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听障服装专业为例
2022-11-22张海燕于生丹
张海燕 于生丹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
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自2007年2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颁布以来,按照方案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一至三年级设生活指导课,四至六年级设劳动技术课,七至九年级设职业技术课,旨在通过生活实践、劳动实践和职业技术训练,帮助聋生逐步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3]等要求,开齐开足劳动课。随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学校加快发展听障学生中职阶段教育,并以听障服装专业作为试点开展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设计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方案
(一)创设进阶式课程目标
作为12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设立了层层递进、有序衔接、互为支撑的劳动教育进阶式课程目标,即:1.培养劳动意识;2.了解职业特点;3.进行职业体验;4.塑造劳动价值观。[4]
(二)打造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1.提供多元选择
学校创设了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服装专业核心课程+自主选修课程+学校课程。学生可依据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自身学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课程组合。
2.实施分层教学
学校根据听障学生不同的听力损失程度、能力层次,分类编写教案和检测案资料,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实施差异化、个别化教学。
3.组织项目式学习
学校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融入理论知识学习,实现学用合一。
4.营造体验式学习环境
学校面向低学段的听障学生建立模拟就业系统,实行预就业制,使学生置身其中模拟训练;与山东金针银线服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合作创建就业实习基地,为听障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的真实环境。
5.注重德技结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厚德强技”两手抓,在通过专业实训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把以德为先、大国工匠精神、文化传承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开展多元化管理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通过成长记录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整体反映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培养目标及德智体美劳整体性发展情况。
2.弹性学分
学校尊重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向好、向善发展的基本教育判定,不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考核学生,“以长促全”,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信息技术支持多元化评价
学校建立服装组与信息技术组联合教研机制,依托信息技术支撑,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系统自动评价等方式,进行多元评价。
(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学校加强与企业、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之间的联合协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多样化的学习实践资源。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中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针对听障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这一现状,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根据专业实际情况,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努力搭建符合全方位、多层次要求的校企合作平台,进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平台的集成建设。
二、探索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路径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以劳动技能培养为导向,着力构建听障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听障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创立与新时代服装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听障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构建实施12年一体化课程
根据听障学生发展特点,学校把12年课程学习历程整体上划分为5个阶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实现纵向衔接,核心素养培养贯通12年教育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小学1—2年级),每周开设1节生活指导课;2.培养劳动意识(小学3—4年级),每周开设1节劳动技术课;3.了解职业特点(小学5—6年级),每周开设2节劳动技术课;4.进行职业体验(初中1—3年级,即7—9年级),每周开设2节劳动技术课和3节学校课程;5.塑造劳动价值观(中职1—3年级,即10—12年级),在每周开设18节专业技术课提升实务实践能力的同时,开设3节学校课程和3节选修课程。
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包含劳动技能教育(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和专业技能教育(针对中职教育阶段)。其中,小学阶段着重引导听障学生感悟、体认劳动的苦乐;初中阶段着重引导听障学生认识劳动与学习的关系,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初步的职业意识;中职阶段着重培养听障学生崇尚劳动的信念和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以及正确的择业观和社会主义劳动法律意识。课程体系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接力推进。[5]
(二)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学校与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首创济南市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研组。在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结合企业和听障学生的需求,让企业参与决策,根据服装企业技能要求标准研制相关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服装课程标准》《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听障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标准与方案。
学校遵循培养过程共同监管、培养效果共同评价、培养结果共同分享的原则,对课程体系的设置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结合企业的实际技能评价。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有效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服装人才。
(三)开发“12年一贯”服装通识读本和校本教材
1.开发义务教育阶段服装通识读本
学校根据听障学生智力、学业发展水平和服装专业特点,在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听障学生编写了《四季服装》《服装的分类》《服饰文化》《服装是怎么做出来的》4本服装通识读本,淡化理论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将通识读本简单化、实用化、实践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能力、通用能力,打破年级的藩篱,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连续发展。
2.开发中职教育阶段理实一体化特色校本教材
学校结合听障学生特点,根据课程改革对地方课程的要求,参考行业、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与服装企业共同编写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作工艺》《服装设计》3本理实一体化特色校本教材。特色校本教材是来自实践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贵资源。
(四)开展“专业教师+业界导师”协同教学
1.专业教师+业界导师
在本校专业教师之外,学校邀请产业界经验丰富的技师、专家担任学生的课外导师,与专业教师协同教学。
2.本校专业教师主导+高校教师辅助
学校采用“本校专业教师主导+高校教师辅助”的模式,与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师团队进行协同教学。听障学生通过协同教学参与健听学生群组,开阔知识面和交际面,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性格,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五)形成“学—做—创”人才培养模式
1.以“学”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
服装专业开设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和服装制作3个方向。3个方向交叉融合,形成3个专业群,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以“做”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养成
学校以企业真实项目的“做”为出发点,校企联动,安排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岗位实践,以项目为依托,实现“做”中学,使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3.以“创”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
学校与高校、企业进行联合研发,以“创”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承接中小学校服、戏曲舞台服装、家纺产品等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任务,并借助山东建筑大学物联网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创新赋能,化制为“智”,共同进行发明专利的研发;带领学生参与制作真实产品,以“企业准员工+在校生”双重身份参与项目,培养原创能力,并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三、形成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优势
(一)纵向打造了12年劳动技能培养场域
“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强调整体育人,整体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实现多学段劳动技能培养的有效衔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服装人才。学校的听障服装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家居服设计大赛一等奖,济南市第三届、第四届残疾人技能大赛服装裁剪项目第1名,济南市第四届残疾人技能大赛蜡染项目第1、2名,等等。毕业生发展情况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学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十几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这些成绩从侧面反映了“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突出效果。
(二)教改成果引领了全国特教劳动教育实践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特等奖;连续5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编著并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作工艺》《服装设计》获山东省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一等奖;开发了适应听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学校作为全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济南市首批领航学校,为20余所省内外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指导以及师资培训,为16家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30余次。教改成果引领了全国特教劳动教育实践,引领了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改革新方向。
(三)教改经验形成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成果是近30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集中凝练,包括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十三五”全国数字化学习研究规划课题等。学校教改成果课例、微课在全国“2019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公开展示;提出的“12年一贯、校企联动、德技并修”听障服装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对聋校听障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精神,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听障应用型人才,帮助每一名残障学生筑梦、追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