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022-11-22李海峰
李海峰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课程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对应章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8年版)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专题教学指南》(2018年版试行)专题九“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基本特征;
2.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础上,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三个问题,结合“四史”教育,用中国共产党100年、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对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时代性,及对世界发展所提供的中国方案和智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
1.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学习通”手机APP开展混合式教学。
2.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提问、讨论,开展比较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请大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课前阅读教材第八章。
1.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思考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
3.从共产主义的内涵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思考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教学说明:行课的前一天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通知,提醒、督促学生及时预习,以提高课堂听课质量。)
授课导入
【课堂提问与讨论】自1976年10月之后,中国到底向何处去?占世界总人口1/5的中国到底要走什么道路?摆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道路有三条,分别是哪三条?
(教学说明:通过学习通随机选人和现场请人相结合的方式提问,一是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兴趣点,随时调整教学侧重点和进度。二是让学生回顾历史,明白道路选择之艰难,弄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么来的,从而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点评】第一条是封闭僵化的老路: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继续走传统的教条式的社会主义老路。
第二条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模仿和转向西方之路。
第三条是中国特色的新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PPT列举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的大会报告主题。)
一、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仍处于低潮,“资强社弱”的局面仍未发生根本改变,为什么我们敢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本部分对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和领导核心三个方面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坚持和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从而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理论依据。
【课堂提问】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2页。请问,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
(教学说明:知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还要知道它是什么,这是本次课要讲的第一个大问题。课堂通过学习通随机选1~3人回答,引导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关系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
【教师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具体结合:因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所以是社会主义;因为根植于中国土地、传承中国传统、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倾听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客观要求,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经济基础毫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性质,而在经济基础中最基本的、最具决定意义的方面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因此,判断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主要看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这就决定了必定要实行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国家制度——资产阶级专政。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少数富人越来越富,而占人口多数的劳动者越来越穷。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广大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就决定了必须实行保障广大劳动者利益、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
从我国《宪法》来看,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但第六、七、九、十条始终没有变。(PPT列举《宪法》对应原文。)这表明,在我国,土地、矿藏等构成生产要素的主要资源,以及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仍然牢牢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凡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如金融业、运输业、电信业、能源业等,也都由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独资或控股经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始终占主体地位。
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认识来看,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8页。既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了新的概括,又一以贯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哪些制度优势?
从大规模国家建设、民生工程、重大灾害应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实际成效可以得出,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优势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5)鄢一龙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73-226页。: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即重要行业和领域,能保证我国政府有能力解决民生问题;公有资本占据主体,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生计,能保证我国政府有较为独立的财政收入来源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保证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有经济如同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国家经济部队,平时是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主力,危机时候则是应对危机的主力,能保证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对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军火、土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行业全掌握在大资本集团手里,政府过度依赖社会中的强势经济集团,在治理中出现困境(PPT示例:美国近年来财政赤字;新技术领先地位的丧失;产业空心化),更能进一步彰显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优势。
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
【课堂讨论】(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学生在线发表自己的看法)
既然社会主义要坚持和发展公有制,为何我们现在却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教师点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离开具体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当今中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还不允许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就是说,单靠公有制经济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完全消灭私有制。而且,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存在,还能促进公有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消灭私有制准备条件。
【课堂提问】(学习通随机选1~3人回答)
为什么在全世界许多实行私有制的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却发挥出了非比一般的能量和作用?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
【教师点评】非公有制经济的确有一些负面作用,如资本有无序扩张的本性,但看问题得一分为二看主流,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的发展作用更大,比如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解决就业、增加供给、提升百姓生活水平、增加市场活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这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6)
习近平在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指出,“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7)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50、235页。这就告诉我们,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同于没有强大公有制为主体的私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接受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监督、制约,是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大前提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不能撇开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去抽象地谈非公有制经济。树立了这种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就能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74页。的意义。
【阶段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确保了国民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确保了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利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自主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二)指导思想毫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1.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社会制度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定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必须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才能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才能维护自己在经济基础上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因此,要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对”的理论(具有科学性)、“好”的理论(具有人民性)、“行”的理论(具有实践性)、“活”的理论(具有发展性)。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改变。
2.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有许多新变化,但根本性质未变,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马克思主义仍是观察当代世界的认识工具、引领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那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的马克思主义就有存在的价值。(PPT列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生态危机、文化危机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人民日报》2021年3月25日。所列举的美国社会现状,表明资本主义的本性、基本矛盾和各种危机并没有改变,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分析的科学性。)
中国方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绽放光彩(PPT列举治理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表明马克思主义能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为什么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成功如此不安?就是因为中国的成功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意味着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是真理。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害怕中国的强大,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害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反对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批判。(10)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2-15页。换个角度看,反对者越害怕、越反对,越说明马克思主义有价值,我们就越要坚持,不坚持就会出乱子。(PPT列举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教训。)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1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4页。。简单回顾党史,就能明白,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所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了今天中国人的美好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PPT列举《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和我国《宪法》“序言”中的相关内容,表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阶段小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仍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坚持并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成功捍卫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贡献。
