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研究

2022-11-22陈晓娜姜建斌

现代交际 2022年5期
关键词:饭圈追星偶像

□陈晓娜 姜建斌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对于每一代青少年来说,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偶像。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文娱市场的快速发展,粉丝对偶像表达喜爱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21世纪初的买专辑、看现场演唱会,到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为偶像“控评”“做数据”的“云追星”,追星主体已由个体发展到以群体为单位,形成一个个以偶像为中心的群组,不同群组之间或群组内部自发地进行一系列交互活动,为偶像助威、宣传、打榜及应援等,在追星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饭圈文化”是新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粉丝群体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饭圈文化”的现状及本质特征

(一)“饭圈文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兴起,海量的粉丝群体正在进入大众视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饭圈文化”。“饭圈文化”来源于英文单词“Fan”,意思为“迷”。美国文化学者马特·希尔斯在《探究迷文化》一书中对“Fan”做出准确释义,“某人专注且着迷于特定的明星、名流、电影、电视节目、流行乐团;对于着迷的对象,可以说出一大串细枝末节的资讯,对于喜爱的对白、歌词、片段更是朗朗上口、引用无碍”[1]。美国著名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将“饭圈”定义为“狂热地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2]。“饭圈”,即“粉丝圈”的别称,它源于个体对偶像的喜爱与依恋。粉丝是在对偶像的共同追随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共识的团体。[3]在新媒介时代,饭圈文化是粉丝文化伴随着互联网对文娱产业的介入和偶像工业生态改变所发展出的新样态,是粉丝群体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主要空间,围绕特定明星所展开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特定的圈层传播模式和群体内部的运作机制。[4]66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资本的影响和操控下,在流量经济主导的商业模式下,“饭圈文化”已经转向当下的“消费文化”,而这种消费文化是在粉丝、明星、组织、平台与资本的相互连接中形成新的偶像经济圈层。偶像经济作为以明星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其明星的商业价值、资本逻辑和衍生产业是资本所热衷的。[5]“饭圈文化”是“粉丝文化”的变体,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别于“粉丝群”圈层特点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属于青少年亚文化,它在“流量明星”粉丝群体中尤为常见。[6]在我国,青少年是“饭圈文化”的主力军。据《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可知,在娱乐明星粉丝团体中,0—15岁占8%,16—20岁占28.8%,青少年占比超过36.0%;其中所谓的“死忠和狂热粉”占比超过三成。[7]“饭圈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甚大,其中负面影响占主要方面。因此,“饭圈文化”并不属于主流文化,它是一种青少年的亚文化。

(二)“饭圈文化”的本质特征

1.市场资本运作下产生“数据迷恋”效应

“饭圈”表面上是粉丝自发形成的一个团体,但实质上是明星背后的资本控制者为了提升明星商业价值而瞄准的目标对象。因此,由“饭圈”延伸出来的“饭圈文化”也难逃资本的掌控,它不仅是简单的偶像崇拜文化,更是一种市场和经济学现象,其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以“资本逻辑+技术支撑”构建的“饭圈文化”离不开数据经济和流量点击,粉丝也由偶像崇拜发展为数据迷恋,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劳工。关注点在哪,利益就在哪。于是,为了博得大众眼球,在数据操纵和算法定位的助力下,“饭圈”不断出圈。数据造假、舆论炒作及粉丝互撕,严重挤占公共资源,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削弱和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建设,危及社会秩序和网络生态。明星得意、资本谋利、流量吸金、算法操纵是市场运作和利润最大化的网络版写真。

2.社交媒体组织下呈现“层级管理”结构

不同于早期松散偶然的追星群体,社交媒体时代下的“饭圈”俨然是一个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群体,具有层次结构多、运作正规、结构完善和规模大等特点。“饭圈”不再只是简单的同一追星群体的集合,而是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这就实现了团体功能大于个人功能之和。粉丝通过投票、打榜、点赞等活动为明星拉人气,资本举办商业活动提升明星商业价值,媒体平台以追星为介质开展节目宣传,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饭圈文化”既是粉丝和偶像的双向互动,更是互联网平台、明星经纪公司、粉丝、偶像多维交织的联结网络。[4]76饭圈内部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扩散结构和传播逻辑。

3.圈层传播模式下以排他性、封闭性为特征

“饭圈”是指一个或部分偶像的粉丝们在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向下组成的共同体圈子,以喜爱共同的偶像为纽带,联结成为一个个具有规模化与组织化的“饭圈”。“饭圈”的“圈”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文化形成范式和新的传播模式——圈层化,也称为圈子化传播。当前学界对于圈层传播的定义大多是根据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衍化而来的,“社会成员基于不同缘由,以社会关系的远近亲疏作为衡量标准,通过互联网媒介平台集聚与互动所建立并维系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8]。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了与外部世界保持清晰的界限,不同圈层形成了不同的饭圈话语和象征符号。“亨利·詹金斯指出粉丝文化和周边世界是存在某种‘壁’的,粉丝群体依托于这种高度凝聚力的文化,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共享一套象征符号体系。”[9]如独特的应援口号、应援色,粉丝间常使用“C位”“CP”“KSWL”等话语沟通,会让很多圈外的人不知所云。因此,“饭圈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呈圈层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只对同一圈内的人产生影响和作用,在加强自身圈层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也对圈内个体产生了约束,在个体信息选择和算法精准定位模式的助力下,进一步推动了“饭圈”的筑圈过程。

