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及解决策略

2022-11-22谢向涛

法制博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总包分包单位

谢向涛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河南 郑州 450000

现如今,建筑规模和数量的增大,导致部分企业在承接项目之后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独自完成施工任务。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工期,施工单位通常会采取分包形式,充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建筑分包体系,以保证建筑项目的高效完成。在建筑分包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际分包期间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建筑单位的良好发展。鉴于此,要求建筑单位认真分析建筑分包期间所出现的法律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办法,以有效应对建筑分包合同在具体执行期间出现的问题,推动建筑分包行为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为建筑行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一、建筑工程分包活动中最常见的法律问题分析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建筑工程的分包活动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建筑分包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并加大监督和处理力度,以保证分包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现阶段在建筑分包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需要建筑单位进行仔细甄别,以明确法律工作的重点。

(一)分包活动的程序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分包过程中要注意对分包程序的梳理,以明确建筑总包与分包的主体责任。在我国,建筑行业通常会采用招标形式来确定项目总包主体,并且我国的相关法律已经对招标过程和具体细则进行了明确,各级行政部门也加大了对招标活动的监管,以保证建筑招标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但是,从具体执行过程来看,各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对具体招标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招标流程和框架,导致在工程分包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此外,由于部分建筑分包活动的规模小、数量多,使得相关部门在开展监管工作时容易出现遗漏情况,导致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私自进行定标和压价,严重违背招标流程,进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分包合同的合法性问题

伴随经济发展程度的提升,合同逐渐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建筑行业中,分包合同的出现,能够有效维护建筑工程总包和分包主体的利益。但是,在建筑单位中,却普遍存在忽视合同的问题,导致建筑分包活动中几乎不存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具体表现为:对工期、验收办法以及出现侵权行为的具体赔偿办法等内容的规定不明确,分包合同中涉及的具体要素不全面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总包以及分包主体的实际利益。同时,在具体分包合同的制订过程中,由于合同部分具体内容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存在出入,导致其在执行期间容易出现违法问题。[1]例如,在分包合同中,需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明确工人工资的具体支付时间和方式等内容,如果在编制分包合同时,没有对这一项内容进行明确,则容易引发后续的工资问题,如发放不及时或者拖欠等,造成合同的不合法性。

二、建筑分包活动中存在的纠纷分析

(一)关于建筑质量的纠纷

建筑总包方在施工期间通常会建立较为完善和系统的施工管理规范,这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实际施工期间,总包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将建筑项目进行分包,同时与多家施工单位建立分包关系,导致总包方对分包方的具体施工水平、人员素养以及施工人员的持证情况等因素的了解不够全面。另外,由于总包方在承接工程时,会在工程款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作施工管理,分包方也会在工程款中预留出税金和利润,导致能够用于施工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建筑材料等的费用出现不足,进而诱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材料不合格、建筑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造成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建筑单位的良性发展。

(二)关于工期的纠纷

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期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项目延期现象。在建筑项目的分包活动中,会存在更多影响工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由于在分包活动中,总包方提出的建筑要求完整传达给分包方需要一定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两方的沟通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在分包活动中,工程款项要想从总包方发放到承包方工人手中,需要的手续是非常复杂的,耗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容易诱发施工延期或者管理问题。

(三)关于工资的纠纷

通常情况下,劳务公司会与建筑总包方签订与工人工作时间和薪酬等相关的协议,但是,却不能和具体施工方签订这一协议。而进行具体施工的工人通常也会在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之后,再接受分配进行开展工作。在分包活动中,资金以及信息的传达都容易出现延误情况,为劳务公司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容易发生工人辛苦工作却不能及时支取报酬的现象,长此以往,工人容易堆积大量不良情绪,进而对建筑单位产生不满,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对项目进度以及质量等都带来不良影响。

三、建筑分包中法律问题的有效应对原则

建筑单位要想有效应对分包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不仅需要相关人员及时明确分包法律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其从原则视角出发,有效梳理自身工作,探究分包法律问题的具体应对办法,以构建完善的法律问题应对模式。

(一)科学性原则

在解决建筑分包法律问题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科学性,并且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筑单位才能够对分包活动中涉及的资质、程序以及法律等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的思考,进而在现有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分包法律体系,以有效应对分包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实用性原则

在建筑单位解决法律分包问题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应对办法的实用性。由于在建筑分包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非常多,在处理方面也存在较大难度。鉴于此,要求建筑单位在具体处理分包问题的时候,要将具体法律规定作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在建筑分包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先将具体问题进行细化处理,以增强问题处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促使具体的应对办法能够与建筑单位的实际需求相一致,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客观建设要求。[2]