(三)领导核心毫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为什么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仍能坚持社会主义?这就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努力探索和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1.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理论维度看,要保证经济基础不动摇、指导思想不动摇,必须有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力量才行。中国共产党从来只有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因此,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
历史维度看,“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12)《诗经·大雅·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苏联,就是由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共产党的领导,最终酿成制度剧变、国家解体。因此,要保证国家性质不变色,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
现实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功捍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只有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说明:课堂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七个坚持七个能”。)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重视理论强党,能保证方向、灵魂不迷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和召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在于指导思想上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基础在于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恪守人民立场,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100年来坚守不改。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PPT列举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牺牲的党员人数,得出:党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自然也就拥护党。)
【中西对比】对比2020年四川大凉山火灾救援与2019年美国加州山火和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救援、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政府与西方政府的不同立场、举措,得出: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不变的价值理念。
(3)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组织纪律严明,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一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使全党思想统一、意志坚定、行动协调、战斗力强大。(PPT 列举从1929年古田会议开始,直至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历次集中性学习要点。)二是勇于自我纠错,使我们党在重大关头总能校正发展航向。(PPT以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例。)三是从严管党治党,锻造一支钢铁般的党员干部队伍,使我们党能经受风雨洗礼,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支持。(PPT示例:1926 年党内第一个治理腐败的专门文件;1951—1952年“三反”运动与整党结合,严处贪污、浪费、受贿等腐化堕落行为;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从严治党”;党的十四大将“坚持从严治党”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四是始终保持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PPT示例: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三湾改编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军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西柏坡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最小的指挥部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离不开组织和政治优势;党的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土地革命时期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服从”,不断强化着党员意识、组织意识,保持了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党员”的组织体系,使全党形成一个上下贯通、运转高效、联系广泛、执行有力的统一整体,形成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
【课堂讨论】(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学生在线发表自己的看法)
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共有共产党员9 514.8万名,平均每1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共党员。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感到不解,如今的中国共产党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吗?党员成分的变化会削弱党的先进性吗?
【教师点评】第一,发展党员是有严格要求的。成为党员,虽然没有身份、学历、财富等要求,但有着十分严格的政治和道德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相关规定,从源头上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有条件和标准的。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其他社会阶层成员,申请入党都要履行严格手续、经过认真教育和严格考察。只有经过教育考察达到了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才可以吸收到党内来。这样既保证了先进性,又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符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3)《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的性质要求。
第三,服务于党的长期执政,有助于社会治理。平均每1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共党员,基层党组织486.4万个,已经延伸到了各类组织之中。如果每个党员和基层党组织都能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了解民情、服务群众,这对社会治理作用非常大。
第四,铁的纪律能净化党员队伍。(PPT列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组织制定修订20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引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相关数据,表明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确保纪律红线始终高压带电。)
(4)始终坚持集体领导,能保证国家发展正确方向和路线方针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中央层面,多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其集体领导机制能保证党的路线和国家发展战略得到连续平稳坚决的贯彻实施,不会因为领导人换届而发生任何动摇或偏移。(PPT展示从1964年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播放微视频: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摄影部联合出品的《数学中国》:“一五”到“十四五”,百秒看中国发展奇迹(1′46″),用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中西对比】对比美国的总统个人负责制,更能发现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的优势。(示例:2016年年底特朗普与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时,中国共产党正在为召开十九大、部署新时代新战略做准备;2020年10月,拜登与特朗普激战正酣,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拳击赛(美国总统竞选)与接力赛(中国共产党集体交接班)形成鲜明对照。)
(5)始终坚持党管干部,能保证贤能治国。中国自古就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传统。当今中国,选贤任能竞争更加激烈。
【数据呈现】14亿人口→9 500多万党员→近800万干部→3 000多高级干部→204名中央委员→25名政治局委员→7名政治局常委,从入职到成为省部级干部至少需要23年,这期间竞争性选拔要全面考察治国理政所需之德、勤、绩、能。得出:在一定意义上,治理中国的政治团队正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实干的群体。
(6)始终坚持集中统一领导,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与西方世界政坛恶斗、社会撕裂、种族歧视等乱象频发相比,我国规模超大、结构超复杂,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消除绝对贫困奇迹,这个优势就来自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所有国家机关统一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有效避免了多元政治体制中的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问题。
【中西对比】我国的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西方国家的联邦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式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中国的民族大团结与其他国家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种族冲突。
(7)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9页。
当然,艰苦奋斗不是都去过苦日子,而是指不畏强敌和困难、不惧风险和挫折、直面问题敢于斗争、坚持到底勇于胜利、勤俭节约自力更生。
【阶段小结】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能是因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能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关键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赓续五千年中华文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实现中国梦,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更加灿烂。
【第一部分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用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好?好在哪?这是本次课要讲清楚的第二个大问题。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压制甚至颠覆图谋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凭着哪些制度优势发展到今天?本部分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中西方政治制度对比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从而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筑牢现实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页。也就是说,中国人民自己的感受,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坏的根本标准。
改革开放的40多年,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发展和完善的40多年。回顾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足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对这些伟大成就的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PPT简要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印对比】从1840年、1949年、1978年、2020年四个节点对比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可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PPT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1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4页。。)
【中西对比】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的竞选民主;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和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
【课堂提问】(学习通随机选1~3人回答)
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教学说明: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通过讨论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中国共产党的“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联系起来,从而把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教师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大特点。当然,对比所显示出的制度优势只是说明我们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不代表实力已经超越,所以我们既要坚定自信,还要加倍努力。
【第二部分小结】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PPT示例:新中国创造现代化奇迹——14个方面(17)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社会主义救了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人展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极大地鼓舞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话,充分说明了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发展中国家立足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开辟了崭新思路、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明显制度优势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那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最终归宿在哪里?这是本次课要讲清楚的第三个大问题。本部分通过分析共产主义内涵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证明了共产主义的“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从而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证明了共产主义的“美”
【课堂提问】(学习通随机选1~3人回答)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到底如何理解共产主义?
