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艺术特点
2022-11-22李鹤鑫
李鹤鑫
引 言
中国的歌剧发展源远流长,其中《江姐》更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人们深深地被江姐的形象而感动,尤其《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一咏叹调,更是深深地吸引了众多的声乐演唱者和研究者,它不仅仅有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还显现出西方艺术的特征,并将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堪称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其创作的背景、审美特征、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曲式结构、演唱处理等等来分析,从而更好地把作品演绎和表达出来。
一、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背景
在歌剧《江姐》中的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凝结了中国经典歌剧唱段的精华,将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唱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个唱段的艺术表现、演唱要素、情感表达值得我们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下面我们先从作品故事和创作的历史背景出发进行分析,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根据杨益言、罗广斌的革命小说改编而来,江姐作为小说中心人物,展现了我党革命战士为了夺取解放的胜利,不怕牺牲、临危不惧的精神。江姐原名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9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是该地区组织的骨干之一,1948年为完成任务远赴川北去接替她所牺牲的丈夫,遭到叛徒的出卖被关押到重庆的渣滓洞监狱中。在严刑拷打下,江姐不顾及个人生死,不断的联系群众进行斗争,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决心死守秘密,并不断的配合和支援解放军重创敌人。在解放胜利前夕,敌人既忙着逃脱,又想着杀死监狱中关押的共产党员,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走向刑场,在次年11月1日,重庆解放前夕被敌人迫害,年仅29岁。在这部歌剧中,作者塑造了“正面”和“反面”的形象,正面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为了革命事业奉献自身的江姐,还有双枪老太婆、孙明霞等等革命人士,展现了他们对党、对革命忠贞不渝的精神,而反面的角色如刽子手沈养斋,叛徒甫志高等,通过凸显其丑恶嘴脸,与革命人士形成强烈对比。
著名作家阎肃深深被江姐的事迹而打动,通过江姐的形象产生灵感,根据小说《红岩》进行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经过长期的修改和完善,4次易稿,经过长期的修改、推翻、重新创作,创作出了《江姐》。它是一部综合中西方歌剧艺术而成,有着西方的歌剧创作技术,也有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成了中国歌剧史上的极为经典的作品,经历了世代传递,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契合了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了革命精神,展现了革命英雄们宁死不屈和伟大的爱国精神,刻画出江姐的革命形象和民族精神,江姐也成为了红色经典的代表性人物。本人在大学本科四年学习声乐演唱,通过亲身实践,对《江姐》中的唱段有很深的体会,这个选段完美地展现了歌曲的艺术魅力,是我国民族歌剧之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演唱技能,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二、《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艺术特点
(一)歌词的审美特征
1、歌曲的第一部分。先是以慢板开始,节奏慢,缓缓进入主题,第一部分以叙事口吻,缓缓引出江姐的英雄形象;“春蚕到死丝不断……在人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江姐比作春蚕和蜜蜂,展现了江姐无惧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音响色彩缓慢、柔和,给听众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在听人讲述江姐的英雄故事。接下来的歌词为“一颗红心忠于党……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乐句反复演唱,用以强调突出乐曲重点,节奏不断加快,速度不断加快,不断推进思想感情的升华。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运用了高八度的演唱方法,整个乐曲的气氛也更为热烈,使听众感受到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听众对江姐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更为的敬佩,感谢这位革命烈士为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所做出的牺牲,更加地珍惜、热爱生活。
2、歌曲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过渡过程中,运用了红梅赞的主导动机,从而回归主题,由唱词“啊”过渡到第二部分,“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在这里所运用的是慢三板式,音乐力度为中弱,速度较为平稳,仍旧以叙事的口吻诉说了对于祖国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第三第四句话亲切、温暖,听起来更像一问一答;而第五第六句话则起到强调的作用,从而不断地为后面做铺垫,为更进一步推进曲子。最后一句达到了整首曲子的高潮,更为形象地表现出江姐的英雄形象和其宁死不屈的精神。
3、歌曲的第三部分。“粉碎你的旧世界……幸福的明天”这一部分充分地融入了民族戏曲,相互交融,板式为散板,节奏很自由,随着歌词、情绪而不断变换,伸缩自由,使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形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这一部分对演唱者的唱功要求较高,在歌曲中还有一个十度上行的跳进和延音,更表现出坚决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决心和为革命事业百折不挠的精神。
4、歌曲的第四部分。“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全曲达到高潮,相比前几部分,节奏更快,节拍更为紧凑,与“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相呼应,突出主题,演唱这一段时,气息要更为流动,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和主体思想。从“贫贱不能移”到“百折不挠”,乐曲速度逐渐变慢,直到“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曲子回归到中板,最后“只觉甜”以弱音结束全曲,速度回归慢速,让整首曲子都得到升华。
