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社客户端:持续创新引领自主终端建设

2022-11-22周继坚

传媒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客户端新华社内容

文_周继坚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主流媒体要打造自主掌控、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的终端平台。

在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新闻客户端仍是互联网平台重要的流量入口、品牌门户和功能平台,是主流媒体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重要载体,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华社客户端是中央新闻单位推出的第一款新闻客户端,自2014年上线以来,通过创新引领持续迭代升级,不断将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移动端倾斜,着力打造新华社移动门户和中国新闻客户端旗舰。

一、汇聚优质内容,向移动互联网拓展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仅靠社交媒体或其他新媒体渠道,不足以承载其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也不能完整展示主流价值观和新闻主张。

2014年6月11日,新华社在中央新闻单位中率先推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作为国家通讯社抢占新媒体主阵地、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这款崭新的主流新闻客户端有4个明显特征:

一是模式创新。通讯社是“媒体的媒体”,传统业务模式主要向媒体机构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新闻客户端上线以后,通讯社同步将新闻信息直接提供给广大网民,实现从主要toB向兼顾toC的模式转变,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内容优势。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建立了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3000多名记者,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等8种文字向世界用户提供新闻和信息产品。“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依托新华社强大的内容优势,聚合众多新闻产品,第一时间向用户播报全世界新闻信息。

三是平台思维。“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同步打造国内最大的党政客户端集群,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集成新华社优质新媒体内容和账号,集成全国上千个地方客户端的本地化服务,实现内容、技术、服务、市场的全方位、全媒体融合。

四是技术引领。从一开始,“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就明确把智能化作为核心竞争力,采用3项先进移动互联网技术,抢占移动互联网和媒体融合制高点——

智能推荐。通过“用户画像”数据技术实现海量新闻精准推荐,做到个性化服务。

智能定位。通过LBS智能定位功能,识别用户位置,推荐本地生活、服务、消费资讯服务。

订阅分享。用户可一键将客户端新闻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账号,打通“信息孤岛”。

2015年5月8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更名为“新华社”客户端,全面改版升级,并明确定位为国家通讯社的移动门户和新媒体旗舰。

改版以“融合、统一”为重要设计,给予“新华社”客户端更高品牌辨识度,页面设计更简洁、用户体验更顺畅、原创内容更突出,新增“本地”频道和“问记者”等板块,服务性和互动性更强。

新版继续以优质原创引领“内容为王”。依托国家通讯社强大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聚合重大时政新闻、主题报道、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报道等信息,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客户端信息流集纳文字、图片、图集、视频、动画、轻应用、动新闻等全媒体形态的数字产品。

基于新华社客户端的全国党政企客户端集群也全新亮相。通过本地频道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与1200多家党政企客户端集群互联互通,呈现本地政务、便民应用、文化娱乐、生活休闲等服务信息。

二、创新生产模式,首创“现场新闻”

2016年,新华社客户端再次升级改版,突出以先进技术重构新闻采编流程。新版打造崭新的新闻样式“现场新闻”,率先以全息直播态报道实现新闻在线采集、生产和播发。

“现场新闻”是全新的新闻理念,运用最新的移动网络技术,在新闻现场实时抓取尽可能多的现场新闻要素,通过各种报道形式,把新闻现场实时地全方位、全息化地呈现给受众。

一是视角更全面。围绕同一新闻事件,多路记者同时从不同视角展开直播报道,综合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在同一页面集成展示现场,开展全媒体融合报道。

二是时效性更强。创新集成视频直播设备,引入移动端直播流媒体技术,随时可进行“零时差”现场直播。

三是体验更丰富。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新技术,生产体验式、沉浸式报道。包括受众直接参与现场新闻生产。

四是推动采编发流程从线下向线上转型,实现记者“在线采集”,编辑“在线加工”,终端“在线展示”。

“现场新闻”立足前沿技术引领业务创新,吸收、运用智能终端、4G传输、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搭建移动的采集、加工、播发平台,实现前方采集设备轻便化,后台采用“云加端”。记者通过手机拍摄,数据信息实时向后方传输,新闻现场在客户端上实时进行全息直播。

“现场新闻”创新报道形态,被广泛运用到重大主题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当中,形成“零时差”“零距离”的体验,推出一大批浏览量“100万+”的稿件。

