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边界学习”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创新实践

2022-11-22朱卫华

好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种植园边界过程

文 朱卫华

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是其学习的重要动力。幼儿感到好奇,想了解世界时,会提出问题,探究事物,更仔细地观察周围世界。无边界学习课程是动态生长的课程,是教师和幼儿、环境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的动态建构课程。幼儿的学习主要源于其生活,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生动的生活样态。幼儿园种植活动是“无边界学习课程”的重要载体,“把幼儿带到教室之外去”的种植活动能紧贴幼儿的经验,符合个体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求。

一、打造无边界互动环境,突破传统样态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源于他们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种植探究的工具、材料、场所是种植探究活动的基础,一个精心创设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一系列的探究和挑战。无边界种植活动的环境打造是高质量种植活动开展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从环境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出发,还要在如何打造和选择环境、材料的过程中,和幼儿产生互动和链接。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幼儿园在规划布局种植园地时,往往利用幼儿园的边边角角,很少考虑植物生长的需要和观察探索的需要。有的种植区域面积过大,幼儿无法近距离地观察与探索;有的种植区域在房屋的阴暗面,无法照射到阳光,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为此,教师在改造种植园地前期,和幼儿商量讨论。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设计稿有U型、S型、波浪型等,最终出于场地利用率的考虑,教师通过投票,采用了现在的“田字格”方案。在改造后期,为了便于种植和管理,教师还在田字格四周增设了环形走道。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发现很多植物到了冬天无法很好地生长,如草莓、西红柿、西瓜等。幼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暖棚的作用。基于幼儿的需要,暖棚种植园又应运而生。在种植园的规划中,教师把打造的过程还给幼儿,用幼儿的视角去勾勒、布局,让无边界互动环境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有效资源。

(二)科学选择,放置合理

为保证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需要提供适宜的种植工具,如铁锹、铲子、栽苗器等。教师在选择工具时,站在幼儿立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材料的选择是否考虑到该年龄幼儿的能力,植物种植和生长的每个过程分别需要怎样的工具,不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分别是什么,工具收集后如何安全摆放,拿取是否方便……这些都是需要师幼共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园组织了“小小工具展”,幼儿通过了解、操作、体验,懂得工具的功能和使用的方法。接着,教师又通过调查问卷、师幼讨论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热情。

(三)关注需要,提供支持

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需要一些辅助材料,如为明确植物品种而设置的种植牌、便于观察需要的放大镜、为连续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而需要的儿童照相机等,这些辅助材料为幼儿种植观察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教师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提供这些辅助材料?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的真实需要,提供更有价值、更恰当的支持。例如,种植园地的种植牌,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提供统一标牌,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统一绘制的;我园种植地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块,小班幼儿提出了“不想自己种植的植物和别人混在一起”的问题后,师幼共同讨论、绘制的石头标记;种植地里还有一些形状各异的树叶标记,是大班幼儿利用平时捡拾的落叶提出的创意。这些散落在种植地的标牌,给予种植地更具生命力的表达。

无边界种植园地的打造重在互动、意在共创。教师珍视并支持幼儿的想法,让幼儿置身其中,必将把幼儿的学习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选择无边界种植内容,聚焦内在需要

种植园地种什么?在“无边界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基于幼儿的需要,在充分了解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种植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季节特点、地域差别、植物生长特性等元素,合理选择好种植的内容。

(一)关注需要,兼顾发展

种植活动由教师搭建框架,由幼儿自己发起和参与,这是师幼之间的合作。教师应该是敏锐的观察者,在选择种植内容时不仅要注意幼儿做什么、玩什么,还要注意幼儿怎么种。例如,炎热的夏季,幼儿园里吃剩的西瓜种子开启了幼儿的种植热情。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引导幼儿种植西瓜。教师还需要根据当前班级开展的课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生发出新的种植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不爱吃饭,挑食严重,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香喷喷的米饭我爱吃”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种植水稻,幼儿在参与管理、收获的过程中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养成了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种植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摒弃统一的方式,在满足全体幼儿共同想法的同时,满足个别幼儿的种植需要。种植园里有大片种植的大蒜、韭菜、向日葵,有零新种植的芝麻、鱼腥草、草莓。看似杂乱无章,却展现着自然、真实的样貌。在这片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幼儿更乐于探索。

种植内容的选择不是基于成人的需要,而是幼儿的需要,因为关注生命是幼儿的天性。只有这样,种植活动才会是一个有温度的过程,幼儿才能对种植活动倾注热情。

三、探索无边界种植过程,把握核心经验

“怎么种”是一个关乎幼儿经验的种植过程。在无边界种植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幼儿核心经验,不包办、不代替,用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一起实践。

(一)制定计划,重在引导

种植过程包括土地平整、确定种植位置、播种、管理方法等。在种植前,教师需要和幼儿根据种植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种植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会根据植物实际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活动。例如,在小班种植活动“蚕豆”中,幼儿在前期有种植青菜的经验,青菜籽小,成苗后不需要有间隔距离,所以采用播撒的方式进行;而蚕豆种子偏大,一般采用浅埋间隔式种植方式。小班幼儿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没有直接告知,而是采用参观、对比等方式,引导幼儿自己发现,建立新经验。

(二)突破难点,探索实践

在种植过程中,幼儿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例如,有的植物种植时需要支架,支架搭建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正确的做法是:教师把种植过程中后期大概会遇到的问题做一个预设,并把问题需要操作的材料提前投放到班级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实践,等到实际种植活动时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大班种植活动“玉米”中,教师预设到玉米种植时需要间隔距离播种,同时考虑到美观,种植时需要等距播种。于是,教师在区域里投放了皮筋、钉子板、尺子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在后面的种植环节,幼儿很快掌握了等距播种的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探索无边界研究方式,促进师幼成长

不可否认,高品质的种植活动必须由专业化的教师去研究和实施。遵循这样的宗旨,教师积极探索无边界学习的研究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开展研究活动,利用种植活动的契机,促进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完美统合,促进幼儿的能力得以提升。

(一)团队研讨,互动分享

教师非常重视团队式互动分享,每周有专门的针对种植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从近阶段开展什么活动、幼儿的种植小故事、教师实践后的反思这三个维度,开展团队式分享活动。透过教师间的互动,个体的思想在团队中相互交流与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见解。

(二)散点指导,现场剖析

散点式现场指导是一种现场式和追踪跟进式的指导方式,这种指导方式重在观察发现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亮点。例如,在开展种植活动初期,幼儿对种植活动有惧怕心理。为此,管理者深入一线现场,用影像记录、师幼对话等方式记录幼儿的所思所想,然后现场剖析,最后形成具体的解决策略、这种散点式现场指导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反省,提升了教师深层的专业品质。

(三)储备资源,助推研究

在种植活动中,管理者发现大部分年轻教师对种植知识知之甚少。为此,幼儿园创立了储备式资源平台,借助于网络APP、网络云端、专业人员线上指导等方式,把大量的种植信息上传至资源平台,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为有效开展种植活动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种植园边界过程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守住你的边界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有边界和无边界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
浅析16—18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