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艺术形象展现的中国精神

2022-11-22张荣家

艺术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唱段江姐歌剧

□张荣家 王 静

(张荣家,王静/天水师范学院)

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关系,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包含着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形成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成分,中国精神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我们不能孤立谈音乐文化和中国精神,应将其联系起来。

中国民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包括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狭义上来说,中国民族歌剧是坚持戏曲音乐“板腔体”结构原则,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和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创作内容,同时采用民族民间音乐曲调素材,以民族唱法为主的声乐表演音乐作品。代表性的剧目主要有《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红珊瑚》《党的女儿》等。这些民族歌剧中的主要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女性,均为“革命者”“英雄人物”。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形成了鲜明迥异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美学文化,能够为我国优秀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添砖加瓦。

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女性形象可归为“雄化英雄”(如韩英)、“知识女性”(如江姐)、“农家妇女”(如田玉梅)三种类型。作为三种不同的文化形象,她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内涵,这是她们作为“女性”、作为“革命者”这一共性中的个性。

一、韩英、江姐、田玉梅文化形象及其差异

(一)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

韩英在剧中被描述成“短发、打裹腿、扎腰带,骑马、划船、打枪,一举一动都是男性化的”。作为一支农民武装的领导人,她干练沉稳、智勇双全。从韩英的“绝唱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也可以看出来。

娘啊,儿死后,

你要把儿埋在那洪湖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常听那洪湖的浪,

常见家乡红太阳。

娘啊,儿死后,

你要把儿埋在那大路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看红军凯旋归,

听那乡亲在歌唱。

娘啊,儿死后,

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儿要看白匪消灭光,

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

这个“绝唱唱段”中那“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献血心欢畅”的刚烈和血性,正是韩英身上一种“雄性精神”的体现。

(二)歌剧《江姐》中的江姐

江姐虽出身贫寒,但受过高等教育,长期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开展工作,成熟沉着,既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又给人一个知识女性的文化形象。《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是江姐在“烈火熊熊,刑具高悬,特务狰狞”的行刑室中“依然高贵的昂起头”所演唱的一首歌曲,从多角度展示了江姐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江姐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整首歌曲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乐句到“粉身碎骨心也甘”乐句。这段采用了抒情慢板,充分运用了戏曲音乐中的拖腔手法。音乐开始的节奏比较舒缓,旋律真挚、柔和,用春蚕与蜂蜜来歌颂江姐对人生、对革命的态度。第二部分从乐句“啊!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到乐句“愿这满腔热血染山川”。这部分唱段感情强烈,以诉说式的音调叙述了江姐对革命事业寄予的一片希望。《五洲人民齐欢笑》完美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江姐在即将赶赴刑场时,与战友们告别时演唱的一首经典唱段。它是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板腔体唱段,表现了江姐内心的丰富情感,也深刻地体现了江姐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三)歌剧《党的女儿》中的田玉梅

田玉梅是一位农家妇女,基层党组织的普通党员,倔强、敏感、善良、温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革命理想。她在临刑前的《万里春色满家园》这个“绝唱唱段”中的 6 个“告别”——“告别了这条条绿水;告别了这座座青山;告别了这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这茅屋顶上熟悉的炊烟;告别了那远在天边的亲人啊,罗明哥;告别了,众乡亲,恩情说不完”——都表达出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恩。这种浓浓的“乡情”正显露出一个“农家妇女”那种恋家、想家、离不开家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征。田玉梅是长征后留守在江西的无数“红军家属”之一,是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她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并曾遭到捕杀。但在血雨腥风中,她们仍配合苏区游击队坚持斗争,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田玉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具有“革命者”应有的高尚品格。

二、韩英、江姐、田玉梅代表唱段中国精神体现

(一)思想继承性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爱国主义的传统发端于儒家的“仁爱”思想;艰苦奋斗精神、独立自主精神源于《易经》中“自强不息”的思想 ;“和谐”思想源于“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民族歌剧剧目的故事情节大多围绕女性主角的性格和命运展开,虽然是不同角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但她们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延续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洪湖老苏区,女英雄贺英便是韩英的生活原型。她骑一匹白马,能双手打枪,而且百发百中,因此,敌人一见白马就仓皇逃命。她不单英勇果决,而且才干卓著。《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个绝唱唱段中“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这是一句豪言壮语,表达了“革命者”视死如归之崇高气节与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度。

江姐的原型是江竹筠。作为一个革命者,她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主题歌《红梅赞》中的“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表现出了江姐作为“革命者”的高贵品格与傲骨。

田玉梅是一个“真实”的形象,即当年长征后留守在江西的无数“红军家属”之一。这些留守的“红军家属”,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在《万里春色满家园》中,田玉梅“苦水里泡大的农家女,从小就牵牛扶犁下秧田”的自述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歌剧中的女性艺术形象,都源于生活中鲜活的人物与形象。歌剧借助表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富,并且将人物精神通过舞台表演永久流传下去,完成了人物思想的继承。

(二)榜样引领性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歌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常常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歌剧的成功演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对认识一段历史、传播特定文化以及继承一种民族精神尤为重要。透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情节的贯穿发展演绎,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韩英、江姐、田玉梅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她们作为时代的榜样引领着我们前行,她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三)革命乐观主义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诀别老母亲,慷慨就义前,母女之情已经转换为一种相互激励的战友之情。《江姐》第六场,江姐被捕之后与沈养斋对峙时斩钉截铁地说:“一死有何难?到处是青山!为党能舍己,热血换新天!”在强权面前,她毫不畏惧,仍然面不改色,目光坚定,誓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战到底。江姐告别“不在场”的儿子,将其托付给同志,这种“托孤”则表现出一个知识女性的高瞻远瞩,“母子之情”则转换为一种革命的豪情。“不要用哭声告别,不要把眼泪轻抛”,从乐句“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到乐句“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充分刻画了江姐的革命乐观精神和革命大无畏精神。这些事件都从侧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抗争精神

歌剧《江姐》第一场中《巴山蜀水要解放》中的“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主题歌《红梅赞》中的“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五洲人民齐欢笑》中的“云水激,卷怒潮,风雷震,报春到”都反映出不畏艰险,有棱角、有傲骨的革命女性形象。《五洲人民齐欢笑》为全曲的终曲,“云水激,卷怒潮”也是乐曲的高潮。这部分以散板开始,体现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唱段最后的“五洲人民齐欢笑”的“笑”字是全曲的最高音,在演唱这部分时要一字一音,铿锵有力。93 小节结尾处的一个自由延长停顿,进入自由延长段,此处开始有散板风格,并在“刀山”出现全曲最高音,达到整首曲子的高潮,表现了主人公对敌人的憎恶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绪与抗争精神。

中国歌剧要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源源不断地汲取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自身的民族精神更是民族的魂。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肩负的责任。

中国精神的论述具有唤醒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精神基因,构筑支撑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提振实现新时代新使命的精神状态的价值和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中积累起来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沃土和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其中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

其一,中国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不能割舍。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精神沃土,是中国精神的丰厚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国精神。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精神的特色,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优势,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的因素整理出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精神的思想资源。

这些描写革命年代的歌剧,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传唱至今依然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优秀的歌剧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中国精神这个脊梁,中国歌剧才会以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歌剧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真正发出中华民族自己的时代声音。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国原创歌剧发展的内核动力。因此,我们要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爱国精神、和平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在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流传。此外,我们要牢记革命先辈不朽的革命精神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唱段江姐歌剧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