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2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园长样本资源

马 丽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通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拟在全国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数量基本达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2035年主要目标包括“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把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教育发展的行动自觉和内在追求,以高质量为统领,推动整体性流程再造、机制塑造和文化打造”[1]。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过渡。

但是,从现阶段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上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广大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问题尤为突出。立足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课程建设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课程建设水平是判断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升学前教育质量首先应该关注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本文拟从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入手,调查皖北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查摆皖北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探寻解决的对策。

1 研究方法

选取皖北地区农村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皖北地区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市的农村幼儿园进行抽样。每个市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1所、民办园2所),共抽取36所样本幼儿园。36个样本幼儿园性质包括民办园、公办园,其中民办园包括普通民办园和惠普性民办园;幼儿园等级包括县(区)一类园、普通园。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对36所样本幼儿园进行调查走访,与幼儿园园长进行深度访谈;每所幼儿园选择大、中、小各1个班级进行观察、听课,并与主班教师进行访谈,采用多种形式共访谈教师108人。对教师的访谈主要围绕对课程建设的认识、课程建设的过程;对园长的访谈主要围绕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规划、幼儿园过去三年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课程建设中的体会和收获等。

观察主要围绕幼儿园课程资源、班级环境创设、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情况、教师在活动组织中体现出的专业能力等。

2 幼儿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课程建设过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包括:课程观念的确立,课程目标的梳理、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挖掘、选择、组织和利用,课程环境的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的配合,课程的评价等[2]。在访谈中发现,样本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对课程建设过程的认识存在偏差。样本园普遍过于重视课程设计环节,认为课程建设应该主要是围绕课程设计展开的,撰写课程方案是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在实际操作中样本幼儿园普遍将复杂的、动态的课程建设简单化、静态化,课程建设变成了一种超前的工作。这种情形不仅仅造成在课程建设中轻视课程环境的创设、课程审议、课程评价、课程实施中的班本化等环节,而且忽视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延展,使得课程丧失了生命力。课程建设的结果是幼儿园仅仅有纸质的课程方案或几节“看家”课。

2.2 过度模仿、借鉴已有的课程,追求流行的课程模式

在园长访谈中,72.2%的园长强调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困难重重,主要是缺乏专业指导、教师能力有限、经费不足、对各种流行理念不能准确把握等,因此,园长们普遍认为农村幼儿园不具备独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的能力。在所调研的36所样本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11所有幼儿园选择“取经”,借鉴本省其他幼儿园已有的、成熟的课程建设经验和课程方案;9所幼儿园组织骨干教师对编订成册出版的课程方案进行“加工”;6所幼儿园寻求“专家”帮助,在“专家”的引领和帮助下开展课程建设;5所幼儿园直接使用购买的教师用书;5所幼儿园综合借鉴装订成册的课程方案、其他幼儿园的课程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建设。

通过研究发现:36所样本幼儿园中有30所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借鉴,借鉴课程的幼儿园占样本园的83.3%。通过调阅样本园近三年的课程资料,将借鉴的课程方案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方案进行比较,发现样本幼儿园对于借鉴的课程方案修改力度较小,个别直接照搬照抄。通过园长访谈发现,部分样本幼儿园在课程借鉴过程中有追求“流行”模式的倾向,造成幼儿园课程不稳定。然而,“流行”的未必是适合的,适合的课程才是幼儿园最好的课程。

2.3 课程建设中教师参与度较低

通过访谈发现,样本园班本课程较少,60.2%的教师认为课程建设太难、高不可攀;58.3%的园长认为最好是由有能力的老师和专家去编制和撰写课程方案,75%的园长表示曾经发动或以下达任务的方式让普通教师参与编制和撰写课程方案,但教师普遍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30所借鉴课程的幼儿园中有23所幼儿园召开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教研会议进行课程审议,但是多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没有发言,只参与表决,讨论和评议流于形式,教师整体参与率不高。

从总体上看,样本幼儿园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所实施的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认同、不理解,课程与教师的能力水平不相符合。这些将直接导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文本,不能很好地去演绎、实践,只能机械地实施课程文本、对幼儿缺乏深入的指导,使幼儿无法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有效的学习。

