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2-11-22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高院校高职

樊 航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高职院校人才输送水平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而大学生就业情况将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因此,打造高职院校专业群,优化高职教育办学水平,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职学生能力转化,可有效保障学生优质就业。要求高职院校应结合双高建设背景,在明确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筛选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以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一、概念概述

(一)双高建设

双高建设提出于2019年,强调以强化高职教育教学作为重点,以保障就业质量作为核心,通过有效提升产教融合,切实加强师资建设,有效培育高职骨干专业群,进而实现高职深化改革,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坚持工学结合,切实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强化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合作精神,有效发挥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技术,确保高职教育内部创新型人才培养。总体而言,建立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通过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结合双高建设背景,行业更加注重就业质量,因此,为有效提高就业充分性,确保就业高质量,高职院校应明确当前发展形势,切实加强就业管理,通过着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二)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一词起源于国外。我国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就业力、可雇佣性;有的学者将就业能力阐述为胜任力。不同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理解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研究主体具有一致性,大众对就业能力认可度较高。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指高职院校内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接受并参与到专业、社会实践中获取的一般、核心能力。通过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能够有效优化学生获取就业机会能力。

二、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就业能力提升及完善

结合双高建设背景,为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要求学生应从自身出发,切实加强自身专业完善度,通过优化自我完善水平,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高职院校学生应深入了解双高建设内涵,树立正确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加强自身内在素质提升,以多方面着手,有效强化自身就业能力。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使企业之间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也更加明确,一旦学生没有形成综合实力,将会增加自身就业难度。因此,在大学期间,学生应结合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深入了解双高建设内容,时刻激励自己,通过持续性学习,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并积极拓展自身视野,主动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学生可从实践着手,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经团队合作,有效促进问题解决。在团队合作期间,学生应加强自身沟通能力培养,并做好情绪调控工作,积极配合团队研究,确保在整个合作过程中的执行力,有效优化自身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后续就业创造条件[1]。

结合双高建设背景,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以坚持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除应聘各类企业外,还应积极自主创业。与就业相比较,创业更加自由,不仅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导向,还能够使自身获取更加良好的就业前景,可在满足自己就业的基础上,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市场就业需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当前市场就业压力。而创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强调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还应具有一定的魄力。因此,学生应切实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并积累经验,有效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二)切实深化高校内部改革

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就业难现状,以双高建设内容作为参考,切实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通过提高对课程改革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知识、能力需求的同时,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自身服务意识,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确保学生专业能力能够符合远期就业需求。

教师应将职业导向相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中,结合当前就业难趋势,教师应深入了解双高建设内涵,并做好课程职业化特征提升工作,切实强化课程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中获取到自身所需的知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占比,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优势,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结合双高建设内涵,高职院校应切实落实能力强化工作,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培养工作向技术、技能方向倾斜。结合当前教育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做好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工作,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际技能技术培育,切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确保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强化高职院校教育能力。

高职院校应始终围绕学生就业作为重点,切实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融入整体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能力锻炼,并积极引导学生前往企业,感受实际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并为学生创造就业交流机会,在整体上优化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教育获得,使学生能够着眼于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寻找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就业岗位。

另外,为有效推行双高建设战略,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专业建设,通过将社会发展需求考虑在内,切实创新职业教育理念[2]。具体而言,教师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结合专业建设情况,做好人才培育方案调整工作。以双高建设作为背景,高职院校应明确教学目标,对整体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有效强化学生基本就业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完善内部教育理念,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融入实践以及理论教学中,加强学生品德素质培养。提高专业课程设计科学性,高职院校不仅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知识理论,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理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满足当前高质量就业需求,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深度,加强团队协作机会,提升学生协作能力。教师应着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及方向,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机会,进而保障就业质量。

(三)进一步强化校企深度合作

以优化学生就业能力作为目标,高职院校应明确当前就业竞争形势,以双高建设作为背景,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工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完成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有效促进针对性职业技能培养,切实落实各项统筹化管理工作。通过以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将就业需求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确保学生完成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使各项专业知识能够充分满足实际职场需求,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就业环境,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在提高理论知识学习针对性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精准把控自身学习节奏,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3]。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不仅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结合实践操作,高职院校应在校内选聘就业指导,定期组织各项培训工作,建立在有效专题性讲座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教师对双高建设以及产教融合的认识,强化教师创新理念,推进各项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技能指导,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并结合学生个人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建议。

教师应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课教师,向学生分享各类生产、管理经验,开阔学生视野,有效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以双高建设作为背景,高职院校应持续性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有效提升校企合作广度,进一步推进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优化学生综合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能力。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要求,应切实做好资源转换工作,有效促进优质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教育责任,以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通过充分发挥双高建设优势,加强就业资源整合工作,主动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院校保持密切联系,集中获取广泛资源,并将教学资源进一步与政府政策资源相融合,确保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紧跟政府公共政策以及制度供给,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应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并健全校企合作制度,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深度。具体而言,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通过由企业定期提供实习岗位,有效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通过增加沟通交流机会,确保高职院校能够找到与自身人才培养更具匹配度的企业,建立在有效合作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实习机会,保障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四)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及就业风尚

基于双高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环境净化工作,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体而言,作为高职院校,应明确特色专业群建设重点,以优化办学实力作为着手点,借助多种手段,有效丰富师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就业自信。同时,应加强就业教育工作,积极主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引领学生走向高端就业市场,提高就业优质化。院校应做好鼓励、引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底气,主动寻找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其他院校联系,建立在有效合作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外部就业机会,在坚持各项政策的同时,以现有双高建设现状出发,借助多种措施,改变传统高职院校就业偏见,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集中展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并主动将内部双高建设结果进行推广,提高就业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认知。高职院校应主动对各就业单位进行邀请,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各就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就业单位能够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并积极应聘高职院校学生前往就职,改善就业外部环境[4]。

结合当前双高建设背景,市场变化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关键内容。以双高建设本质出发,加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推动特色专业群创建十分重要,而上述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市场与学生就业优质化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高质量就业市场相对接,能够有效促进双高建设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切实推进就业市场提质升级,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认知,打破传统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偏见,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满足高端市场需求,顺利获得高水平就业岗位。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生存空间,优化高职学生发展空间,在培育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三、结论

结合双高建设背景,高职院校应积极将现代化技术引进到教育过程中,切实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切实做好就业管理内容梳理,并以保障学生就业能力作为落脚点,明确各项评估指标,积极创建并落实各种有效举措,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各项专业技能,着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确保“双高建设”战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有效实现双高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双高院校高职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