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区域活动中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2022-11-22

好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箍棒深度建构

文 吉 艳 沐 艳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区域活动是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推动幼儿深入学习。教师借助园级教研,利用两所幼儿园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探索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关注区域现场,做好观察分析

观察1:阅读区中,牛牛选择了立体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进行阅读。读到第六张时,他转过头对一旁的小花说:“这个彩虹好漂亮!我想把它画下来。”小花点了点头:“好的,我们一起画,你去找纸笔。”他们俩在阅读区转了一圈,左看看、右看看,没有找到纸和笔。牛牛远远地望着美工区,然后把手里的绘本放放回书架上。

观察2:生活区中,欣怡和修修选择做山芋糍粑。他们走到制作流程表处看了看,然后往盆子里倒入了面粉,又加入了水,再用筷子搅拌、用手和面。由于水加多了,面稀得用手抓不起来。欣怡慌忙叫道:“水加多了,怎么办?”一旁的修修拿来面粉说:“我们可以继续加面粉搅拌,每次加一点点,加到面粉成团团即可。”说完,他们开始加面粉。这时,欣怡说:“我不想做了,我不会。”说罢,欣怡离开了。修修一个人继续制作,直到做好山芋糍粑为止。

观察3:建构区中,凡凡和元元在制定搭建计划时发生了矛盾,两人互不相让。教师走上前:“你们的计划好了吗?”凡凡抬头看了看教师:“我不想跟她一起搭建东西了。”说完,凡凡往益智区走去,教师也没有给予其任何回应。

分析:观察1 中,环境创设的不足,无法支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由于区域空间封闭以及材料缺失、等因素,导致幼儿徘徊在活动边缘,最终选择了放弃活动,没有深度学习的痕迹;观察2中,体现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差异,修修在遇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一直专注地完成制作,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欣怡遇到问题会选择放弃;观察3 中,建构区的搭建活动显示,教师的指导意识淡薄,没有引导幼儿解决矛盾,未推进活动的发展。

二、不断思考反思,寻找阻碍因素

(一)环境的创设不足以支撑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这说明适宜的游戏环境尤为重要。一些教师通常会以成人的视角,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环境。功能固化的空间、不开放的游戏材料等,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建构区的乐乐和轩轩在搭建城堡。轩轩说:“城堡还要有花园,在这儿建个花园。”说着,他走出建构区,在图书区外站了一会儿,又走到美工区拿起作品柜上的纸杯花。在美工区绘画的菲菲大叫:“老师,轩轩到这里拿东西。”轩轩听到菲菲的叫喊声,赶紧放下纸杯花回到建构区,继续搭建城堡的围墙。从观察记录中,教师发现,轩轩在搭建城堡的过程中,想把美工区的纸杯花用到城堡花园的建构中。因为教师不允许幼儿随便移动和操作材料,所以教师无法满足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需要。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差异性

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力和创造力等都是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区域活动的核心追求是学习品质。幼儿由于家庭背景、年龄以及成长环境的差异,在区域游戏中,其学习品质也存在差异。例如,玩沙时,成成和乐乐想要挖坑。成成先用手挖出一条长长的坑,然后拿起小铲子将里面的沙子往外铲;而旁边的乐乐已经用铲子挖出一个大坑,并且又拿起小耙子将坑往两边延伸。这时,上面的沙子开始往下掉,成成往外挖掉落的沙子,但是越挖掉下的沙子就越多,成成放下铲子去洗手;而乐乐拿来了一个大铲子,将大坑铲的更宽,坑的两边也铲出了弧度,乐乐的坑越挖越大。乐乐走到成成身边说:“我们一起挖。”而成成未回应乐乐,继续低下头自己挖。乐乐在挖坑的过程中,具有耐心和专注力,拥有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在同一活动中的成成的自主性、坚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乐乐相比,相对较弱。

(三)教师的指导无法有效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教师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通过对两所幼儿园的224 份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研究,管理者发现,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一些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不清楚观察和记录的对象及方法,幼儿在游戏中随机产生的行为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但教师的观察较随意,不能从游戏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教师的主观性较强且目的单一,其记录内容流于形式,不能客观反映游戏的真实进程和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解读幼儿行为时,不够客观,未能站在发现与欣赏的角度支持幼儿,导致教师无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三、探寻支持策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一)创设适宜环境,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创设环境,既要满足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又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游戏环境和材料要打破功能固化和不开放状态,放手让幼儿自由使用空间和其中的游戏材料。例如,美工区的纸杯花可以作为建构区的建构材料,建构区的积木可以变成甜品屋的食物。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其中,并针对环境创设进行讨论:环境是否需要调整?游戏材料好不好玩?需要增加哪些材料?这些材料从哪里来?幼儿能在参与过程中,对环境和材料更加熟悉,促进其深度学习。

(二)培养学习品质,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是属于幼儿的活动。活跃的氛围、多样的形式,让幼儿获得实践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寻找解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游戏时间,几个幼儿来到表演区玩起“孙悟空龙宫借宝”游戏。不久,几个幼儿围在一起,未继续游戏。这时,教师走过去询问:“怎么了?”扮演孙悟空的浩浩说:“金箍棒不好玩。”这个金箍棒是教师提前用卫生纸桶制作的,比较粗,幼儿用起来感觉不顺手。帅帅说:“我们做个小金箍棒。”浩浩说:“金箍棒本来只有一个,怎么能有两个?再说,我们把小金箍棒放在哪里?”帅帅说:“我们可以把小金箍棒放在一边,用的时候再拿呀。”浩浩说:“太麻烦了,一会儿用大的,一会儿再去找小的。”大家不知所措。教师说:“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想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浩浩看着手里的纸筒金箍棒,想了一会儿,开心地大喊:“我有办法了,把它藏在大金箍棒里就行了!”在之后的游戏中,幼儿反复探究如何制作能够藏到大金箍棒里的小金箍棒,围绕小金箍棒的大小、长短,以及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反复讨论、验证。最终,他们选用做早操的红色做操棍,在两头贴上黄色即时贴,做成了一根小金箍棒,并把它藏到了大金箍棒里。

(三)提升观察能力,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区域游戏是最能呈现幼儿本真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游戏中看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前提。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应该明确观察的定义、观察对象及方法。教师只有把握观察的核心,了解观察的内容,明确观察的路径和方法,才能实现观察的目的。

课程游戏化的第一步是以“六个支架”为抓手,帮助教师通过行为的改变,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支架1”强调教师要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其路径不是空泛地听讲座和读书,而是细致地观察幼儿。此支架为教师搭建了提升观察能力的路径和方法,让教师在观察中重新认识幼儿;“支架2”中提出:教师除了要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还要善于观察、分析、改进、实践、再观察、再分析、再改进、再实践,在循环中持续反思,不断提升分析能力,为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金箍棒深度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大老粗也能耍得起“金箍棒”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得意的代价
建构游戏玩不够
长度国的如意金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