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实践策略

2022-11-22

好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保龄球自主性材料

文 程 兰

球类活动是我园近年来的研究重点,自2017 年课题开题至今,我园始终将丰富球类活动组织形式,优化球类活动的组织策略放在首位。我园以保龄球为试点,尝试了新的组织形式,即自主性保龄球活动大循环。本文详细阐述我园自主性保龄球活动大循环的组织策略以及问题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保龄球活动常用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集体教学活动,以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偏高结构的活动中发展动作技能;二是区域活动,以增进幼儿活动的兴趣为目的,创设环境,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教师不进行指导,是一种偏向于低结构的形式,主要是满足幼儿游戏体验的需要。将这两种活动形式进行综合对比,教师可以发现各有利弊。为此,我园试图将高低结构相融合,以“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探寻出一种新的、更具实践价值的活动形式。对于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教师是这样定义的:不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以循环的方式满足幼儿自发、自主、自愿参与活动需要的保龄球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心智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一、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组织准备

(一)活动环境的合理创设

1.合理规划场地

合理规划场地是有效开展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第一步。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需要较为宽敞的场地条件,而我园户外场地面积相对而言较为宽阔。我园按班级进行地面资源的划分(地面资源指悬浮地板),在此基础上根据就近原则,将悬浮地板四周的阶梯、花坛、草坪等资源合理规划,并将这些碎片化的资源与地面资源有效整合,最终形成了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场地,让每寸空间都能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

2.幼儿自主参与环境创设

在完成场地划分之后,教师以“放手”为前提,让幼儿自主参与环境创设。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将挂有铃铛的绳子布置在攀爬架下。该区域上面可以进行攀爬,下面则可以进行保龄球滚击活动。当然,在幼儿创设环境时,教师适时给予引导。有的班分到了花坛,如何利用花坛开展保龄球活动?这成为了幼儿创设环境的一大难题。于是,教师便问:“如何玩保龄球?”“用球去滚瓶子。” 幼儿回答。“瓶子是否能利用花坛替换成其他的物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画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图形,固定在花坛外壁上。这样,即使刮大风也不用担心瓶子会被吹倒。这样的环境创设方式让幼儿处于主动位置,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

1.材料投放原则

丰富性。材料是支撑幼儿参与活动的载体,是幼儿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的媒介。在保龄球活动中,等待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丰富性。一方面,投放现有的材料,如保龄球套组以及“山洞”、奶粉罐等一些辅助材料;另一方面,自制一些材料。教师间隔使用相同的材料,以此避免相似度过高,导致幼儿降低参与的积极性。

层次性。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主体间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为此,教师注重材料的层次性投放,力求给予每个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保障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提供大一些的且固定的滚击目标,滚击的距离相对近一些;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则相应延长距离,目标变小;对于能力再强一些的幼儿,教师则在延长距离的基础上,投放移动型的目标。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游戏性。游戏性在保龄球大循环活动中极为重要。机械地重复型训练,只会让幼儿逐渐失去活动的兴趣。立足于幼儿的游戏材料,既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又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教师收集了一些纸箱,这些纸箱经过幼儿的改造变成了小动物的大嘴巴。如此一来,材料的游戏性、趣味性显著增强。

挑战性。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不仅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还能够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不断尝试探索。为此,教师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投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这些材料既具有一定难度,又能够保证幼儿“跳一跳够得到”,在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的同时,获得愉悦与成功的体验。

2.幼儿自主参与材料设计制作

在保龄球大循环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投放的材料必须符合幼儿的内在需要。因此,幼儿亲手设计、制作的材料更具实践价值。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商讨、设计他们所感兴趣的材料,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制作。例如,大班幼儿自主制作了数字卡片,用于看数击瓶;中班幼儿用积木制作了山洞;小班幼儿则画了一些大苹果,在教师帮助下,把大苹果串在绳上作为滚击的目标。

(三)活动内容和规则的制定

1.幼儿自主设计活动内容

小班幼儿的经验积累和创造力发展,还不足以支撑他们自主设计活动内容。为此,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在活动前为其介绍玩法。与之相比,中、大班幼儿则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其思维也越发活跃,愿意分享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其让幼儿被动地、甚至消极地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还不如激发其内驱力,尊重其想法,让幼儿自主设计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从而满足他们体验成就感的需要。大班幼儿不满足于单纯地用球去滚击瓶子,他们自主设计了“我是小小兵”主题式活动内容。幼儿在滚击之前,用大积木间隔摆放,做成“梅花桩”,并运来体操垫,拉起绳索,将轮胎竖起搭上平衡板……虽然幼儿设计的每个活动环节都涉及滚击,但通过平衡走、拽绳子前行、将球在一定坡度滚进轮胎等有趣的环节,促进了走、跑、滚击等不同动作的发展,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了使活动内容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教师会对其进行“把关”。当出现难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幼儿优化。除此之外,考虑到是大循环活动,在运动量这一方面,教师也会深度思考,力求使幼儿所设计的活动内容在运动量安排上具有适量性。

