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性探寻
2022-11-22魏雪梅
王 一,魏雪梅
(蚌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力量,动员青年人团结起来,矢志不渝地为人类解放坚定奋斗。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始终如火炬一般,生生不息,接续而起,绘就了一幅朝气蓬勃、繁荣昌盛的中国画像。现在,距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还有28年的时间,这个28年恰好约一个“世代”的周期。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如何引领青年人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如何让青年人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番关于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新青年的培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深刻意蕴,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新时代新征程培养使命强、有作为、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1 穿越百年
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随着五四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批批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不断涌现。1920年,在长沙,党的早期组织由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建立起来。1921年,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其后百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斗争实践。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端,直至中国共产党创立、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程,都与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四前后,毛泽东积极领导革命活动,在其早期的革命经历中,对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性讨论与实践探索已初见端倪。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长沙成立,在此章程中规定会员的生活要严肃、会员的思想要进步、同时要拥有“为国家民族做事业的远大志向”[2]。新民学会的青年成员们在章程的指导下,在与毛泽东的交往学习中,都坚定了自己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人类的发展奋斗终身的志气。毛泽东先后在《湘江评论》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呼吁青年人涵养家国天下的情怀,积极追求思想、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解放,挺起腰杆,行动起来,推翻压迫的腐朽的反动社会。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争相传阅毛泽东的文章,深受影响,开始有了革命思想上的觉悟和革命行动里的勇气,此可谓青年人骨气培育。文化书社则是毛泽东在青年人底气培育上的有效实践。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大部分青年头脑中一直在闹饥荒,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先进思想文化的需求十分迫切。毛泽东同志等经营的文化书社通过引进、介绍、传播各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先进思想文化报刊杂志,为社会各阶层中的青年人提供了思想上的启蒙与文化上的积淀,很大程度上培育了中国青年人与反动社会抗争的底气。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敏锐地提醒全党同志,要注意培养、选拔合格的接班人,使得干部队伍朝着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青年人是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生力军。邓小平对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始终放在心上,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想抓住科学的未来,就必须要抓住青年,积极促进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这“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3]95。“科学事业也和革命事业一样,需要杰出的人才,要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3]96并且要使这些青年科技人才认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明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同自己所从事的科技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年4月22日,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强调,对于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学校要大力进行巩固,要注意提高学校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从而塑造革命化的社会风气[3]105。并且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恢复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3]105-106,造就新形势下青年人不屈的革命人格和革命操守。此外,邓小平十分重视文艺作品对青年人的影响,强调文艺工作者也应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积极深入群众建设新生活的斗争。文化领域的事物,如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来进行指导[4]44,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主流文艺作品和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引领青年人构筑中国精神和力量,打磨青年人的灵魂和意志。通过把关文艺作品和社会思潮而进行底气培育,用长远目光来看,这是关系到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续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4]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讲话中屡屡提及青年人,对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立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精神史,引导我国人民能够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35,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点明了主旨,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不断鼓励青年大学生要认识到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国家、民族的事业的关系,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国家、民族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5]18,面对波澜壮阔的世界大局,要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开拓、奉献的远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中,不仅鼓励青年大学生要有志气,还要有高尚的品格,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5]130。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人底气培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强调无论是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必须要学的,必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万万不可松懈的,并且要不断加强的[5]99,要为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发展的第一粒扣子,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科学的思想上的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对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深切关注,对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多有建树,对青年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所作所为寄予厚望。
2 使命接续
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对于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性讨论与实践探索之光也一直闪烁其中,为一代代青年人投身党和人民的事业、致力于祖国伟大复兴中国梦赋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继承与创新中,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深刻意蕴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2.1 才高识远,明志笃行——新时代青年人的志气培育
新时代,青年人志气培育是助其才高识远,明志笃行。新时代青年人志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个人梦想与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向上气概;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浩然气节。新时代青年人志气培育首先是讲究真才实学的知识培育,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是河间献王做学问时的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立足客观实际和探究客观规律。其次是追求眼光高远的见识培育。远见卓识是坐知千里,深图远虑,是毛泽东同志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选择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远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作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卓越见解。最后是重视明志笃行的实践培育。笃行是志气培育的最后阶段,知识上有所得,见识上有所长,最终需要的就是坚定不移的实际行动。明志笃行是践履所学,知行合一,《礼记·儒行》强调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是中国共产党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至高境界。
2.2 自强不息,修身正骨——新时代青年人的骨气培育
新时代,青年人骨气培育是助其自强不息,修身正骨。骨气,在当今社会,多指刚强不屈的品格。新时代青年人的骨气与古代君子同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经济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文化意识形态多样性日益增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亟待改善等时代境遇时,不畏霸权主义、勇于攻坚克难、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尚人格与民族气节。新时代青年人骨气培育首先是讲究修身正心的品格培育。修身正心是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集中发展,是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气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的品性修炼的实践历程。其次是追求民族风骨的气节培育。民族风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百年来,一代代青年人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砥砺民族风骨,青年人的骨气就是这样不断传承下来的。青年人有民族风骨,才有砥砺前行的大格局和大魄力,才能够在祖国需要的任何时候,宁愿粉身碎骨也要清白人间留。最后是高尚品格与民族气节相统一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要确定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对青年人的高尚品格与民族气节加以引导,将个人小我融入民族大我,使二者统一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中。