【教师点评】排除别有用心,一般人有这种认识主要是因为并不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完全等同于未来的社会制度,认为在“资强社弱”的现实中实现起来很难,于是对共产主义最终能否实现心存疑虑,甚至怀疑共产主义仅仅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妙幻想。
1.共产主义是科学理论、社会制度、实践运动“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
作为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思想就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代表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包括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实践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从共产主义同盟和第一国际开启,十月革命、苏联建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都是其继续、展开和深化。
共产主义思想指导共产主义运动,构建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运动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目标;共产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结果和归宿。
2.共产主义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以共产主义为指导;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正在帮助中国人一步一步地实现2000多年前先哲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总任务,这是迈向共产主义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让共产主义的光芒更加灿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行”,说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之“钙”的确能“强身健体”;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并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说明共产主义的生活必定会更“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过程。对世界的贡献越大,就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
(二)脚踏实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既然共产主义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美好,那就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坚信“两个必然”,保持必胜的信心。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共产主义能够实现的客观必然性,让我们从理论上能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一眼望到头。
理论维度看,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作用下,遵循着由低到高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比它更加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历史维度看,历史上落后的社会制度最终都被先进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现实维度看,资本主义各国对经济危机等全球问题束手无策以及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各种危害,让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和批判资本主义,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贡献,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
实践维度看,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群众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和幸福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向往,一直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无产阶级则是团结广大劳动群众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2.不忘“两个决不会”,坚持科学的态度。
“两个决不会”指出“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条件,让我们对历史发展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有清晰的认识。
理论维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从来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与更替的规律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理论上的必然不等于现实中的立即和自动,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这也符合历史规律。
历史维度看,先进制度战胜落后制度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现实维度看,资本主义还有自我调整的空间,且从未放弃过对社会主义的打压和抵制,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
实践维度看,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要消灭的是存在了几千年的私有制,这是整个社会的根本改造,因此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资本主义一定会灭亡、迟早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制度发展的最终趋势;但资本主义不会自动灭亡,而且过程曲折、长期,这是事实。我们既不能因为必然灭亡就坐等灭亡或是预料资本主义何时灭亡,也不能因为不会自动灭亡或因为自己的生命短暂看不到它的灭亡,就认为这是多么缥缈或遥不可及的事,不因目标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就把可能视作不可能而动摇信念。
共产主义的实现就是一场接力赛。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制度的萌芽、共产主义的实践早就存在于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中,其实现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代人的努力。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求鞭策自己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所以中国梦的实现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这场接力赛中的我们这代人,做到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求鞭策自己,脚踏实地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而奋斗,就是向着共产主义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第三部分小结】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所追求的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平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主张,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理想社会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始终指引着人类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因而能占据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具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
【直面现实】回到现实,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制度再怎么好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仅能从问题和不足中找到“四个全面”的精准发力点,更能从成绩中看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新中国 70多年、改革开放 40 多年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越来越兴盛、人民越来越幸福的事实,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生活和工作亦是如此,既不用成就来回避失误和曲折、问题和不足,也不用实践中的失误和曲折、问题和不足来否定成就。发现问题和不足是为了发力更精准,抓主流本质方能增强前进的信心,有了前进的信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方能不断前进。
(教学说明:在课堂结束前,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同时面对成绩和不足的时候,能看到 “能”和“好”才是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历史观至关重要,还能增强他们对前面所学政治理论的信任度。)
本章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迈向共产主义的关键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从而为向最高理想发出新的冲锋积累扎实的现实基础。
课后作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围绕本次课的学习,谈谈您的认识。
拓展阅读资料:
1.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8 年。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制度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20》,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
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
8.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
9.张桐策:《新中国为什么成功》,人民出版社,2019年。
10.刘哲昕:《我们为什么自信》,学习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