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戏曲风格合唱作品《海岛冰轮》的创作与表演实践分析

2022-11-22胡紫明

黄河之声 2022年8期
关键词:梅派杨贵妃咬字

胡紫明

京剧是我国文化艺术瑰宝,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浮躁,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快,大家对京剧的认识也越来越少,我觉得有义务也有必要通过我的研究让大家对京剧艺术有重新的认识,京剧并不是只有晦涩的旋律以及“奇怪”的唱腔,而是充满了魅力,通过与合唱艺术形式的结合,京剧可以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通过结合与传承以及舞台实践可以让大家重新认识并重视我们本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内核。

一、《海岛冰轮》的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京剧《贵妃醉酒》又叫《百花亭》,是一出载歌载舞的单折戏。相传由吴鸿喜所创。然后经过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二度创作、表演而广为人知,此剧是梅派最为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贵妃醉酒》讲的是唐玄宗跟杨贵妃在百花亭约好晚上喝酒赏月,不过晚上杨贵妃等了很久唐玄宗都没有来。然后得知了唐玄宗临幸了其他妃子。杨贵妃心中幽怨不已便独自饮酒起舞吟唱了起来。直到喝得微醺才一步三摇形单影只走回了自己宫中。共有路三宝、梅兰芳、筱翠花等不同派别的演法。此剧又名《百花亭》。《贵妃醉酒》从清代盛行的“弦索调”后改汉剧,又改京剧,1914年在北京演出。

(二)音乐主题分析

京剧《海岛冰轮》中最经典的是: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这是贵妃醉酒这段戏曲中最为经典的桥段。这几句的意思是,一个孤岛上,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深沉,一轮明月渐渐升起。表达了杨玉环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感情,如委婉缠绵、悲怨苦楚的情感。用玉兔,冰轮等不同的事物来形容月亮。

二、《海岛冰轮》的唱腔与咬字特点

(一)京剧梅派唱腔与咬字特点

与梅先生合作了几十年的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在要满足;非真也非虚,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内中皆有骨;脱尽模仿处,现出真面目”。这段口诀一语中的,对梅派唱腔及行腔方法做了一个周全概述。演唱时嘴巴开口是偏小的,姑苏辙要发成梭波辙,还必须抿着嘴唇不漏出牙齿,这个特点只有梅葆玖先生保留了。演唱时发音位置靠前,偏向于鼻音或者鼻腔共鸣,口张得很小且偏扁,樱桃小口的感觉,但穿透力十足,声音嘹亮高亢但不刺耳。有人曾问过梅兰芳先生梅派的特点,先生说梅派的特点就是没特点。梅先生主张: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就像练字作画遵循规矩,旋律行进衔接就像上下楼梯顺着阶梯一步一步按规矩走,顺其自然。不利用任何加“花”的本领,如:装饰音、哭音和颤音,不会刻意地去使用闪、躲、顿、拖等讨巧的技术手法,而是使其自然流利。已故梅派票友包幼蝶先生曾说:“梅派唱腔有纯真朴实、风雅天然、开阔爽朗、不拖泥带水、吐词清晰、虚实明白的特色。”观众喜爱并欣赏梅派艺术,不仅仅是通过眼观来看到演员在舞台上倾向于表达内心情感的舞蹈动作,而且还借助听觉从行腔与对话中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熏陶。看戏也便是听戏,梅派唱腔的魅力便在于此。以美妙的旋律和清楚的节奏来增强语言的魅力,写意的唱腔艺术烘托了情绪。梅派唱腔讲究“字头、字腹、字尾”,正如同声乐学习中的咬字,特别是民族唱法中,很多人借鉴了戏曲中咬字的方式,咬字不仅要把它咬出来,而是要把它咬得恰到好处,咬过了就过分表现让人听了难受,咬的不到位就是观众听着不尽兴,觉得差强人意。梅派特点整体是要全程保持樱桃小嘴的状态。它要按照人物的性格,剧本的安排、心理转换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戏剧性化夸张的处理,从而表现出人物或气愤,或愉悦,或哀痛,的特定情感。《大唐贵妃》保存了名段《贵妃醉酒》中的〔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太真外传》中的〔反四平〕“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二黄三眼〕“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二六〕“挽翠袖近前来金盆扶定”、〔反二黄〕“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必要阐明的是:以上的几段唱段严格地遵循了传统的唱法,并没有刻意地去做变动。《醉酒》中最经典的第一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自开演以来一直被奉为京剧中的史诗作品,美妙空灵,格外动听在“海”、“轮”、“初”、“啊”、“见”、“兔”、“似”及“娥”字的行腔中,再现了一轮明月当空照的美丽夜景,令人心向往之。吐字:梅派唱腔讲究字头流利,字尾归韵力度自然。装饰音与主旋律的音高差距较大,共鸣一般来说比较靠前。音色和旋律:梅派唱腔的音色常为是圆润、风雅或是敞亮美丽的,旋律大体是简洁、精辟或平淡无奇的,节拍也相对来说较为平稳。音量:梅派唱腔的音量特点就是从上台开口唱第一句词到结尾谢幕鞠躬下台音量大小都变化不明显,尾音一般是自然向下行进的音阶式甩音。

