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对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2-11-22何三山杨淑君汤永斌
王 丽 何三山 杨淑君 汤永斌 胡 振
1.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红光小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手机是移动网络发展的主要媒介,并且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通信功能,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手机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对信息网络过于依赖,不能独立思考与发展。又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是运用移动互联网最为活跃的群体,是移动互联网使用问题风险的易感人群。由此,需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互联网发展的本质,学会权衡利弊,掌握互联网的利害关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面发展,合理的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教师也需要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创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手机来寻找答案,由此才可以全面发挥出移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
在全新技术形式发展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移动互联网下广泛运用的设备就是手机,并且手机在高职学生中已经普及,每一位学生都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同样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于高职学生对手机的运用情况有两种声音:首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因为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由此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因此当前很多的高校都明确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其次,手机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普及效率得到提升、操作更为简单,在我国的学校已经被广泛在学校中推行[1]。针对高职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避免出现禁止与推进两种态度,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掌握学生对手机的运用情况,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创建调查问卷,运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展开调查,将班级当中的学生作为小团体,发放各种问卷,并且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有效率为86.4%。依照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高达一半的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占测试总人数的56.9%。依照实际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在运用手机期间用手机进行学习是主要的选择,并且较多的学生在手机中下载了词典、计算机等工具。现阶段学生对于学习的工具的运用,存在明显的随意性与自主性,进一步凸显出学生对手机运用的渴望。
二、互联网对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
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海量、全面与便捷的信息平台。在这一平台的发展中,学生可以对学习领域进行自由的拓展,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课堂以外或者吃饭的时间,学生只运用移动手机和无线网络就可以实现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而满足学生的阅读与实际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查找资料也不必跑到图书室,只需要拿出手机即可,方便资料的查找。运用移动互联网,学生可以在海量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信息当中找到资料,由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习效果的完善发展。移动互联网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知识学习基础,促进学习能力提升[2]。
(二)移动互联网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相对丰富,并且复杂多样化,将复杂的名词在互联网中进行折射,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与内化,还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下实现对信息的接收,全方位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广泛的知识面,发展知识学习的水平。
(三)移动互联网转变学生学习策略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发展背景下,学生需要整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开展,将知识技能作为发展的主线,进行辐射性学习;将信心点作为实际的参考依据,保证进行对比性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瓶颈,就可以合理运用互联网来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丰富知识学习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创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高职阶段的学生运用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与途径十分的丰富。这些途径强化了学生对学习资料的占有,深化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题选择。由此可以说明,移动互联网为学生创建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实现了网络形成互动与分享的虚拟环境。
三、互联网的使用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受众群体是高职院校学生,它以“随身随时、无处不在、24小时在线、应用功能强大”等特有的优势和强大的发展潜力,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信息获取途径。移动互联网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利用“网络碎片化学习”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的吸收率[3]。
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职学生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中对高职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的文化不断地交流与融合。互联网并没有中心,注重平等发展,但是因为美国在互联网方面具备绝对的优势与扩张力,由此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心。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运用相对发达的手段,通过国际互联网面向世界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并且对部分主权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恶意的攻击与诽谤。针对我国来说,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没有成型的青少年在网络上“冲浪”的期间,如果所接触到的信息是资本主义化与西方化的内容,那么就会被西方的“软实力”所吸引,不能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并且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就会发生动摇,价值观逐渐向西方化发展,民族认同感较弱。信息全球化促进了当代学生与世界的整合,并且在网络数字化的发展空间中,创建虚拟的大环境,青少年的自身价值观会受到相对严重的威胁,呈现出双重或者多元价值并存的发展局面,导致学生的价值观混乱。并且,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下,学生的人际交流与人际关系的发展逐渐变得冷漠,网络环境使青少年感受到了热情和相互尊重的平等,这同样也是青少年在实际的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所以青少年沉迷在网络中,乐此不疲。
四、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对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措施研究
(一)创建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之间沟通
互联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为当前的高职学校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为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式。管理人员需要将互联网发展作为主要依据,创建日常的交流发展平台,引导学生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全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将面对面不好意思表达的问题说出来,实现师生之间的全面互动与沟通[4]。教师与管理人员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探究,发现情绪不对的有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询问与沟通,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存在的实际问题,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此外,还需要管理人员运用QQ、微信等软件与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可以创建集体性的探究,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迷茫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与品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共同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运用网络资源,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互联网全面发展与盛行的时代,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开始沉迷网络,并且为了网络游戏荒废学业,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十分痛心。针对此类学生的行为,管理人员与教师并不需要对网络过于的紧张,可以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让网络资源的弊端转变成为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优质的网络资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上课期间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并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地降低。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的设备,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呈现各式各样的视频与图片,运用全新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可以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吸引。并且,互联网还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创建线上线下的发展平台,监督学生进行预习与复习,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构建健全管控制度,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带来了便利,但是现阶段的高职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网络的辨识力度并不强。为了更好地降低互联网对学生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对网络的运用门槛,让学生与网络之间形成强有力的“防火墙”,促进对学生的网络的辨识能力得到提升[5]。此外,还需要管理人员创建监督小组,全面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网络维护人员,全面对网络进行维护与修正。不仅如此,管理人员还需要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实现健康的上网,促进线下的交流与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五、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
(一)强化线上学习监督与反馈机制,提升学生自控能力
学生怎样保持长久的学习时间,是当前所需要思考的根本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在创建资源库的期间,需要运用后台数据库技术记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主要包含了测试与在线考试,并且在此期间也融入了反馈机制,明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评价效果[6]。其次,为了避免学生存在刷课的情况,点开自动播放,不去真正的学习,平台在创建资源的期间,可以增加题目的问答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作答的形式进行书本知识内容的学习,由此发展学生的认真听课能力,之后教师在后台进行考核期间,会公正地进行成绩的记录。通过反馈机制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紧张感,并且在成绩目标完成时候也会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与创建
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教材配置微课,教师可以对公众号、精品课程、学校线上资源的平台进行合理的完善。课程内容完整有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使得章节更加井井有条,迎合当前实际的市场发展需求。在资源库精品课程、微课创建的期间,需要聘请专业的微课公司与团队进行微课内容的制作,并不是运用简单的录屏软件来制作课程,需要专业的录课教室与空间。课件的制作需要精心、生动,录制的内容需要精修精改,教师需要时刻怀着“艺术表演”的心态来完成,针对录制的内容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注意仪容仪表,彰显出教师的职业素养。此外,针对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适当地增加案例的内容,强化案例的趣味性,保证实践与理论之间可以相互贯通。并且还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建线平台,针对不同的专业创建课程内容时,需要迎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传递知识能量,保证学生产生信赖感。教师需要在公众号上发布有关大学生的文章,可以设置教学视频资源,视频的内容不必过长,一般不要超过35分钟,课程太长,容易引起视觉和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给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学生辨别力与自控力欠缺,容易受到移动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这种消极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爆炸导致学生的认知超载,网络沉迷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触屏行为引发课堂教学危机,高职院校学生机不离手,导致进取心丧失、精神颓废、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一落千丈,碎片化阅读导致学生思维的平面化,破坏高职院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这种重休闲娱乐轻知识学习的现象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7]。为了保证在信息时代发展中,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习惯,需要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全面规范学生,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这对于学生健全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