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2022-11-22缪亚东

山西青年 2022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缪亚东

南通理工学院健康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从小生活优越,从小在家庭的呵护下没有经受大的波折,进入高校以后,部分学生就很难适应,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大的安全隐患。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我国教育发展关注的重点[1],已经提升到心理育人的层面,心理育人是当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而更好地进行大学学习和生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次调查对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网络问卷调查,一共完成调查问卷1264份,其中有效问卷124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8.49%,其中男生945人,占75.9%,女生300人,占24.1%。

(一)研究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各种的烦恼、迷茫等状况。UPI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二是设计了60道题目,赋予一定的分值,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心理状况越差,需要关注;三是一些附加题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总体评价[2]。

(二)调查结果

新生UPI筛选率Ⅰ类12.61%,Ⅱ类24.98%,Ⅲ类62.41%。Ⅰ类和Ⅱ类合计有37.59%,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按正态规律分布的,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积极向上,对自我有着合理健康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正确的面对客观现实。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隐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和解答。普测中总分为0的人数是119人,从20~56分的人数逐渐递减,说明有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就医干预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心理状态不佳,需要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调适和帮助,以排除心理困扰。

将学生对UPI问卷条目的选择率按照高低进行排序,可以看出不少学生,一是具有强迫倾向,表现为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53%),爱操心(33%),对脏很在乎(45%);二是情绪消沉不稳定,表现为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30%),缺乏耐力(26%);三是缺乏自信,表现为总注意周围的人(38%),在乎别人的视线(37%),缺乏决断能力(19%),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30%)。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学生生活中充满了大量信息,新闻、广告、游戏、娱乐等信息传播快,每个人接受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少学生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线上线下判若两人,导致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信息化虽然给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心理健康咨询带来便利,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倾诉的朋友,他们通过网络去化解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只能说网络暂时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心理调适有积极作用。但是,要真正解决心理问题还需要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心理专业人员的咨询和帮助。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缺乏控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小父母关注比较多,进入高校后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情绪就缺乏控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学生情绪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及时发现这些心理隐患,就能很好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和应对。若不及时干预,部分学生就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容易对生活失去兴趣,苦闷、抑郁甚至绝望。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活的智能化和快捷性,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普遍不佳,不少学生生活在网络的世界中,缺少锻炼,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控制不佳。

(二)缺乏信心,未来目标不明

调查中,“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思想不集中”“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爱操心”等项目都有较高的选择率。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的学习科目较多,也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由于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学习问题,包括对所学专业认识的模糊,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不善于利用学校资源,盲目参加各种活动等。此外,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觉得短期目标已经实现,就业还早,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够做什么,目标不明确。学生虽然在大学选择了专业,但是不少人其实对一些专业并不了解,他们只是上大学必须选一个专业就简单进行了选择,到了大学以后发现对专业并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未来目标不明确。

(三)环境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学生入学伊始,就是新的环境,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入住集体宿舍,学生会难以适应。到了大学,不光是学习这么简单,活动、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这些越来越重要,大学不光是学习知识的,还是用来提升个人各方面能力素质的。人际交往是提升个人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将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也会减少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不少大学生还没学会怎么去适应集体生活,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导致宿舍内部的矛盾,部分学生就会要求调整宿舍,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带来一些心理隐患。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虽然他们有了更多的途径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但是,也有不少学生严重依赖网络,容易受到网络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更新工作思路,采取更适合的举措,以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3]。

(一)构建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信息时代需要建立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心理小知识、典型案例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送,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系统掌握相关心理知识。随着微信、抖音的出现,部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就会利用这些新媒介传递负能量,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关注学生关注的平台,对于学生的言行进行正面引导,给心理健康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建设

信息时代虽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各高校也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教育平台,给学生提供适合新时代的各类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利用网络,还需要一定的线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其课程内容涵盖大学生适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人格、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等方面。同时针对一些热点心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研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育活动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每年要以大学生心理协会为主体,开展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广场签名、心理知识竞赛等心理健康主题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活动中,从而普及心理知识。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作为心理实践活动的载体,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学生只有在这种心理实践活动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并且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也学会了自我识别,并能找到心理缓解的途径。每学期要组织校、院心理协会的学生及各班心理委员进行心理沙龙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要对心理协会、各班心理委员、学生会干部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需要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的正面引导,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学生能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高校要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动员学生积极组织心理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策划、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形成实效显著、百花齐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氛围。

(四)加强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

都说最好的医学是预防,预防医学也被称为第一医学,同样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预防,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心理排查和重点心理隐患学生的跟踪指导。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单靠学生入校的心理普测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四级网络体系,安排心理健康学生信息员,并对学生信息员加强心理健康识别的培训,通过学生信息员及时发现有心理健康隐患苗头的学生,并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对于大部分学生要及时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力度,注重预防。对于严重心理隐患学生,要及时干预,并和家长保持联系,在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挽救严重心理隐患学生。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杜绝发生恶性事故。

(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高校学生管理,包括学生的思政、心理、资助、生活等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心理健康工作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今的大学辅导员有不少是刚从大学毕业的,他们更能理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性格爱好,虽然不少辅导员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出身,但是,既然作为大学辅导员,就应该在工作中去扩充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了解更多的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日常的学生工作提升自己心理健康工作的水平。作为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重塑对于心理教育的认知和思维,增强工作的自信性和责任心;要特别注重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适,多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习和咨询,拥有充足的心理学素养,不能将不良的心理状态带给学生;要建立所有学生的档案,学生档案对于辅导员工作至关重要,记住一些重点学生的档案资料,整理好所有学生的档案并能随时调阅,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档案,辅导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如果辅导员能熟悉一些重要资料和信息,学生会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所以说,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辅导员,虽然知识不如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但他们作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和引导人,在学生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以家、校联动为纽带,形成关爱学生合力

家长委员会制度一般在中小学设置比较多,高校里设置不多。对于高校,虽然学生已经成年,但部分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学校需要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关爱学生。家长委员会制度作为学校家庭联动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家长搭建了一个关心学校发展、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共同培养学生的互动式交流平台。还要邀请家长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表彰大会、学生毕业典礼等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的协调教育管理作用,形成关爱学生的合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除了建立学生的微信、QQ工作群外,还需要建立家长的微信、QQ工作群,要及时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情况进行传播和宣传,及时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告知家长。在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和家长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业,当出现不及格课程的时候,要合力进行干预,尽力去帮助学生想办法补救课程,而不是等学生出现多门不及格,无法毕业了再去干预,这样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隐患。

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常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的一切都是零,同样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的有可能是负数,有些简单的事情在糟糕的心理状态下,效果会适得其反。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防疫,久坐上网课,社会活动变少,导致缺乏安全感,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4]。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新的形势,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要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的理念指引下,发挥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要精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特别是有严重心理隐患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切实做好心理健康隐患学生的精准帮扶,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