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赫家族复调音乐的传承及音乐特点

2022-11-22□王

艺术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克里斯蒂安大调奏鸣曲

□王 隽

(王隽/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通过对复调音乐的创造和运用,打破了古板的教会音乐格局,创造性地为后来的巴洛克、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风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巴赫及其子女的努力下,复调音乐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之后不同的音乐时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赫的音乐人生值得回味,那至今萦绕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旋律,不会因为音乐家的逝世而消逝。本文旨在通过对巴赫及其子女部分作品的介绍和分析,论述那个在保守中孕育近代音乐的巴洛克时代。

一、巴赫音乐作品特点分析

巴赫作为巴洛克音乐界影响了后世众多音乐家的音乐巨匠,早在18 世纪初期,就创作出6 首两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震撼了当时的小提琴界。此后,他又创作出众多的复调音乐。巴赫对管风琴演奏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因为不赶潮流被认为思想保守,一度被人看不起。但从19 世纪30 年代开始,逝世近两百年的巴赫和他的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赞许。作为德国的音乐家,除去带有本国特色的严谨,巴赫还开创了新的键盘乐音乐风格,成为当今键盘乐学习者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的一位作曲家。

(一)巴赫复调音乐主要作品特点分析

巴赫的最高音乐成就是复调音乐,他以大小调和声为基础,继承了弗兰芒乐派风格,集众多音乐家之大成,创造了音乐史上又一座复调艺术的高峰。

1.巴赫作品背景及风格的形成

巴赫的复调音乐中运用各种体裁的器乐曲总是给人以哲学般的启示,也有评论家说过,巴赫的复调音乐是开创性的,他一生未踏出国门,却创作出了众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对于作曲家来说,创作风格多样的作品是需要进行大量积累和深入探索的。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弗洛伊德说过,人的性格离不开童年。巴赫的童年有些坎坷,他生于小镇,那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的地方,因此,他就是在德意志精神环绕的环境中诞生的。巴赫年幼时母亲去世,一年半后父亲也离世了,这对幼年的孩子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但好在巴赫的大哥成了乐师,有能力抚养巴赫。后来,巴赫通过大哥的推荐,慢慢走上了宫廷乐师的道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巴赫有着坚韧、内敛的性格。纵观巴赫的一生,他经历了平稳和动荡的不同时期,尽管在动荡的社会局势下,巴赫创作了大量的教会音乐,但同时也创作出大量的世俗音乐,这在当时的德国是极具开创性和极为大胆的。

2.特例之巴赫小提琴奏鸣曲

早在1617 年,马里尼就写过一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音乐情谊》,他大量使用快速的音节和难度很高的震音、双音等技巧。巴赫的6 首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总称奏鸣曲,相较于马里尼的作品,风格更明晰。按性质分类,第一、第三、第五为一组,是按照教堂奏鸣曲风格而作,算是正式的奏鸣曲;第二、第四、第六为另一组,巴赫称之为“帕蒂塔”,实际上是古组曲,即把本来松散的舞曲组合起来的组曲,从小提琴擅长的单旋律过渡到多声部,其难度在当时可以想见。其中,g 小调第一首奏鸣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柔板,g 小调,4/4 拍,以有力的g 小调和弦开始,旋律有致,节奏行云。22小节中间有两次转调,情绪变化细腻,最后回到原调上并结束,全曲似诗人在舞台朗诵,肆意发挥,与赋格曲的严密刚强之风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乐章,赋格曲,快板,g 小调,4/4 拍。此乐章运用小提琴模拟键盘乐器四个声部,严谨中可闻轻快,紧凑中可感宏伟,其高深的复调内涵感人至深。第三乐章,西西里舞曲,行板,降B 大调,12/8 拍。如歌的旋律改用关系大调叙述,情趣悠闲,其中隐藏着两个声部的对答,乐器性能的发挥得淋漓尽致。第四乐章,两部曲式,急板,g 小调,3/8 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犹如激流猛进,其中又有着细微的小溪声响,没有任何两小节的音符完全相同,重音的变化好似浪花翻滚,姿态万千,最后,音乐戛然而止。古组曲中的两首很具有代表性,第一曲,萨拉班德舞曲,选自第一首b 小调古组曲,3/4 拍,速度稳重,二部曲式,音乐古朴,寓意深沉,充分展现了小提琴弓弦演奏复调音乐的独特魅力。第二曲,回旋式的加沃特舞曲,选自第三首E 大调古组曲,4/4 拍,速度轻快,主部旋律明朗活泼,舞曲形象鲜明,插部在调性和主题上多有变化,和主部形成对比。巴赫有名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在音乐会上常被演奏。

