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报集团杭州分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
——创新视频化表达,让党报客户端可亲可近可感

2022-11-22吴雅茗

传媒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政经分社党报

文_吴雅茗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是中央对党媒主力军挺进舆论主战场的明确要求。浙报集团杭州分社负责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区域的内容生产,如何通过创新内容表现形式,让党报客户端变得可亲可近可感,一直是分社的努力方向。在浙报集团“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成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总目标的引领下,杭州分社近年来探索以创新视频化表达为路径,有效做活客户端“政经范”,找到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突破口。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分社已真正将视频作为与文字同等重要的采编语言。2021年,杭州分社拍摄制作了536条精品大框视频,仅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就带来了过亿的点击量;在当年分社的3028条原创稿件中,过半都配备了视频。今年以来,分社生产的精品视频已达到135条,同比增长15%。一个纯文字起步的视频“小白”团队,为何在视频化之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定?复盘分社小单元视频化之路上的道道履痕,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挺进主战场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求索。

从“+视频”到“视频+”,全员拓“笔力”转理念

全媒体时代,决定新闻好看与否的“笔力”往往起着压轴作用。杭州分社的视频化之路,最早出于一个朴素的想法:记者是代替读者去现场的人,要尽可能以丰富的笔力把更多一线信息呈现给读者,让我们的政经新闻变得更好看。而随着移动阅读、视频化趋势的愈加明晰,读者对即时现场信息的渴求,让我们在5年前将视频化表达列为媒体融合的首选。但让一个文字团队摆脱文字依赖,自觉运用融媒化表达,没有一蹴而就的速成教材。从“+视频”——文字和视频,到“视频+”——以视频为主进行策划,分社用了大约3年时间才完成了视频化转型。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转变采编团队的理念。

最初的“+视频”阶段,分社从“第一道指挥棒”开始培养“视频习惯”,全员拓“笔力”。主编每天对当日线索进行预判,是由文字记者自己用手机拍视频,还是派专职视频跟进?如果主编没有预先要求,记者在现场发现有意思的内容,能否自己拍个视频、配合文字稿件完善阅读体验?在分社视频化的起步阶段,珍稀的视频记者要专攻重点报道;文字记者承担了大量简单场景类的视频任务,“记者替读者看现场”的Vlog特征非常鲜明。

以赛代练,不断强化“视频意识”,分社要求所有一线文字记者掌握“可拍可剪可播可策”的基本技能。在连续两年的杭州市两会上,杭州分社从分社负责人、主编到记者,入驻会场,人人上阵,对代表、委员进行视频采访,从采到编到剪,全部“一站到底”。到2019年,推出的《浙里杭州Vlog》系列,大部分已由文字记者自拍出镜。引入视频记者后,分社就对全员出台了相应的视频考核机制进行引导,只要自拍自剪短视频,稿件都有加分,效果好的另加高分,以此鼓励记者向着“扛机能拍、出镜能讲、坐下能编、拿笔能写”的理想状态进取。

基础不断夯实后,视频化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能被热转的政经类视频产品不仅需要精致的画面,更需要逻辑完整、角度精妙的策划来牵引。这对于原本以“接天线”和“脑力”见长的党报采编队伍来说,正是强项。为此,杭州分社策划先行,将转型重心放到精品视频的生产上,将“+视频”更迭为“视频+”的生产理念,鼓励每一位采编人员大开“脑洞”,形成“团队作战”的制作模式。以致敬建党百年的报道为例,杭州分社没有沿用以往的文字报道模式,而将重点定为大型系列视频产品《百年风华恰少年·并肩》。分社选定10对历史亲历者和年轻传承者为讲述者,用新型的视频化表达方式,重温“建党百年”路程上那些经典瞬间。《百年风华恰少年·并肩》拍摄了12期视频,新老两代“少年”在“同屏共振”中话初心的镜头,打动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读者,不仅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达到了300万+的点击量,同时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头部媒体转载。这组视频还作为重要展陈,进驻杭州博物馆的《红色印记:1921-2021潮起钱塘》百年建党展览。从“+视频”到“视频+”,不仅仅是从“量”向“质”的转变,更是分社采编队伍在媒体融合理念上的飞跃。完成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分社挺进主战场之路也越走越坚定。

聚焦核心资源,学会视频化“解说”和“翻译”

在引入专职视频记者后,杭州分社首先聚焦的就是各级“一把手”、政策、方针、法规等政经题材的视频化表达。把这类中心题材表现得易懂好看,最能体现与原先纯文字报道的差异性,是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职责所在。

1.做活“政经范”,请“一把手”进行视频化解读。

时政报道虽然看似枯燥严肃,但背后都关系着国计民生。以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为例,他们最了解本地的发展。如果请“一把手”出镜来解读本地战略、区域蓝图,一能得到最精准的解读,二能有效减少读者面对文字时的枯燥感,自带流量的“一把手”出镜,也增强了读者对政经报道的兴趣。近年来,杭州分社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相继推出《一线总指挥》《对话“一把手”点睛“十四五”》《书记县长说党史》《党代会后话未来 对话区县市“一把手”》等视频专访,都获得了地方好评,并获得了高流量。