(二)作品唱词分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这个时候她是接受了唐玄宗的邀请,要前去百花亭赴约,因此心情很高涨。所以后几句杨贵妃通过情景过渡,将自己比为广寒仙子嫦娥,应对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身份。恰好似嫦娥下九重,冷清落在广了寒宫,啊!在广寒宫。鸳鸯在戏水,金色的鲤鱼在水面朝拜,中间这几句是杨贵妃在前往百花亭的途中,依据附近的景色形成的唱段。因为通常在京剧表演中的舞台,并不是实际布景的,而是虚拟化的,用这样的唱段用来表现场景布景是皇宫花园,同样可以表现出杨贵妃当时愉悦的心情:嫦娥虽然是天上的仙女,可却孤身在广寒宫;而杨玉环身为大唐贵妃,在经过花园小桥的时候都有金鱼来向她朝拜(这显然是高力士和裴力士为讨好她而编得瞎话)。鸳鸯在水中嬉戏,此时更能表现出杨贵妃对于爱情的热烈的向往与渴望。最后的几句收尾,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杨玉环有“落雁”之容貌,而另一方面也交代了她已经到达了百花亭。

三、《海岛冰轮》表演实践

(一)音色的处理

《海岛冰轮》混声合唱作品整体音色应处理像梅派唱腔华丽圆润的音色,整体形象像贵妃这一贵妇人的角色靠拢。音色偏甜却不含做作的腻。所以要完成好此作品需要做大量的预先准备,我们在排练此作品时,找了专业的梅派演员来教大家如何念好歌词,这里并不是像普通的朗读,整体发音位置靠近鼻腔共鸣,要求声音明亮大方但不尖锐刺耳,需要反复地念此段唱词。小腹吸满气,咬字要求字头刚劲有力,字腹力度适中,字尾则自然大方,口型整体保持樱桃小口微张形态,不可张大嘴巴。要时刻从音色上以及外表保持贵妇人的美感。刚一开始由女高与女低弱声进入的力度要唱出很空灵的感觉,整体音色要偏薄,要求把声音要往头腔送,塑造的是类似于宫女或者一个拉开帷幕的角色。要唱成是从海上飘到天上去的感觉。由女高女低部分先行唱出。男高男低紧接着进来的时候像是对女高女低的回复,要唱出那种回复的语气,也可以理解为女高女低的回声,像是深夜里海浪向岸边拍来时会有回声的,整体音色就要厚实一些了,要更侧向于胸腔共鸣,类似戏曲里净角也就是花脸。与第一句形成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自此成为整个故事拉开帷幕。