2.幼儿自主制定活动规则

在保龄球大循环活动中,参与的幼儿具有流动性,规则保障上具有一定难度。教师作为引导者,不可能在活动中时刻强调规则。为了让幼儿能自由、有序地参与活动,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教师引导幼儿制定规则,并以手绘图示的形式呈现出来。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内容,预先思考会产生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可以制定哪些相应的规则加以规避。当幼儿将这些规则以手绘图示的形式呈现以后,他们会将其布置在相应的活动区,并由小志愿者向其他班的幼儿介绍,其效果非同一般。在材料的整理与收放时,教师也引导幼儿商议、制定规则,并用图示帮助他们遵守这些规则。

二、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熟悉活动路线和内容

1.熟悉活动的路线

自主性保龄球活动是一项循环活动,教师所设计的路线是一个闭合的环形线路,操场两端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教师充分利用中间场地资源,进行路线规划。例如,其中一条路线是这样规划的:小(一)班教室前场地→小(二)班教室前场地→小(三)班教室前场地→小(四)班教室前场地→小(五)班教室前场地→小(六)班教室前场地→CS、木桩草坪→大型玩具草坪→攀登架草坪→沙水区悬浮地板。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循环路线,教师利用午后散步与户外活动机会加深幼儿印象,并组织幼儿绘制了路线图。

2.熟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由幼儿自主设计。对于“如何玩,怎么玩”这个问题,教师不仅请“设计师”绘制了简图,还邀请他们做演示。教师在活动场地上进行简图还是演示,避免了空洞、无效的讲解。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班教师先带领幼儿来到场地熟悉场地布置;然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简图或者演示,直观地了解活动内容;接着,让幼儿亲身体验,进一步熟悉活动的内容。

(二)有机调控循环活动

由熟悉活动内容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到达场地后,参与的活动缺乏自主性,甚至处于一种被动活动的状态。如何使这一种统一的模式转化成自主模式,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参与活动的幼儿先熟悉已有的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场地布置适当调整。即活动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设计的活动内容,增加游戏情节,提升活动的趣味性,这样更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则是幼儿从被动活动走向自主活动的内驱力。

(三)开展混班活动

虽然是大循环活动,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部分幼儿对某一活动场地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他们在短时间内不愿去其他场地,这样会形成混班活动。混班活动能够让陌生的幼儿玩在一起,促进其社交能力的提升。同时,丰富活动的内容,让幼儿聚在一起,其思维得到了碰撞,想出更多的玩法。教师在大多数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后,教师要遵循幼儿的意愿,推广同年龄段幼儿的混班。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尝试中、大班的异龄混班。

(四)自主收归器材

在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中,教师十分注重培养的幼儿收归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固定的音乐作为幼儿收归的器材的提示。当音乐响起,幼儿开始收归器材。在幼儿的收归过程中,教师基本不参与。为了保障收归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会利用晨间户外活动的收归环节、利用午后散步的时间,带领幼儿熟悉各类器材摆放的位置以及摆放的方式。当音乐响起,幼儿自然而然会自主地在所活动的区域内进行器材收归。

(五)幼儿自主评价

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凸显了幼儿的自主性。为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让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自主性地表达与展示,不仅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交流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集思广益,让幼儿通过同伴的互助共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考虑到大循环活动的特殊性,幼儿的自主性评价主要在本班教室、混班活动场地上进行,并且注重时效性。

三、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思考

从实践情况来看,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在体验快乐同时,思维得到碰撞,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升,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该活动往往安排在早晨幼儿来园后进行。幼儿参与活动时,身体各项机能还未完全恢复,灵敏度、灵活性受限。教师发现,幼儿突然投入到运动量较大的保龄球循环活动时,往往难以激发他们身体的活动能力,甚至给他们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活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在哪,用什么器械,做什么运动等,成为亟待教师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结束阶段自主整理器械后,幼儿往往会省去放松环节,不利于他们恢复体能。因此,教师要把放松活动还给幼儿,组织一些舒缓的活动,如律动、徒手操等。

二是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和指导流于形式。在活动中,教师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这边有安全隐患,教师立马过去调整,那边有幼儿游离在外或者产生冲突,又跑过去处理。尽管教师很忙碌,但突发状况还是会时不时地发生。为此,教师该如何观察,观察时怎样选择适宜的站位,是不是幼儿所有的状况都需要处理、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安全等,也成为了亟待教师解决的问题。

自主性保龄球大循环活动的实践,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动作,增加了幼儿体质,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将持续探索此活动,针对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有效途径,不断优化活动,放大活动成效。

猜你喜欢

保龄球自主性材料
幼儿园大班课程叙事:玩转“保龄球”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图画捉迷藏
狗熊打保龄球
可爱的小瓢虫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材料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