四、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所面临的法律困境

(一)相关法律规范欠完善

从我国现存的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多部建筑法律规范,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从其具体适用过程不难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在适用性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影响分包法律问题的高效解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表达上,用语模糊,内容不全;二是在相关法律规范中存在众多原则性规定,其虽然在司法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宣示作用,但是却凸显出其在实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在相关事例中不能进行有效落实,无形中为建筑单位提供了钻取法律漏洞的机会。

(二)相关法律文件的标准欠统一

在建筑分包合同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中,除了国家规范层面,地方性法规和章程也是建筑分包活动中的关键性文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地区在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方面存在一定区别,甚至对关键问题的规定也存在出入,这对建筑分包施工的有序开展带来一定不良影响,甚至有部分施工单位会钻地方性章程的空子,开展违法操作。可以说,现阶段在施工分包合同中面临的核心法律困境就是,地方性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和不规范,导致违法分包行为时有发生,影响建筑分包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时常会发生法律规避现象

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减少法律对自身以及单位的约束以及制裁,部分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通常通过探究法律漏洞的方式来为自身或者单位获取非法利益。例如,“阴阳”合同,也就是同时准备两份相同含义的合同,这是建筑单位常用的法律规避手段。“阳”合同主要用来向主管机构备案,向社会公示。而“阴”合同则用来与建筑项目相关各方分配利益,并解决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在建筑项目具体施工期间涉及的合同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各种合同存在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有效解决建筑项目的成本、利益以及风险等相关问题。可以说,建筑合同的存在是建筑单位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法律约束,以最大限度获取利益。因此在建筑分包期间,分包方受到利益诱惑,同样会采取各种手段减少法律规制,导致在建筑单位中时常发生法律规避现象。

五、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所面临法律困境的有效解决策略

(一)加大对建筑单位分包资质的审核力度

为了能够增强建筑分包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除了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总包以及分包方各项资质的审核力度。在实际审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与相关规范不符的资质问题,应该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对接和沟通,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杜绝没有资质或者是资质不合格的总包或者是分包方进入建筑市场,通过对建筑单位资质的审查和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分包管理工作的难度,为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还需要建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自觉制止非法转包或分包等行为,构建系统完善的建筑分包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建筑分包检查机制

前文已经对建筑分包合同中所面临的法律困境进行了简要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筑单位构建完善的分包检查机制,以统一检查标准,增强分包检查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促进建筑分包合同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在我国的司法解释中,对于建筑项目的质量问题,不仅分包人需要承担责任,总包人以及发包人都应该承担一定责任,这促使发包人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做到依法做事,并依据相关规范对严格审查分包方的各项资质,尽可能减少自身在建筑质量问题出现以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相信在各级领导部门和各建筑施工方的共同协作下,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分包检查机制的价值和功效。因此,要想建筑分包工作能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序开展,需要相关部门构建完善的分包检查机制。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构建建筑分包检查框架,并制定统一检查细则和标准,增强检查机制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其次,需要建筑单位依据施工实际,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建筑分包运行机制,使建筑单位各部门之间能够进行良好沟通和协作,促进分包检查机制的制定和落实,为分包工作合理合法地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在现阶段的建筑市场中普遍存在忽视诚信原则和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亟需相关部门建立建筑市场诚信平台,以保障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在我国的相关文件中曾经表明政府在建筑市场的信用评价中居于重要地位。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由政府牵头,连接建筑各方数据库,以建立有效的诚信监管平台为目的,形成建筑各主体和建筑监察部门协同问责机制,并将没有进入监管平台的项目划分为非法项目。问责机制的形成一方面强化了市场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形成一人一岗的实际追责形式,同时还可以将市场监管平台与信用中国和政府采购等平台进行相互关联,扩大监督范围,强化对建筑分包活动的监管,有效预防违法分包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伴随时代的发展和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分包合同所面临的法律问题逐渐凸显,对建筑质量以及建筑单位的良好发展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针对建筑分包合同中出现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以及经常发生的法律规避现象,要求相关部门从加大对建筑单位分包资质审核、构建完善的分包检查机制以及建立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建筑分包行为的约束和监管,为建筑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促进建筑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总包分包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EPC总包模式下建设企业会计核算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协办单位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总包管理工作新思路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海工公司与其某国际总包项目HSE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