2.3 蹄疾步稳,行以致远——新时代青年人的底气培育
新时代,青年人底气培育就是助其蹄疾步稳,行以致远。在《辞海》第七版中,底是指底子;根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气一般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正蒙·太和》中,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由此可见,底气,作为一种根底上的本源性物质,底气足,才能够蹄疾步稳,行以致远。新时代青年人底气培育首先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的人生方向是否正确是靠理想决定的,青年人是否能够脚踏实地地做成事情是靠信念决定的,理想和信念是青年人的精神之“钙”[5]21。矢志不渝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可以说是一直贯穿于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青年人的思想理应当向我们的革命先辈看齐,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养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道路中揣摩精神,铸就厚实的理想信念。其次是坚持文化自信的灵魂培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什么?就是文化[5]16。要不断增强青年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知识上的掌握、情感上的自信、行动上的践行,铸就自信的文化之魂。最后是保持团结一致的力量的培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必胜法宝之一就是中华儿女始终团结一致,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凝聚了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在青年人发展的动力上始终要重视的就是使其紧紧团结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各行各业、不同代际、各个民族的青年人力量,铸就目标方向一致的团结力量,办成我们在新的奋斗征程上要办的大事。
3 开启新程
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前的历史回溯而来,接新时代的风貌砥砺向前,开启了我们青年工作的新征程。习近平同志根据新时代的奋斗历程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立足新的历史使命,对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作出了新的说明。
3.1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奋斗征程中理论和实践事业的科学指南。青年人要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中拨开云雾,触摸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相,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首先,充分认识到在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同时又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富有高度指导意义的科学思想,是能够提升当代青年人思维能力、坚定当代青年人理想信念、帮助当代青年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其次,要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学习的前沿阵地。青年人对一种理论的系统掌握,离不开全方位的学习,学习阵地的打造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各省市地方党校,还是在普通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地方开展的青年教育工作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必修内容。青年干部、各类学员、大学生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践行,将这些地方打造成为青年人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沿阵地。最后,牢牢把握宣传思想战线,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体系。加快建设坚定不移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声亮剑的融媒体平台,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青年人中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将融媒体平台打造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载体。
3.2 加速打造培育人材的智能网络空间
当下的青年人可谓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目前,思想文化内容日趋多元,思想交流方式日趋迅疾,热衷于驰骋网络的“00后”们形成了独属于自身的群体特点。互联网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不断突破下,算法设计“信息茧房”、智能传播“负责任创新”等讨论的声音也一直此起彼伏。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空间的安全治理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部分,并且围绕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的提高发表一系列论述,要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6]。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必须要从教育主体“青年人”的群体特点和环境主体之一“网络空间”的发展特点出发,加快推进网络治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利用好网络这个教育空间,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首先,激发青年人的主体意识,打造更高质量的网络空间文化。青年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要想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首先应该摸清“人”的需求、“人”的个性特征、“人”的发展潜能来实施青年工作,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对青年人主体意识的培养。适时、适度、适当地激发青年人在网络空间个体行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网络空间文化质量和传播速度。其次,紧抓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共同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朗正。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互联网平台,青年网民在此活跃度非常高。应压实诸如此类的互联网企业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让互联网成为传播高质量信息,弘扬真善美的空间。最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建设和谐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凝练表达,聚集着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7]。要想推动建设和谐网络空间,进一步发挥网络空间育人功能,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空间发展的方方面面,让青年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使得青年网民在网络空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够达到“日用而不觉”的状态。
3.3 做好红色文化线上线下混合重构
百年光阴,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只是弹指一瞬,从经历过拼搏过的革命先辈看,就是他们的一生,是一代代革命先辈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殚精竭虑去奋斗,才有了如今的盛世繁华。吾辈青年,理应加深这百年来的红色记忆,继承这百年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力量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8]因此,在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中,加速红色资源整合,推进好红色文化线上线下混合重构,使红色资源在育人场域发挥出最大效用。首先,持续完善红色资源融入全国各地方青年教育线下阵地建设。目前,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对于将红色资源运用于育人过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实践探索,但如何提高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效度,其中的机制构建和效率评估层面仍然有待完善,要不断提高红色资源融入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创新红色资源线上传播载体和作品形式,促进红色资源表达方式转型。要善于结合青年实际,用既蕴藏理性逻辑又包涵感性关怀的话语,用既彰显经典又使广大青年人易于接受的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不断弘扬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使其焕发新生活力。最后,加强红色资源在青年人中的学思践悟。伟大的精神谱系孕育了伟大的理论答案,青年人要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其中蕴含的真理,善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生活实践,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去。
3.4 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
思政课是青春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要加快思政课建设,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螺旋式结合,内涵式发展。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政课环环相扣,既有横向衔接,也有纵向延伸,是不断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路径。因此,要加强统筹设计、促成全面融合、支持特色发展,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果。首先,加强统筹设计。在各地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完善的顶层设计框架、一个有力的领导小组、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此“三个一”统筹设计不可或缺,关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工作的实效。其次,促进全面融合。一是要加强各地方之间思政课的横向融合,也要加强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纵向融合。二是要加强思政课依托的条件资源的硬件融合,也要加强思政课依托的条件资源如教材、教学资源包、师资力量等的软件融合。三是要加强显性思政课程的融合,也要加强隐性思政课程的融合。最后,支持特色发展。大学思政课偏重于理论阐释,中学思政课则重在打基础,小学思政则强调课灵活多样、有趣好玩。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中,既要考虑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高度融合式发展,也要给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的特色留有一片生存、发展的沃土。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亮点更融合,特色更突出,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都能有所突破。
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一环,不仅是青年人是否能够为新征程上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的关键,更是攸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如期建设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研究要不断与时俱进,使得当代青年在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中,不断学思践悟,成为使命强、有作为、敢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