2.4 重视购置课程材料,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幼儿的学习具有特殊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关键。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幼儿提供多样、适宜的材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3]。在走访中,教师和园长均重点介绍幼儿园购置的各种“流行”“高科技”的课程材料,并强调由于幼儿园经费不足造成无法购置更多、更先进的材料。访谈中发现,样本园的教师和园长也已经普遍认识到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通过访谈和走访可以看出:在课程材料的选择上,样本幼儿园过于重视“流行”“高科技”的课程材料。但是,部分幼儿园购买“流行”“高科技”的课程材料并不符合幼儿的兴趣,个别材料幼儿操作困难,造成材料使用率不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看,样本园园长虽然普遍认识到本土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本土资源挖掘和利用落到实处,多数幼儿园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教师普遍缺乏资源意识,没有对本土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幼儿园周围很多活动材料视而不见,教师挖掘和利用资源能力不足。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有针对地开展课程建设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

样本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教师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够充分,缺乏责任意识;二是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资源挖掘和利用、课程反思等方面。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提升教师对课程建设内涵的认识,提升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专题培训是最为高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系统学习课程建设相关理论。为了使教师能够真正具备开展课程建设的能力,在培训中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引导教师学习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深化其对课程建设内涵和重要性理解的同时开展典型案例研讨。通过典型案例研讨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理解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而且能在分析讨论案例园成败得失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内化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积累间接经验。教研是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不仅可以分享本园课程建设中的优秀活动、好的经验,也可以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讨,群策群力探明问题和困惑形成的原因,达到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的目的。

3.2 以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对借鉴的课程进行园本化改造

现阶段,农村幼儿园特别是农村部分民办园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相对不足,所以,农村幼儿园借鉴成熟的课程方案是可取的,课程建设应该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园内外一切资源。但是,每个幼儿园的师资、自然资源、生源、已有的课程结构均存在差异,任何课程方案都需要经过园本化的改造,即使是幼儿园自己编制的课程方案,也需要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完善[4]5。

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起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生活的需要和兴趣是课程重要的出发点,也是新经验的重要来源[5]。因此,应该将借鉴的课程方案与幼儿园的实际,尤其是要以本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本园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优化、融入本园的课程理念,充实适合本园实际办学条件的课程内容,将借鉴的课程改造成适宜、有效、具有园本化的课程方案。

3.3 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和参与地位

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园的课程不应该仅仅是幼儿园管理层、骨干教师、甚至是专家设计好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是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深度参与、认同的课程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在课程建设的决策、设计、实施、评价各环节,教师的参与内容越广,说明课程的建设过程民主化程度越高,不仅能让建设过程“群策群力”,对课程建设成果的全园推广也是极为有利的[6]。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参与情况是衡量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的积极参与在课程建设中特别重要,幼儿园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赋予教师充分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在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参与地位,赋予教师自主权,鼓励教师建构班本课程、研发单个活动,使得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特长爱好,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课程。

幼儿园课程具有动态性、过程性和情境性,课程方案只是一个课程实施的大致路线图。即使是借鉴课程,也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审议和实施。在课程审议过程中应赋予教师平等的审议话语权,调动教师积极性对课程进行深入思考、讨论,找出课程方案中不适合本园的课程理念、内容、材料和教学方法,并制定替代方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赋予教师调整、改造课程的权利,鼓励教师在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反思和总结,从而不断完善课程,使课程真正适合本班、本园幼儿。

3.4 重视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的优势

相比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在硬件上确实存在不足。但是从本土资源的角度来看,农村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远远超过城市幼儿园。如:城市幼儿园想尽办法开辟种植区,但是由于幼儿园户外面积有限、教师种植经验不足等原因,种植园这一具有高度体验度的活动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本身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幼儿园周围充满绿色、充满生命,种植园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得天独厚的实施条件。

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幼儿园课程不是以儿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也不是以系统讲授书本知识为手段,它是一个让儿童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获得综合性经验的过程,儿童通过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实现全面发展[4]4。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动物、土壤、天气等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内容,为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可能。幼儿可以通过种植、照顾植物等活动参与植物的生长,通过自身劳动理解和尊重劳动的意义;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能够发现感知不同季节动植物的生长状况、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能够亲近自然、感知和理解自然环境。

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然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具价值的本土资源,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课程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需要紧密结合,立足于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在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应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教研团队,借助教研活动、团队的力量对幼儿园周围资源展开调查、深入分析、收集、整理、建立课程资源库。在尽可能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探索性学习,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和周围的各种有益于幼儿探索和操作的自然资源,引导并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等理解大自然,使幼儿在乡土大自然的课堂中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园长样本资源
忍不住想打扰你
我给资源分分类
园长考试
资源回收
规划·样本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