(二)歌曲的节拍和节奏
整个曲子的节拍来说,全曲是以4/4拍的慢拍引出整首曲子,整体紧拉慢唱,后期转为自由节拍,采用拖腔来演唱,后期转为5/4拍的复拍子向前推进,在这一段要一拍一板的演唱,接下来,整首曲子速度变慢,最终回归到初始的慢板,娓娓道来,描绘了一个革命英雄的烈士形象。
从节奏上来看,整个唱段中,频繁的使用休止符,不仅是整首曲子衔接紧凑,也更有利于演唱者去合理地调节气息,游刃有余,增强了整首曲子的叙事感,烘托了江姐“一颗红心忠于党,粉身碎骨心也甘”的英雄气概。
(三)歌曲的曲式结构
这首歌曲融合多种中国民族剧曲技法,民族器乐结合其中。调式为F徵民族调式,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整个曲子由4/4,4/5牌子构成,整体划分为:引子共三小节、A20小节、B12小节、间奏5小节、C32小节,曲式结构为并置型非再现单三部曲式。整首曲子由慢板到紧拉慢唱到一排一板到慢板,拍子变化由4/4拍到自由节拍到5/4拍或4/4拍结束,其中加入许多民族乐器,如三角铁、扬琴等,显现出了民族特色,烘托出革命色彩,民族乐器的使用主要在前奏的前三个小节,为几个部分作出了情感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首部的曲式结构为A+B二段式,A乐段有两个乐句,即a+b,但是结构4+3表现除了曲式结构的非方整性;B乐段则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乐句c、间奏、以及补充,也是非方整性的曲式结构,在这一乐段中,表达的感情较为激昂,间奏在其中起到了较好的过渡性作用,1小节的补充则使乐曲结束的顺畅、自然,这首乐曲整体都是单一的F徵民族调式,调性很稳定。呈现段也充分显示了江姐的赤胆忠心。
中部曲式结构为C+D,二段曲式,C乐段有一个乐句,共4小节;D乐段则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方整结构,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4+4的结构,最后结束时以属和弦作为结尾,情绪在这个地方发生转变,开放性终止,紧随其后为间奏,加快了节奏,情绪更为慷慨激昂,为下乐段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则由F乐段、间奏、G乐段三部分组成,F乐段中有一个乐句,共4小节,间奏为三小节,G乐段则由两个乐段组成,为8+17的非方整性结构,中间的间奏也主要起到过渡作用,展现了江姐英勇无畏的精神。
三、歌曲《我为共产党把青春奉献》的演唱处理
歌曲《我为共产党把青春奉献》是歌剧《江姐》中的重要唱段,此段主要内容在于塑造江姐坚韧不拔、不为恶势力所低头、镇定的英雄形象,因此在这一唱段中,运用了众多的戏曲音乐板式,对乐曲进行了精细的处理,使作品充分地展现出了江姐的精神境界和情感波动。
(一)对情感的把握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一首极为经典的创作型歌曲,这要求演唱者有着极其高的演唱功底,并且对歌曲的历史背景,歌曲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等都有较好的把握,所以演唱者应该去细心体会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和其背后的一系列历史背景,要对歌曲的类型、风格等进行分析,从广度上了解曲子,从深度上去体会曲子。
(二)演唱中的吐字、咬字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咬字、吐字是重要的审美标准,咬字要清晰、准确,能够准确传达歌词。语言是歌唱艺术的中心,任何歌曲和情感的表达都要立足在语言、咬字、发音等问题上,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在咬字、吐字上细心练习,抑扬顿挫要恰到好处。
在咬字上,要松弛,不能让下巴紧绷,否则发出的声音不自然会降低歌曲的美感,使听众在听觉上也不轻松,在咬字时的感觉和我们平时说话时极为相似,运用说话的方式去练习唱歌,把字咬清楚是一切的前提,可以先练习咬字在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在吐字上,演唱时更要多加关注,吐字是民歌演唱的核心,吐字要将字,和声音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正确区分好前鼻音和后鼻音,字字要咬得精准,吐得精准。例如在歌曲中的“蜂儿酿就百花蜜”中的酿便是后鼻音,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注重区分;其次一定要注重气息的运用,呼吸要平稳,共鸣才能够稳定,才有助于咬的准,吐的准,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三)注重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更加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每首曲子的演唱都是围绕情感来进行的,有一句诗句说得好“未有曲调先有情”,虽然这句诗句是描写琵琶,但是也同样适用于声乐作品中,没有情感的演绎会使作品苍白、空洞,真正的歌唱家要在情感上去演绎和表达作品。
《我为共产党把青春贡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抒情的慢板,如“春蚕到死丝不断……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这些歌词在演唱是要柔和,更要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在B乐段时,节奏加快,展现出为国捐躯的情怀和对反动派的怨恨、不满,演唱者情绪要饱满、激昂。整首曲子复杂,变化较大,起伏较大,在演唱时候,要格外注重慢板的演唱,一板一拍速度,不能拖拍,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清晰地咬字、吐字,并充分地将情感表达出来。
在演唱时,就要展现出江姐不畏惧敌人的威逼利诱,不怕严刑逼供拷打,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声乐演唱者要充分调动情绪,加重演唱的语气,把握好自身音量和气息的调整。演唱者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在自身眼神的表达和演唱的姿态上也要调整好,演唱者只有真情实意地表达情感、抒发情感,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
结 语
这首咏叹调是我国歌剧作品中的经典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优美的旋律,时而细腻时而激昂的情感,其中所表达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人民心中,江姐这一形象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佩的。通过以上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准备演唱一首作品之前,要对歌曲的历史背景、歌词、节奏、旋律、曲式结构、思想感情各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后再去尝试演绎作品,勤加练习,希望这次研究能够给予其他声乐爱好者一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