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2022-11-22甘琳琳侯会丽

山西青年 2022年1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民办高校人格

甘琳琳 侯会丽

1.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人格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对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是我国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有效保障,是提升个人身心健康与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1]为了推进和贯彻“健康中国”的战略规划,民办高校大学生需要承担“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2]如何积极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获取途径,有效地开展健康人格培育,优化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增强育人担当是当今民办高校亟须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一、“健康中国”与健康人格内涵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务院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民办高校应该推进和贯彻“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生根。

健康人格是心理学研究范畴,主要指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的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研究人格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自我能力。[4]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可知,大学生健康人格核心内涵具有以下特征:人际关系和谐、各种能力广泛、抗挫能力强、学业投入,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健康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健康的人格对自身有着深远的影响。[5]

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在构建“健康中国”和谐的大背景下,切实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应该把大学生全面健康和全面发展、成长和成才相结合,牵住“育人”这个牛鼻子,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育人机制,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二、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同样也是“健康中国”实施和全民健康人格提升的有效平台和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但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者还是未来健康人格的培养者,其本身健康人格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纲领的实施。因此,关注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康中国”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策略和培育的路径,无论是对个人健康成长还是社会发展而言以及从“健康中国”实施过程的现实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是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在人格界定的基础之上,心理学家们对健康人格标准的阐述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认为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进行塑造和培育。从心理学相关资料查阅来看,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空虚、意志品质薄弱、个人主义突出,以及个性张扬与内心空虚之间的矛盾、强烈交往欲望与内心封闭之间的矛盾等,都说明了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标准与现实人格存在较大的落差,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更加凸显,而消除这种落差,则迫切需要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培育。[6]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现状及分析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受个人遗传、生理、心理、文化程度、家庭教育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影响,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特质和一定的传统文化。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必然带动大学生人格的转型,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格状况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其发展历史较短,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等方面尚未成熟,投入的资金、场地、教师、实践环节等相对薄弱;[7]另外,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收取学费较高、录取的分数线较低,并且学生入校原因复杂。

种种迹象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全国人才战略实施中遇到了新的难题,其自我意识、观念意识、行为模式、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不足,表现为:逃课、沉迷网络聊天、考试作弊、人际关系恶化、虚荣、自我接纳低……[8]据报道:“新生们在军训第二天却有些熬不住了,天气并非炎热但因体力不支晕倒‘伤员’就达三四十人。校方无奈将军训场地从田径场改到有树荫的柏油路。”[9]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避免新生体力不支,部分高校甚至通过减少军训时间、降低军训周期、删减军训内容等来应付。一定程度上看似平息了问题,事实上是淡化了责任,逃避了矛盾,从大学生长远发展来看,从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高度来看,这种方法并不可取,民办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给予充分重视。

自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发生至今,笔者因工作需要,通过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官方QQ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提供网络咨询和面授咨询服务。咨询数据显示,因为疫情长期的居家限制以及校园长期封闭管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假期的延长,校园封闭影响,生活方式的改变,担心疫情导致就业难度的加大,各类考试延期学业负担增加,更有责任感,缺乏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更多接触,以及家庭经济损失等一系列应激情况,都对他(她)们产生更加显著和持续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育遇到了新的课题,这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路径

(一)个人的自我培育

民办高校大学生应注重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健康人格的自我培育。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决定着自身人格的良好发展和最终定型,平时应增强健康人格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自己平时在自我意识、学习动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失衡;掌握科学的健康人格标准和理念,加强人文素养教育,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相互纾解心理压力;养成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健康人格素养的良好习惯,有针对性地参与健康知识、人格培育辅导等;树立乐于奉献、勇于探索、严于律己、敢为人先的健康人格目标,注重关心帮助学习遭遇困难、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这都有助于自我健康人格管理和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

(二)家庭对健康人格基础素养的培育

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来说,家庭对其健康人格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是就家庭氛围而言,对子女过度溺爱会导致子女不懂合作、自私、只求索取不求回报;家庭教育过于严格,会导致子女缺乏自信心、缺乏魄力;二是就父母的文化程度而言,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和子女沟通,发现并解决亚健康问题;三是就家庭关系是否和谐而言,家庭关系冷漠或父母离异均会让子女缺乏安全感,有可能导致子女情绪不稳定、抑郁、厌学等亚健康状况。家长在提升自身健康人格的同时,还应做好对孩子健康人格培育的教育和监管,家长需要更加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课堂,及时了解孩子在人际关系、恋爱情感、学校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和心理纾解;家长要重点关注临近毕业仍未获得用人单位录用意向的孩子,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缓解就业焦虑;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在孩子成长的各个环节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树立孩子自信自尊的健康人格。

(三)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设置的完善

民办高校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育德育心要更加有机结合,把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人文关心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将培养的重心放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技能的单一应用型人才,而忽略了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方案,缺乏综合全面的培养目标定位。民办高校应依托“健康中国”大背景,立足“十四五”规划努力拓展培养目标和理念,重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人格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课程配置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设置中大力培育民办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乐观精神和积极品质,培育健康人格。课程普及要更加全面到位,科学设置课程,生动开展活动,切实增强民办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未来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优化课程体系,合理配置人文素养和健康品质的课程,注重“思政课堂”“课堂思政”的“双促进”“双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四)社会提升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

社会应广泛开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营造良好的健康人格培育氛围,引导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场所做具有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健康公民。例如,教育部门应注重家庭、社会、虚拟网络、校园的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可设置家长学校、社区家长课堂,并将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等列为必修内容,避免因家庭冲突或者教育风格不当造成孩子心理失衡;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平台和渠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民办院校应该大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校园霸凌、早期心理创伤、应激事件、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体系的有效帮助;加强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身的责任感;通过社会各界公益资金的赞助,积极鼓励为贫困民办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或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解决经济问题,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总之,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让高校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是落实“健康中国”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要遵循教育规律,增强育人担当,全面培育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了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规划,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关系着全民健康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是提升国民健康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必要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审视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探讨培育健康人格的路径,进而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全方位发展,助力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全面落实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方针。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民办高校人格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趣味测试 分析你有几分懦弱人格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