求在课堂中展示任务,教师会根据各组学生任务展示情况,按照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文件对学生的任务打分,并反馈任务完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针对任务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指导反馈。横向对比,即每次将所有小组之间任务完成各项评分情况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并找出完成任务最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和表扬,同时找出任务完成最差的小组,指出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指导其不断改进。纵向对比,即对每一个小组多次任务完成情况前后对比,指出其进步所在,给予鼓励,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指导其改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事先的情景设计落实任务完成时的活动,以激励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

细致的任务反馈,不仅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此次任务的重视程度,也会使每个团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下次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更加努力,进而增强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新文科文科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