(二)巴赫复调音乐的风格把握

巴赫音乐创作生涯有五十多年,音乐创作题材样式众多,留有一千多首作品,可谓浩如烟海。层次的美感与音乐中多声部的走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听觉冲击,因此,巴赫的创作从古至今无人能够取代。追逐对话式的音乐走向是巴赫独有的,且在其众多的管风琴作品中非常常见。在当下音乐转型的时代,巴赫是世界音乐人承认的总设计师,尼德兰学派精湛的模仿复调技巧,经过巴赫妙手能够为“主调”音乐服务。他的音乐不再局限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其音乐的高瞻远瞩使后来的众多音乐家望尘莫及。巴赫和亨德尔一样,之所以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是因为他们都有集巴洛克音乐之大成的功绩,让德国成了近代西方乐坛的霸主,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新世界。

巴赫复调音乐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多声部的复调音乐能够让左右手和左右脑更加灵敏,提高双手的控制力,推动进行多思维的思考。

(2)作为巴洛克集大成者的巴赫不仅发扬了德国的音乐,还吸收了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的音乐色彩,至今无人能超越其对键盘音乐做出的贡献,《十二平均律》更是被国外众多作曲家称为音乐界的“圣经”,而且是未做任何删减的原始版圣经。

(3)作为古典主义的开端,巴洛克的终结,键盘乐——钢琴也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乐器之王。

二、巴赫复调音乐传承,主要音乐作品及特点分析

讲到传承,巴赫的音乐光芒并没有遮挡其子女的音乐才华,恰恰相反,巴赫的子女都有着其父的音乐基因,其中几个儿子的音乐天赋更是令人惊叹。

(一)埃马努埃尔·巴赫主要音乐作品介绍

巴赫子女中最有成就的当属德国“伤感”风格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埃马努埃尔一生喜欢接近文人雅士,在撰写划时代的论文《键盘乐器正确演奏法》时,显现出渊博的知识和精到的文笔,而在应付家庭财务和产业上又如律师般精明干练。他兴趣广泛,与人接触彬彬有礼,常常喜欢在上层沙龙说些有双关语意的调皮话,讲话时出口成章,这些习惯同他的家庭环境和大学教育密不可分。

1.埃马努埃尔·巴赫A 大调羽管键琴和弦奏鸣曲分析

埃马努埃尔7 岁时拜名师学管风琴,后又学会通奏低音,喜欢长笛,16 岁时得到名师匡茨指点,并被王储任命为第一古钢琴师。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6 首“普鲁士”奏鸣曲是其代表作品。他在这里既遵循奏鸣曲式原则,又将维瓦尔第的音乐处理程序有机结合,其中,慢板乐章是具有独特之感的一个乐章,音乐动机变为伤感的基调。A 大调羽管键琴和弦奏鸣曲于1753 年创作于柏林,沃尔索引第29 号,这首作品在悲伤之中带有思考式的动机,采用快—慢—快三个乐章的结构。第一乐章,快板,4/4 拍,A 大调。独奏的声调是给人以充满希望、奋发图强的表现感,犹如狩猎场上的猎手朝气蓬勃。第二乐章,深沉的广板,4/4 拍,a 小调。中提琴低音区的声调仿佛在哭泣,大量的弦乐铺垫了浓厚的低音区,似低声喃喃细语地诉说,其悲惨的形象是这个乐章的主题,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忧伤之感。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2/4 拍,A 大调,如重获新生的勇士,思考新的生活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与信念,A 大调独有的光明感充斥了整个乐曲,层次配合近乎完美。这种充满了积极感、奋斗无畏的音乐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贝多芬。整首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把气氛推至极高,展现极致的美感,让观众听后久久不能忘记,同时,采用的和声走向也是前所未有的。

