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2022-11-22贺翠梅

好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浩浩轩轩积木

文 贺翠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流。中班幼儿相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经验有了初步的积累。因此,这一时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建构区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区域,除了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外,建构区游戏还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协商。因此,研究中班幼儿建构区内同伴交往,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

(一)异性间的交往活动明显少于同性

在活动时,教师发现,同伴间交往的幼儿占多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性别方面有了显现意识,发现同性之间有更多的兴趣点,他们自然将同性作为自己游戏的首选交往对象。

(二)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少于消极交往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积极交往少于消极交往。其中,男孩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少于女孩。在活动的观察中,大部分消极交往行为是因为请求被拒绝、相互之间争抢玩具而发生的。此阶段的幼儿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己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从而发生攻击性行为。

二、中班幼儿缺乏灵活的同伴交往方法

案例一:三角形积木引发的风波

在“搭建城堡”区域色游戏中,轩轩和明明共同搭建一个大城堡,还差一个城堡上的顶子。轩轩一看笑笑那里有,将目光转向了笑笑身边的三角形积木:“给我一个三角形积木好吗?”笑笑摇头拒绝以后,轩轩伸手从笑笑旁边拿走三角形积木,笑笑站起来试图将积木抢回头,轩轩用手推了笑笑,笑笑也抓住轩轩的胳膊不放。在推搡的过程中,轩轩不小心踩到了坐在一旁的同伴丽丽,丽丽“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这时,两个男孩立刻停止争抢,把目光转向了丽丽。在一旁的甜甜迅速过来,蹲下看看丽丽的腿,并吹了吹,然后站起来问:“谁弄的?”说完,她跑去报告了老师。

分析:这一案例是由于争抢物品而引发的攻击事件。最初,轩轩借取三角形积木未果后,直接采取了抢夺的方式,让笑笑非常不满,因而发生了扭打行为。由此可见,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会用协商的语气去解决问题。

案例二:告状的兰兰

浩浩在盖好自己的梦幻公园后,兴奋地喊道:“看,我的梦幻公园!”由于声音过大,正在维持纪律的小组长听到后,走过来:“刚才是谁大喊大叫的?”幼儿玩游戏正起兴,都没有注意到浩浩的行为,纷纷表示不知道。这时,离浩浩最近的兰兰说:“是浩浩喊的,她一直在说话。”浩浩很生气,冲着兰兰做鬼脸并说道:“我就是喊,关你什么事,讨厌鬼!”

分析:这是一桩由“告状”引发的消极交往行为。在小组长发问时,兰兰采取了告状的方式,不仅揭发了浩浩“喊”的行为,还揭发了其之前的说话行为,这让浩浩非常生气。随后,浩浩用言语攻击的方式对兰兰进行报复。在游戏的观察中得知:幼儿之间的消极交往行为,大多是因为请求被拒绝、抢夺物品引发的。这个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中心,很少能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该阶段的幼儿非常重视东西的归属权,当同伴向自己借东西时,通常采用拒绝的策略。同伴之间缺少分享行为,当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幼儿大多采用攻击的方式应对。

教师从上面两个典型的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积极交往行为发生的次数明显少于消极交往行为的次数。大部分幼儿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考虑问题站在自己角度,不顾及别人的想法。因此,幼儿常常会出现告状、攻击、破坏、争抢、不良用语、拒绝别人等消极的交往行为。

三、培养中班幼儿建构区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多层次投放,改“单一操作”为“纵深探索”

科学、合理地投放活动材料,是成功开展建构区活动的关键,材料投放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幼儿参与建构区活动的积极性。在建构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投放品种丰富的材料。在材料的收集上,教师更多是注重材料的趣味和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投放不同功能的、具有个性化的材料,发掘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以建筑“高楼大厦”主题建构游戏为例。一是材料摆放上——规划与分类。相同类型的材料可以划分不同的颜色、形状、功能。在幼儿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空间的大小、材料的分类合理设置摆放,方便幼儿使用材料;二是材料类型上——更新与延续。建筑“高楼大厦”游戏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搭建。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师首次投放长长的纸盒、高低不等的奶粉罐子、形状规则的积木,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垒高,简单表现高楼大厦的主要特征。随着游戏深入,原来投放的材料已经不能够满足幼儿对建筑“高楼大厦”细节结构方面的表现;第二次再投放三角形、易拉罐、弧形、圆锥形等积木,供幼儿灵活地表现建筑“高楼大厦”的楼顶、楼梁、楼身等细节部分。这种材料投放的方式,可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的搭建技能;三是辅助材料——增加与推动。适当增加一些道具和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弥补不能表现建构区细节方面的遗憾,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深层次推动游戏的发展。

(二)多角色指导,改“过多干预”为“合作互动”

教师在建构区域活动中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也多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兴趣。当建构区游戏“冷场”时,教师利用平行介入的教育方法,以小伙伴的身份参加到游戏中去,让游戏能够继续进行,隐形地教给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方法。

在建构区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幼儿由“被动”化为“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始终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下游戏,从而更好地增强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

(三)多方式激趣,改“偏区厌区”为“爱之乐之”

在“偏区”现象中,幼儿的性格、气质类型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验也会不同。因此,幼儿的区域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要鼓励幼儿多看、多听、多动脑筋、多做具有启发性的游戏。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游戏的需要以及游戏规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往往依附于游戏情景,教师要创设游戏情景,促进幼儿间的交往。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家长提升其教育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需要家园共同努力。在课程游戏化推进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幼儿的美,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浩浩轩轩积木
金玉良言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解救轩轩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下次吃2点
有趣的积木
小蚂蚁
不客气
玩积木
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