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杭州市党代会上,杭州分社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对话一把手 描绘新天堂”的视频策划,邀请13位杭州区(县、市)“一把手”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共同解读杭州未来五年新目标。各位书记将纸面上枯燥的数字与提法,化为娓娓道来的“解说”,不仅让地方党政干部看了觉得“到位”,百姓看了也“通俗易懂”。虽然只有短短3天,但13篇视频专访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平均点击量为31万,最高点击量超35万,并引来多家头部媒体转载,涉及的区(县、市)更是踊跃转发,进一步扩大了党报政经报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抛却“高冷脸”,做好政策“翻译”。

用视频报道当好“翻译官”,有利于改变党报高冷严肃的形象,重塑话语体系。2020年,分社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推出视频栏目《说政事》,坚持以“说人话”为核心理念,让记者用脱口秀的方式,把地方政府的政策新规“掰开揉碎”说给大众听。栏目不仅专注于百姓视角和记者眼光,更不断用创新视频化表达的方式突破政策类解读报道的桎梏。如栏目吸取UGC短视频的创作经验,结合VR、AI等特效技术,增强报道的互动性。在《说政事丨当记者遇见主播 告诉你杭州“电商引力”为何这么强》这一期,记者尝试一人分饰两角同屏解说,深度剖析杭州的“电商引力”。这样充满互联网UP主风格的“小屏”实验,让这篇视频稿迅速在“双十一”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说政事》栏目为牵引,分社还尝试将摄影、美编、文字、剪辑等多工种形成闭环配合。在诸如《杭州的前三季报 藏着什么“小秘密”》这样的视频化解读中,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漫都糅合在一起,打造了全新的视觉内容。到目前为止,《说政事》栏目共推出73期,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平均每篇阅读量都达到了22万以上,传播效果斐然。这两年,分社聚焦改革项目、宋韵传承,陆续推出《改革体验官》《你不知道的宋韵》等栏目,都采用了纯视频表现形式,效果都出乎意料地好。前者已推出83期,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量逾2000多万,其中不少稿件被省市改革办和央视等头部媒体转载选用。后者更是每期被学习强国平台抓取,并被全省外宣平台推送。

依靠共享联盟 打造视频大通联队伍

视频化转型,如果仅仅依靠分社十多名采编和视频小队,无论是题材还是产量,其局限性在越来越激烈的同台竞争中必将越来越明显。疫情、抗洪等事件突发时,记者活动半径受限,这一点尤为突显。要做活新闻就要扩大“朋友圈”,建强基层视频“大通联”队伍,成为杭州分社在视频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举措。2020年4月,浙报集团在全国创新推出融媒共享联盟,短短两年间,杭州地区共享联盟工作站、镇街微融站总数达195家。在持续互动中,联盟成员的来稿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式自发来稿,转变为如今接上“天线”的“定制生产”。这些大多为90后的联盟小伙伴,不仅为分社提供了大量一线鲜活线索,也成了分社视频内容生产中的“重要一环”,极大延展了杭州分社视频制作的“能效半径”。

“开门办报”,分社不断吸引更多联盟成员进行视频产品的生产,通过“分社打样、联盟接力”的模式,帮助联盟小伙伴挖掘身边的新闻和亮点。如去年起相继推出的《文化微地标》《身边的宋韵》《浙里趣运动》等短视频栏目,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推动更多“民间主播”加入到视频生产中来。分社不仅开设了《身边的主播》视频栏目,并在《寻宝千岛》《宜居建德》这样的策划专题中,请当地的普通人出镜当主播。去年开始,杭州分社与共享联盟成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推出《探美乡村》《探美亚运》等系列策划,记者与学生主播同框出镜,用双语发掘浙江乡村振兴故事、探访亚运场馆,成为浙江外宣平台的推送产品,也成为浙江高校融媒思政的一大亮点。在不断的互鉴学习中,共享联盟小伙伴在视频生产能力上逐步升级,同样反哺到分社——目前杭州分社通过“共享联盟”已经可以做到“提出策划—联盟响应—制作传播”的“点单式闭环”,实现了传播渠道与生产渠道的互通。

视频化团队的“融合”之旅,也是“人优我特”的创新竞争之途。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也面临制作链过短、专业力量不足、分工不细、技术跟不上等发展掣肘,补链强链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我们期待从人才培养、模式创立、考核等多方面完善形成高效高质的视频生产链条,不断创新融合表达,让党报更多“有意义”的报道变得“有意思”,让党报分社的主力军小分队在主战场更有作为。

猜你喜欢

政经分社党报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政经资讯
法新社进入朝鲜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