2.埃马努埃尔·巴赫交响曲作品的主要特点

埃马努埃尔对交响曲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1773 年,奥地利驻柏林公使戈特弗里德·万·斯维滕男爵,向埃马努埃尔预约了6 首供管弦演奏的交响曲,59 岁的埃马努埃尔创造性地应用了奏鸣曲式,语调貌似潦草,但曲中情绪突变明显,虽然配器仍使用通奏低音,没有摆脱巴洛克协奏曲的老套路,但明暗通过节奏等变化,达到了忽悲忽喜、浓郁与淡雅的音乐效果,无不透露出“悲伤”风格的音乐语言。在埃马努埃尔生命的最后20 年,他的创作生涯进入了收获期。最重要的作品莫过于六卷“行家和业余爱好者”用的键盘奏鸣曲、回旋曲和幻想曲集。这些作品的创作意图完全属于自娱自乐,他宁愿承受“太难演奏”的批评,也不愿放弃作曲家对音乐的追求。现在看来,埃马努埃尔对当时德国音乐作品“肤浅而又平庸”的批评,更加符合之后的20 世纪人们对音乐的追求。

(二)克里斯蒂安·巴赫主要音乐作品介绍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735 年9 月5 日出生于莱比锡。10 岁左右,父亲巴赫开始教他弹古钢琴,引导他学习乐理知识。巴赫去世后,克里斯蒂安赴柏林投奔同父异母的二哥埃马努埃尔,在埃马努埃尔的指导下,他学习了作曲和键盘乐器演奏,之后又开始谱写歌剧。较著名的歌剧作品有《阿塔萨尔塞》《乌蒂卡的卡托内》《泰尔斯托克莱》《高卢的阿马迪斯》等。有意思的是,1763 年3 月在他受邀成为皇后音乐教师期间,年仅8 岁的莫扎特随父亲来伦敦。克里斯蒂安与8 岁的小莫扎特一起演奏了一首奏鸣曲。在音乐的牵引下,两人成了忘年交,这也为莫扎特音乐的启蒙和多变的风格奠定了基础。这可以算是巴赫与莫扎特两位音乐史上的巨匠在命运上的一次传承的碰撞。

克里斯蒂安一生写有十多部歌剧,五十多部交响曲,三十五首键盘协奏曲和数量可观的室内乐。1765 年的降B 大调交响曲,op 三之四,堪称交响曲最独特的作品。乐队编制使用两个双簧管,两个圆号,弦乐组加羽管键琴。克里斯蒂安因为乐曲中慢乐章的出色,享有很高的评价,但在新的音乐家崛起时就被人们淡忘,直至巴赫声誉再起,才被再度评价。有人认为巴赫幼子克里斯蒂安未成大器,也有人认为克里斯蒂安是巴赫家族中唯一能写歌剧的音乐家。平心而论,就克里斯蒂安的音乐创作和对音乐的贡献来看,他被称为意大利“明快”风格的代表之一,是名副其实的。

(三)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巴赫主要音乐作品介绍

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巴赫,1732年6 月21 日生于莱比锡,自小随二哥埃马努埃尔学习音乐,作品有交响曲、键盘协奏曲、奏鸣曲、清唱剧、康塔塔、世俗歌曲和歌剧等。他传承了巴赫的部分写作手法,尤其是趋向古典风格的歌剧创作,在题材上更加现实化,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将音乐与戏剧内容结合,精干的语言和明确的音乐动机相结合,平衡语言和音乐走向。他的代表作有《美国女人》,该作品首次出版在1776 年,由德语演出,采用行板的速度,小提琴先以古典式的装饰音进入,以规整的2/4 拍进行,C 大调,多采用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极具古典歌剧风格,装饰音的作用给人以莫扎特式的歌剧感受,音色变化都被细腻地标注了,音乐动机为向上式的音程方式。在父亲巴赫去世26 年后,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巴赫的这部歌剧由洛可可风格转为古典式的歌剧。

巴赫家族的音乐人生使人感慨万千。在那个时代,近现代音乐刚刚从巴洛克的土壤中萌芽,巴赫和他的后辈发挥了音乐禀赋,留给后人大量的音乐作品。这些旋律将永远萦绕在音乐爱好者的脑海,不会因为音乐家的逝世而消逝。巴赫及其后辈对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作为音乐学习者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克里斯蒂安大调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迷上千纸鹤
全地形攀升
饥饿奏鸣曲
画在蝴蝶翅膀上的艺术
呼噜奏鸣曲
美丽心灵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