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大班幼儿批判性思维
2022-11-22文宋颖
文 宋 颖
家长不喜欢幼儿遇到事情不假思索,人云亦云,像个没主见的“随从”,而是希望幼儿聪明、有主见,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有头脑的人”。因此,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爱尔兰玛丽·罗奇博士在《读图画书,学批判性思维》一书中,总结了提炼了“批判性思维与阅读讨论”法,也就是以图画书的阅读为阶梯,培养幼儿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对话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笔者以此书为理论指导,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指向,谈谈在绘本阅读中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目标,在理论指导下确定阅读书目
借助绘本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绘本内容尤为重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博士在《图画书这样读》一书中指出:“图画书中有图画和文字两种表现形式,但往往图画书讲述的故事却有三个:其一是成人读给幼儿听的,以文字讲述的故事;其二是让幼儿独自体悟的故事;其三是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分享各自发现的故事。”教师要选择能让幼儿从文字与图画中产生疑问、引起思考的这一类绘本。例如,幼儿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都知道故事中有一只凶残的大野狼,先后吹倒了两只小猪的房子,只有住在砖房里的勤劳勇敢的猪小弟,让大野狼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在绘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以大野狼的视角,讲述它与三只小猪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大野狼是一个聪明、孝顺、温文而雅又珍惜食材的绅士,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自己是怎样被误解和冤枉的;小猪们反倒蠢笨、无礼。
二、集思广益,在分析研讨中挖掘重点要素
教师必须捕捉到每个绘本中的关键要素,引导幼儿通过研讨阅读引发不同角度的思考。幼儿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绘本的画面来感知其中的故事,教师要使用幼儿的阅读方法,也就是先撇开文字去看图,从图画中找到兴趣点后,再结合文字进行理解阅读,最终确定与幼儿共读时要采用的切入点。例如,在绘本《这不是我的帽子》中,画面上有一条小鱼,它乘大鱼睡着时,偷了大鱼的帽子。之后,大鱼一路尾随它追至水草丛,拿回了帽子。从图片上看,情节较平淡。
但是,读者看完画面,再看文字,阅读效果截然不同。因为文字是以小鱼的口吻来讲述,它始终洋洋得意地认为大鱼不知道是它偷走了帽子,也不会追着它拿回帽子。因此,这个绘本的亮点就是其文字与画面之间有着精妙绝伦的反差。如何让幼儿发现这个亮点?教师可以分开阅读绘本的文字和画面。首先,阅读文字时,教师让幼儿按照文字表达的意思进行想象,并画出相应的画面;接着,教师让幼儿把他们画出的画面与绘本故事中的画面一一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绘具与绘本的不同之处;最后,幼儿再进行图文结合式的阅读。教师可以更进一步,模拟着画面进行分角色配音和表演的话,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喜剧效果。
三、把握关键,在问题指引下培养批判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具有一维性,就像他们对人物的评判,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如何引导他们发现隐藏的线索,进行多维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抛出关键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通过精选材、挖要素、抛问题这三个步骤,教师时常在阅读课上,以辩论的形式,组织大班幼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交流,让他们在不断确定和推翻不同观点的过程中,从认定某个观点,到逐步发现更多的可能。例如,关于“大野狼是否是一个大坏蛋?”这个问题,有的幼儿认为,因为狼吃了小猪,所以大野狼是个大坏蛋;有的幼儿认为,狼爱吃肉,小朋友也爱吃红烧肉,所以大野狼不是大坏蛋。有时,幼儿一方会说服另一方;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让教师感受幼儿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