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需求提升幼儿园科研软实力
2022-11-22文单娟
文 单 娟
需求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内驱力。幼儿需求呈现圈层结构,包括内部需求圈以及外部需求圈。内部需求圈是幼儿对自身内部的自我需求,包括生理需求、自我肯定等;外部需求圈反映了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被肯定被期待、交流需求、安全需求以及探索发现需求等。这需要教师对幼儿需求有科学的认知,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一、相关研究理论
(一)研究型教师
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其中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这一部分,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研究能力,逐步转型为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积极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立足教学实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出结论,为自己和同行提供有益的指引。研究型教师与传统教师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不拘泥于常规教学,不被僵化的教条束缚。因此,他们能不断破旧立新,去除教学顽疾,带动起严谨、科学、灵活的科研氛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由研究型教师组成的各种课题小组将会成为常态,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
(二)幼儿需求层次
幼儿处于生命成长的早期阶段,同样具有合理且丰富的需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类需求的划分,能够为教师认识幼儿需求提供帮助。他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主要用来概括成人从低到高的各种需求,但在幼儿阶段,无论在生理发育、心理状态还是文化素养方面,幼儿与成人相比需求都有所不同。
从生理需求方面来看,幼儿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身体代谢方面,用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从安全需求方面来看,幼儿由于缺乏安全隐患识别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偏低,面对危险环境时的应对能力薄弱。因此,他们的安全需求会跃居核心位置;而成年人具备相对成熟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的需求会相对减弱;从社交需求来看,幼儿人际交往环境简单,人际矛盾相对于成人世界来讲,相对单一。因此,幼儿社交需求低于成年人,但是正常的交流仍然是必要的;无论成年人还是幼儿,都需要他人的肯定。外界环境的积极反馈能极大地增加人们的进取心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从发展需求来看,幼儿对自我认知与发展的需求会低于成年人,因为发展需求往往立足与进取心,而大多数幼儿对自己取得进步尚缺少明显的认识,缺乏长远的规划。
二、幼儿需求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一)立足幼儿需求
幼儿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研究的对象是教师与幼儿、幼儿园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讲,即教师探究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或者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然而,这些研究工作的前提即充分了解幼儿的需求,包括当下需求、未来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需要,才能把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送到幼儿面前,才能安排好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因此,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要立足教学现状,立足幼儿的诸多需求。
(二)满足幼儿需求
教学改革的首要方向即建设服务型幼儿园,即以幼儿为本。推动幼儿园科研力量建设,从本质上讲,其最终目的旨在服务幼儿,满足幼儿的显性与隐性需求,这也是人性化幼儿园管理的集中体现。新经验能够发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作用,而这些素养正是幼儿的合理需求。科研型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观察幼儿行为和幼儿园环境,及时发现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中的各个方面是否与幼儿的普遍需求相匹配。
三、基于幼儿需求的科研实施
(一)分析幼儿需求圈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实施一项科研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需求进行分类。立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对幼儿需求进行结构系统搭建。这方面可以分为外部需求、内部需求两个需求圈。
外部需求是幼儿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幼儿对外部环境的需要程度上,如被认可被尊重的需求、对心理与人身安全的需求、人际交流需求等。这是幼儿与环境产生交互的需求,幼儿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即时肯定,期待其他幼儿赞美、期待的眼神。科研型教师要观察幼儿园环境是否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肯定与尊重,如何建设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优质环境,如何打造利于幼儿表达自己的优质课程,包括区域活动以及学习游戏等。例如,幼儿在自主游戏“岛上的城堡”中,为了更好地在沙土中搭建出海上城堡,幼儿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会主动交流,即他们的人际交往需求在发挥作用。
内部需求主要表现在幼儿自身内部,如生理需求。在推行“保教合一”管理理念的今天,科研型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内部需求也包括幼儿对自我的肯定与认识,幼儿不仅需要以教师为代表的环境认可,还需要自我认可,否则就会陷入到自卑自闭的负面情绪中。因此,对幼儿内部心理与情绪的教育研究同样是研究型教师的科研内容。当然,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二)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教师成功完成教科研工作,需要具备综合科研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意识、教科研态度、教科研道德、教科研知识、教科研能力等。提升教师科研素养,首先,教师要具备自觉的教研意识,能明白“以研促教”的内涵。幼儿在情绪、性格、能力上会出现很多变数,这对教师的一日生活管理带来挑战,也为教科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只要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就不会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一箩筐、对选题不知所措等情况。
教师要有积极的科研态度,用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心态从事课题研究,而非急功近利,应付了事。一些教师一到申报选题做科研工作时,如交差般“速战速决”。这样的态度与拒绝做科研毫无区别。分析幼儿需求是传统教师转变成为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前提。幼儿作为教育与研究对象,他们的很多特质(性格、情绪、学习状态等)体现着内部或外部实际需求。教师如果要真正成为科研能手,就需要过硬的科研素养,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落实每个细节,满足幼儿的需求,才能逐渐提升其科研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