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2-11-22渠美玲
文 渠美玲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在五大领域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上。”当前,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教师要将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看成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改变策略,培养小班幼儿自主入园的能力
小班幼儿在生活上缺乏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多方面的。教师要细心观察,对其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采取不同的培养的方式。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小班幼儿往往要求家长将他们送到座位上。有些幼儿在家长准备离开教室时,突然又哭又闹,想和家长一起离开教室。幼儿的如此行为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改变策略,要求家长将幼儿送到教室外指定区域后离开。这样,幼儿在幼儿园第一个接触的人是教师,教师可以借机与幼儿聊天,在情感上接近他们。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入园早的幼儿在园所门口等候,让更多的幼儿结伴而行。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自己走到教室的习惯。可见,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具体表现,不断调整培养策略,让幼儿能获得更多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
二、组织比赛,培养小班幼儿学会整理的能力
幼儿对比赛比较感兴趣,具备好胜心。教师可以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比赛活动相连接,尽可能地依据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比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小班幼儿午睡起床时,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不整理床铺,床上乱糟糟的。因此,教师可借助比赛,逐步培养幼儿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将幼儿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先看教师是怎样叠被子的,再让他们学着折叠自己的被子。如果幼儿忘记了某个动作,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让幼儿自我评价,并在现场表扬将被子叠得最好的幼儿。幼儿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不仅有模有样地学着,还在叠好被子的同时,观察别人的“作品”,有的幼儿还相互合作。之后,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幼儿开展“叠被子”比赛,幼儿在比赛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养成主动叠被子的好习惯。
三、创设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自我展示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新理念。教师要给幼儿创设多样的游戏情境,让小班幼儿充分展示生活自理能力。换言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特点,将他们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游戏呈现出来。例如,有的家长反映,个别小班幼儿没有刷牙的习惯,且不会刷牙,这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角色游戏:让3 名幼儿组成一个小组,每名幼儿演一个角色。教师让第一名幼儿扮演牙医,第二名幼儿扮演病人,第三名幼儿扮演陪同的人。首先,扮演牙医的幼儿穿着医生的服装,让“病人”将嘴张开,告诉“病人”要想拥有健康的牙齿需要养成刷牙的习惯。同时,“医生”还演示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接着,教师让幼儿轮番表演,使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展示生活自理能力时,教师也能发现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现他们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将‘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健康领域培养的主要目标。”《指南》中也指出:“教师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幼儿是祖国的花朵”。要让幼儿成为健康的“花朵”,教师必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幼儿的身体机能达到了生活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