2016年,“现场新闻”第一次以全息直播新形态报道全国两会,覆盖“部长通道”、开放团组代表委员发言、两会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等,全方位呈现全国两会。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凸显“快”的优势。在南方防汛救灾、福建泰宁突发泥石流报道中,“现场新闻”通过现场直播和行进式发稿,将现场全景实况视频和图片送达用户眼前,不断取得首发。

三、强化用户连接,打造“拳头产品”

2021年元旦,新华社客户端推出8.0版,新版适应智能化、视频化、移动化趋势,上线“全民拍”“问记者”等系列特色功能,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建设,让自有终端从单向发布向互动平台转变,彰显了主流客户端贯彻移动优先、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决心。

“全民拍”依托主流媒体政治优势,打造社会公共治理平台,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和痛点问题,打造“能办事的社交”,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线以来,每天收到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推动湖南茶陵污染、吉林供暖、农民工讨薪、防疫层层加码、房产证难、违建等民生问题顺利解决。

“问记者”创新以新华社记者为节点的社交功能,发挥全球布点的资源优势,培养国社“网红”矩阵,新华社半数以上记者参与,推出一批流量过亿的互动产品。“问记者”拉近了记者与用户的距离,是主流媒体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媒体与受众连接的有效探索。

此外,“求证”平台发挥权威优势,进一步拓展范围、众筹新闻线索,增加对科普答疑、新规解读、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的回应,协调全社报道资源回应网民提问,持续发挥权威甄别、去伪存真的作用,提问互动量大幅度增长。

“新知”汇聚正能量、有洞见的知识性内容,涵盖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能源、交通运输、教育等各行各业,拓展非新闻类的价值阅读,以正能量激励奋斗精神。

“AI合成主播超市”上线9款成熟主播形象,用户可自由选择心仪主播进行资讯播报,实现交互体验,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制作及传播深度融合的最新探索。

新版还创新推出“卫星明信片”社交功能。应用智能合成卫星影像,生成基于位置的卫星图明信片,创意链接节日祝福、卫星和家乡,实现高科技与人文情怀结合。

四、精准分众传播,推出客户端青春版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202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新华社客户端再次“破圈”,推出央媒首个青春版客户端,让用户获得权威新闻阅读与年轻语态表达的双重体验,带动内容生产及传播运营向年轻态转型。

Z世代(一般指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正成为社会运行主体,有统计显示,Z世代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其中,社交聊天、看视频、看小说、听音乐、短视频、浏览新闻资讯、逛购物网站占比最长。

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面向青年群体,着力实现5个创新:

一是青春体验。打造年轻态阅读场景,卡片式信息流适配精品化编辑思路和微博式阅读习惯;置顶位适应青年“上墙”需求,突出展示重要内容;重视热点发现和话题运营,“神评论”功能将最精彩评论作为稿件组成部分,全新弹幕视频模式贴近青年群体互动体验习惯。

青春版以视频为主体,从“图文配视频”转变为“视频配图文”,倒逼内容生产向富媒体转型。播放面板支持点赞、倍速播放、账号关注和弹幕开关等青年操作。

“青春热榜”汇聚全网青年关注热点,构建智能“青年标引体系”,通过行为数据动态优化榜单。

二是内容创新。以新语态改造年轻群体中发酵的热点,跨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聚合青年内容,突出六大系列:

“新主流”主打青年时政,“新时代青年漫画”将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深度融合,以新语态形成独特风格;“新态度”主打青年观点,聚合青年态度类融媒体产品;“新声代”主打青年音乐,推出“青春恰时来”五四青春歌会,同步聚合原创青春歌曲;“新青年”原创系列短视频讲述新时代青年故事,引领青年新风尚;“新视野”主打青年视觉,原创《寻找中国之美》青年版,联动聚合创意视觉体验类产品;“新鲜事”主打青年潮流文化,分享青年衣食住行、旅行攻略等新生活方式。

三是全程互动。整合打造话题运营平台,立足新闻热点,跨第一落点和第二落点整合话题传播,邀请网红博主进驻,激发用户参与热情。

四是全案服务。跨平台整合青年服务功能,以“内容+服务+互动+产品+运营”探索跨界合作,聚合上线招聘、实习、考试、交友、电影票务等服务,为青年排忧解难。

五是生产转型。打造年轻态转型基础设施,跨部门带动全社内容生产面向青年转型,成为“面向青年”转型的主阵地和驱动力。

猜你喜欢

客户端新华社内容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虚拟专用网络访问保护机制研究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