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研究
2022-11-22李通
李通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独立概念,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沃勒提出。历年来,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强调大学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最近30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状况和国家发布的有关学校体育政策文件不相对应,最突出的就是大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关于“校园文化”的界定,学术界有许多说法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表达。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中较为明确的说法,校园文化包括学生朋辈间文化以及成人制度安排化的文化[1]。基于此,校园足球文化既包括与足球相关的活动,也包括定期举办的学校间的足球赛事。高校足球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身体柔韧性、忍耐力、灵活性,增强身体核心素质水平,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提高抗挫折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拼搏进取的态度;还能够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推动学生交往环境的开阔性和人际交往的直观性。此外,当前我国高校校园足球在立德树人作用发挥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高校校园足球的品牌化建设、信息化能力、现代化治理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结合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推进构建品牌、加强管理、技术加持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暴露了高校体育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学校体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目前,我国校园足球一直在摸索中前进,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该方案不仅为我国足球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我国校园足球发展指明了道路,校园足球发展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是提高技战术,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品德、品质等各方面育人功能的提高。
1 高校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发挥遇到的问题
1.1 校园足球育人品牌化程度低
对于高校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发挥而言,形成标准、构建品牌尤为重要。在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我国高校校园足球品牌建设经过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呈现出专业化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等诸多特点。比如,“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品牌效应初步凸显[2]。但当前高校校园足球育人品牌建设,在运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品牌化程度相对较低、第三方品牌推广机构不健全,常规化、成规模、成体系校园品牌活动相对欠缺,部分已有的校园足球品牌缺乏专业化、行业化运作意识;有的高校校园足球过于重视教学比赛,忽视了品牌的提升,品牌化意识相对较低,育人品牌构建耗损较大;有的高校校园足球育人品牌构建处于原始状态,缺乏品牌内容提炼,品牌相关活动规模较小,组织较低,层次较差,发展思路较为单一。
1.2 校园足球教学师资水平不够高
1.2.1 教学网络构建不全
高校校园足球育人品牌构建的核心在于师资保障。然而,在移动互联社会背景下,校园足球教学与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校园足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欠缺,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时效性较差,不能快速进行信息收集与流转。高校之间缺乏统一的交流机制和沟通平台,教学信息的流转过程欠缺合理性,信息在途损失较多,导致校园足球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影响了育人功能效益整体价值。
1.2.2 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高校足球教师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教学,基本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如今,缺少展示校园足球整体功能总结提升的过程,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强,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其可以向学生展示足球技能和知识,但足球教学中许多技巧和技术尚不能清楚表达或系统表述。
1.2.3 专业师资引入门槛高,教师队伍存在老化现象随着足球教学体系日渐规范,高校足球教师入职必须通过统一考试,才能成为足球专业教师。新形势下足球教学形式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部分教师对高校校园足球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学生要求,无法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实际需求的教师队伍。
1.3 校园足球组织管理机制欠合理
1.3.1 校园足球管理缺乏系统思维
高校校园足球育人品牌构建的关键在于管理保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足球育人品牌的构建就失去了组织依托,创建效率大打折扣。然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对于校园足球的管理,仍然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问题,缺少整体意识。常规意义上,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开展,大多是由足球教师担任实施者。但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存在以沟通协调为重点的断裂状态,不利于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部分高校在组织过程中存在纵向上链条过长,造成信息失真的问题。各个相关组织和人员功能划分不甚明确,校园足球教学内容整体附加值相对较低。
1.3.2 对校园足球教学重视不足
部分学校对教学能力提升了解不够,更关注如何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对足球教学质量关注不足,导致教师教学中不重视提高学生素养,不关心学生道德、思想、技能和美学方面的全面发展,更不关心学生兴趣,认为足球教学能力,依靠几次活动即可提升。同时,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对于校园足球的开展,还存在着思想不统一的现象。有的教师积极性高涨,有的教师则兴趣索然,还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不得不中断校园足球方面讨论。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足球整体教学能力提升,只是流于形式,非但不能使学生养成足球运动的习惯,反而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1.3.3 教师技能实践缺乏创新
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很多学校尽管进行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工作,但是开展的内容并不丰富,对教师培训和指导没有实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多停留于形式创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能力提升。部分教师缺少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涵的深刻理解,基本都是进行教学形式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校园足球教学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在研究理论知识,还是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知识的来源都是非常有限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培训,来提高校园足球的教学能力,高校并没有相关校外校园足球教学能力提升知识教育,造成了高校校园足球教学能力提升、知识来源和获取途径的局限性。
1.3.4 校园足球社团俱乐部运行质量欠缺
目前,多数高校成立了足球社团、足球俱乐部,部分高校把足球运动队和社团俱乐部紧密结合,仅具有宏观框架,但缺少必要的细则及规章制度,在社团俱乐部运行期间,缺乏明确的规范和准则,整个团队始终是在摸索中前进。虽然校园足球社团和俱乐部也有指导教师,但部分教师职业倦怠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且社会因素干扰过多,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都会影响社团俱乐部指导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态度。
1.4 教学管理障碍
