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当家”主题下幼小衔接的思与行
2022-11-22文杨艳
文 杨 艳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续和过渡。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本文以 W 园为例,阐述该园以“小鬼当家”为主题做好幼小衔接的成功实践。
一、幼小衔接工作现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2021 年3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不仅对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还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具体操作指导。为了了解幼小衔接现状,教师对W 园开展了专题调查。
幼儿调查:是否愿意上小学?调查表明,W 园52%的幼儿愿意上小学,15%的幼儿不愿意上小学,31%的幼儿没有想法。从这组数据可知,接近一半的幼儿不愿上小学或者缺少上小学的意识。
家长调查:1.您是否了解幼小衔接?2.您是否赞同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共同努力?3.您对即将上小学的幼儿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4.您觉得现阶段幼儿还有哪些不足?5.如果让您的孩子“零起点”进入小学,您觉得可以吗?6.您觉得哪种幼小衔接方式比较好?调查表明,W 园95%的家长表示,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家长对幼儿即将上小学最担心的4 件事情,分别为能否遵守课堂纪律,能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沟通,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能否适应新环境。很少有家长担心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如专注力、自控力、自理力等方面。42%的家长认为,要加强知识学习,38%的家长觉得可以零起点进入小学,20%的家长表示不清楚。
教师调查:W 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衔接,对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衔接关注很少。疫情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不能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小学等。
二、幼小衔接的价值认定
“小鬼当家”主题源于大班“超市购物”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发。本次活动由幼儿发起,自主组织开展。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能力,不但习得了多项技能,而且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中,第一次大胆尝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导自演”,教师只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如果幼小衔接能以幼儿为本,由幼儿“当家”,幼小衔接就不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工作,而是幼儿乐意做的事情。
《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单向衔接,还是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全方位衔接。从幼小衔接中家长现状调查分析,家长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学习专注能力等非常担忧。“小鬼当家”主题下的幼小衔接强调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自主性学习,将“要我衔接”变成“我要衔接”。因此,教师要支持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经验,引发持续、深度的学习,从而实现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
自主性发展不是“放羊”,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毕竟有限。自主性更多体现在教师如何保持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运用知识和经验架构新的知识。在“小鬼当家”主题下的幼小衔接中,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例如,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铺垫。
三、幼小衔接的实施路径
(一)环境划分,激发情感
在“小鬼当家”主题中,教师强调以幼儿为本,注重自主性学习,将幼小衔接的环境划分为三大环境,即物理空间环境、组织制度环境、文化心理环境。
物理空间环境。一方面,教师在教室里营造“小学气息”,收集一些与小学密切相关的游戏操作材料;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必备的学习用具,如书包、文件盒、小书桌、铅笔等,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物质准备。
组织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建立班级常规、模拟小学活动场景、竞选班干部、体验小学课堂。同时,家长可以让幼儿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学会收纳整理自己的衣物等;家长也可以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行为准则》的相关要求,提高他们的自控力。
文化心理环境。一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利用线上平台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帮助幼儿消除陌生感;二是营造多元的互动环境。例如,教师要加强幼儿与小学生、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小学,打消疑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幼小衔接;三是创设家庭文化环境。家长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方式蜕变,催生兴趣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衔接,还有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刚入小学时会有哪些表现?小学对幼小衔接有哪些要求?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对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了走访调查。教师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态度、规则意识、学习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幼儿接受的不再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教学,教师釆用的教学方法多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幼儿一时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因此,教师结合《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的准备内容,进行了调整。
(三)课题跟进,筑就根基
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幼儿园课题研究旨在借助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找准幼小衔接与日常教育教学的互通平台,从课程目标制定、游戏活动设计、测评标准研讨等方面入手,引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体验课题研究的价值,在课题研究中享受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乐趣,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
例如,教师运用马赛克的方法,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多样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发挥马赛克方法的作用,进行过程性记录与分析,获得每点、每样材料或是每个环境中马赛克的线索,从而形成整块面的信息,最终了解幼儿在幼小衔接入学准备中的经验、能力和不足之处。同时,师幼一起回顾并梳理活动过程,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的策略,实现学前学习内容的转轨,促进幼儿发展适应能力。
(四)评价指引,提升能力
对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要求,教师注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始终从幼儿角度出发,注重幼小科学衔接。
真实的情境不一定是“真的生活”。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演绎事件,构建一系列超越现实的虚拟场景或故事,让幼儿喜欢这个情境。在此基础上,设计情境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进入评价活例如,在“相约冰雪,冬奥有我”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前期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了解北京冬奥会;教师在中期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冬奥会的相关信息,编制成《冬奥知识绘本》;教师在后期以游园会的形式,运用幼儿的经验,开展“讲述冬奥故事”,创编“冬奥啦啦歌”,探秘“数字与冬奥”,设计“冰嬉节门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幼儿发展多种能力。
幼小衔接不但是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与每个家庭的教育投入、教养方式等紧密联系,关系着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检验幼小衔接工作效果,教师根据《幼儿发展评估指标》的考查点,定期设计幼儿调查自评表,有的是图文并茂的形式,有的是文字的形式。幼儿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自主进行幼小衔接中的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的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推荐了“宝宝记忆训练”“儿童专注力练习”等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