第七小节为整首合唱的正式开始,女高为“贵妃”唱段,其余声部皆为和声声部,此时贵妃的音色就得处理成梅派在舞台上演出的音色了,整体音色偏向明亮大方,整体发音像戏曲一般整体向前。此时出现了第一个叹词“啊”,像是在表达一个妙龄少女终于盼到了月上东方星满天赴约时间一样,热切之情可见一斑。从22小节最后一拍开始“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可以想见,重重宫院之内,皓皓乾坤之间,这小女子边走边看,边走边想,看着月朗星稀,想着月上东天,那月亮之上的嫦娥应也是赴约之时离了月宫吧,这不正像此时的我一样嘛?恰便是后面的第二个叹词“啊”,小拖腔,不长不短,想到嫦娥,油然想到了自己。此段刚开始杨贵妃看着月色想起了嫦娥。自己不正跟嫦娥一样都是被抛弃在“月亮”之上的美人。整首曲子在自己就像嫦娥离了月宫一样中结束了。对比戏曲来说,这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只是截取了贵妃醉酒中最经典的一段,这一段主要讲述了杨玉环的内心独白,以及等待时的忧郁。考虑到合唱受众群体,所以在咬字发音上并不能完全等同戏曲中的咬字发音形式,在模仿戏曲唱腔的时候要让观众听清唱词。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完全的“形似”。需要注意的是合唱排练中有些字的发音要效仿京剧中的咬字发音,比如“初”要念成“粗”,“啊”要念成“哇”,“见”要念成“现”“奴”要念成“nou”等。像这种保留是应该的,因为这就是京剧中咬字的特点,相对来说,一部分戏味神韵也是从这类的咬字来的。

(二)节奏的处理

这首由戏曲改编的混声合唱作品的节奏节拍处理上应该重点模仿京剧。讲究一板一眼,并没有死板的节拍。比如刚开头的引子是散板,并不追求死的节奏节拍,重点应该是神而不是形,要唱出韵味,可以在不违背作者意愿的基础上稍微自由处理。整首曲子的节奏要树立起杨贵妃那种雍容华贵跟酒后微醺的那种慵懒无奈悲怨的形象。然后引子结束后第五小节正式开始的时候就得讲究板是板来眼是眼,严格按照谱面信息走。此处还有大量轮唱出现,唱得要紧凑。给人一种层次美。到了第十五小节为第二段,这一段为女生先进入,由女生唱见玉兔最后整小节时,男声紧接着无缝进入。像戏曲中的流水,等过门唱完后马上紧接着。特别注意的是22小节标注了节拍为四六拍,只进行了一小节后就变为四四拍。这个变拍在京剧中可称为过门,过门后接着的是高潮。第24小节开始时是为第三段进入了故事的最后阶段,一直按照四四拍行进到第32拍开始渐慢,像戏曲中抒发感情时会拖拍。到第三十五小节又回到谱面的原速。一直到第四十四小节又开始渐慢类似与戏曲中结尾时都会不自觉地节奏慢下来。直到结尾最后的第四十九节“月”字上出现了一个无限延长记号,标志着整首曲子马上结束,正如戏曲中结束时会根据现场需求演员进行自由发挥或者是看对所饰演角色的个人理解。

结 语

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有其特有的魅力及独特之处,我们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多了解一下戏曲,不要求一定要做戏曲的传承者,但是一定要有所了解。且在声乐学习中,大家也可以借鉴并且区分京剧唱腔到底跟民族声乐唱法的区别到底在哪,而且民族唱法的一部分就源于京剧唱法,所以多了解京剧的咬字发音以及京剧精湛的舞台表现能力,特别是梅派咬字讲究的“字头,字腹,字尾”对声乐学习者来说,是极好的学习对象。戏曲不仅只是舞台表演和,里面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及为人处世才是中国人应该继承发扬的。而合唱文化讲的是合作,把自己的特点融入整个团队,不是唱独角戏,不需要你一个人突出放大自己的特点,且不论是好是坏,合唱中需要做的是“让”,这个让并不是把自己什么都让出去,而是在声音的路上给身边的团员让路,大家的声音紧紧依偎相拥着走下去。不同于戏曲的是戏曲中讲究一个主角,合唱中却没有主角,只有团队和合作。合唱与戏曲的结合让我们认识到艺术的海洋中正确的有机结合下,一加一是大于二的。■

猜你喜欢

梅派杨贵妃咬字
作品欣赏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杨贵妃死亡之谜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梅葆玖先生病逝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