1.4.1 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忽视了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制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1.4.2 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校园足球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大。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倦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1.4.3 教学方式单调
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简单讲解足球基本技术,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熟练掌握体育技能,无法使学生找到重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2 推动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发挥的对策措施
2.1 创新校园足球教学管理组织方式
2.1.1 探索第三方品牌聚合推广模式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高校足球育人品牌构建,往往面对教学内容带来的教学问题进行自主化探索。现实中,对于育人功能品牌构建,教学内容的教学是最为核心的领域之一,教学内容体量的要求迫切需要更多有资质、系统化、可信赖的第三方推动机构介入。新形势下,针对品牌构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委托给第三方形式,将教学系统构建、整体赛事安排等事宜进行外包,将自身精力更多地投身于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深加工上。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的第三方品牌建设和推广机构数量众多,但是体量不大,业务能力也无法满足校际沟通的需求,解决方案不能得到教学内容的完全认同[3]。基于此,要强化对于第三方机构的聚合提升,构建一种带有集合性质产业链整合型组织,通过对于现有内部和外部信息、能力、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的构建,提供定制化、系统化、全面性的教学解决方案,从而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制约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发挥和品牌构建中关涉核心教学内容发展的难题[4]。
2.1.2 推动战略联盟为主导信息化整合
在移动互联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成熟,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教育发展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构建运营与模式完善,也可以通过诸多主体之间的契约化运作,构建起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的战略化联盟[5,6]。其中,诸多教学内容已成为利益共担的共同体,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信息的内部流通,通过电子化的管理,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也有效提升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校园足球育人品牌构建水平,为校园足球品牌构建以及教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完善学生为中心校园足球培养原则
2.2.1 强化校园足球体验式体育模式
毋庸置疑,学生永远是校园足球关注的中心和重心。校园足球模式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供给层面上,而要拓展教育教学思维,探索全新体验服务模式,培育多样化体验服务体系。尤其是,针对当前部分学校校园足球教学内容较多,但是品牌知名度不够的问题,学生难以形成直观印象的现实,要推动依托现有的服务模式、发展方式,搭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内容供给与品类组合,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有效增加校园足球育人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感[7,8]。比如,可以依托体育振兴的政策优势,发挥社会的组织优势、教师的知识优势、学生主体优势,搭建全新体验式校园足球体育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能有效改变产品结构,提升教育教学占比,也能够提升校园足球内容品质和形象,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效率,实现体育教学发展全新探索。
2.2.2 突出校园足球定制化指导的价值
面对新形势下校园足球教学矛盾的变化,尤其是教学内容开发和供给与满足学生更高需求之间的落差,应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校园足球育人专用资金,保证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定制化服务、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资金专项专用。要加强资金使用审计,资金使用进行制度化、透明化管理,让专用资金在阳光下使用[9]。另一方面,各级体育部门、高校也应该加强培训指导,建立制度化考评机制,把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定制化服务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定制化服务有效实施。挖掘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定制化服务资源,加强本地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定制化服务资源普及,让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品牌定制化服务建设,真正做到和实际相结合。
2.3 注重校园足球数字信息化加持的力量
2.3.1 探索“教师+互联网+品牌教学”的模式
“教师+互联网平台+特色育人功能品牌教学”的构建,要以新技术为基础,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校园足球数字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重塑校园足球的供应架构、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构建起内容生产与供给、服务一张网、数字调配智能化、内容服务精准化的新型数字形态。“教师+互联网平台+特色育人功能品牌教学”能节省人力资源,节约治理成本,优化政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畅通学生参与途径,消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课堂低效,提升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教师+互联网平台+特色育人功能品牌教学”,要坚持数字先行。要坚持“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遵循“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原则,旨在打通“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构建“大数据池”,变“条块分割”为“数据信息全局部署”,打造“信息传递最强大脑”,推进内容信息有效传递,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
2.3.2 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数字化平台
在移动互联时代,建设“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全新销售模式,要回归商业的本位。关键不在于“数字化”“媒体化”,而在于全面治理,回归教育本位才能抓住基点理解。因此,注重并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是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校园足球模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减少中间环节,简化程序,提升效率。
2.4 坚持足球教师多元化的能力构建思路
2.4.1 专题教学的教学一体化模式
校园足球专题教学运营模式,是当前我国校园足球体育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实现校园足球教学一体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校园足球育人品牌教学模式的推进,既可以依托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提升足球专业化人才支撑,也可以通过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拓展足球教学规模化、自主化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撑。要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校园足球专题教学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助,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发展空间,拓展多元化校园足球发展思维。
2.4.2 以学校和社会为主体的整合模式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是当前教学发展的最基层政府扶持力量。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要改变过去学校校园足球松散、规模较小的状况,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以便在育人教育中占得先机。可以说,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积极为校园足球发展,充实了专业教师数量,校园足球相关活动也不断增加,扩大校园足球的影响力,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和育人品牌效应。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通过资助、监管等方式,为合作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各种志愿服务,在政府力所不及的领域,提供各种全面的内容和服务,积极在相关领域发挥创造性教学作用,促进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