二、“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饭圈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视野。作为娱乐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饭圈”带动了娱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偶像与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互动,满足了青少年抒发情感、追求认同的心理需求。然而,近年来,无底线追星和饭圈乱象多次引发社会舆论热议。“饭圈”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认知、行为、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形成信息茧房圈化,阻碍青少年认知全面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饭圈”具有高度组织结构化特点,这使得“饭圈文化”比其他亚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圈外异己声音很难进入。数据时代信息庞杂,而大众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偏爱的信息领域。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长期接触自己喜爱的内容,选择与自己想法相似的信息,加之数据精准定位和算法推荐助力,青少年信息选择的趋同性与排他性得以强化,在网络社交环境下择群而入、筑圈而居。身处特定圈层的青少年为了彰显个性,将圈层视为阻隔屏障,与社会疏远隔离,将自己封闭。在该圈层反复、单调的言论渲染下,封闭的系统内无法进行信息交流与更新,“容易出现信息回音室即一种思想文化在封闭的系统内反复传播而不断强化,致使相异的思想文化被排挤而无法表达”[10],造成青少年出现只认同自身圈层文化的倾向,形成“信息茧房”。“信息茧房”导致青少年出现思考问题片面、思维局限、固执人格等问题,影响青少年全面认知的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判断力和自制力薄弱,“信息茧房”中一旦传递信息或价值观偏离主流价值,就会对青少年价值观起到类似慢性毒药一样的侵蚀作用。

(二)集体行为日趋群体极化,导致青少年缺乏理性思考

“饭圈”是一个以喜爱共同的偶像为纽带,在社交媒体联络下组织有序、规模庞大的群体。在饭圈群体中,人们为了获取认同,通常会放弃自己对事实的客观判断,用智商换取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有着相似的思想和情感,个性正在被同化,逐渐形成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会通过集体活动表现出来,在意见领袖(通常是粉头或者明星)和娱乐公司的推动下,大量粉丝日复一日地进行打卡、签到、投票等应援活动,使原本通过追星活动彰显自己个性的青少年,反而抹杀了个性,其个性淹没在简单、重复的集体活动中。久而久之,青少年缺乏理性思考与判断,一旦出现与偶像不同的观点,在群体保护伞之下,他们会群起而攻之,参与网络骂战,甚至做出“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过激行为。

(三)社会环境泛娱乐化,易使青少年滋生享乐主义

“饭圈”推动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这不仅是资本增值的推动,更是社会群体精神发展需要的推动。青少年往往是这一社会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通过追星彰显个性、释放压力。与传统的文娱作品相比较,泛娱乐化文娱作品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网络社交平台的助力下,娱乐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青少年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大量娱乐信息的影响。二是娱乐内容偏离主流价值航向,泛娱乐化作品失掉了本应具有的正向内涵价值,其娱乐价值被病态地无限放大。加上娱乐文化本身具有中心稀薄性及边界模糊性的特点,易与经济、政治、道德、社会文化等领域结合并将其泛娱乐化。正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评论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1]。在泛娱乐化环境助力下,诱导青少年进行不合理的消费,集资应援、购买代言产品,甚至贷款消费,树立不正确的消费观,助长了享乐主义,消解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主流价值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

三、“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受到广泛关注。想要破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的难题,就必须深入分析“饭圈”乱象背后的本质,深刻挖掘“饭圈文化”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内因,从而对症下药。

(一)市场资本操控下使“饭圈”不断出圈

“饭圈文化”作为青少年文化的一种新形态,尚未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由于具有较高的自组织性特点,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使在市场条件下的资本增值有了可乘之机。一些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娱乐公司,利用青少年低层次的感官兴趣,把一些非主流的小众事件包装成“热点”“新奇”内容,博得青少年的关注度和点击量以牟取暴利。于是,在资本裹挟和流量为王的市场条件下,“饭圈”不断出圈,偏离文化属性自有的公共性和公益性,频频突破行业规范,不顾道德良俗,甚至触碰法律底线,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饭圈文化”如何破除资本逻辑的操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良好运作,从而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二)高新信息技术强力助推“饭圈”形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凭借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泛的巨大优势,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2021年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亿,其中10岁以下及10—19岁网民数量占整体网民的15.6%。[12]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青少年娱乐休闲和查阅信息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容易在多元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出现价值观迷失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化趋势的发展,“饭圈”借助于算法的精准定位和数据推送,在高度耦合的多个网络社交平台实现了24小时内容供应,使青少年很容易接收到自己偏好的“饭圈”内容。同时,由于互联网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特征,因此在网络上出现大量粉丝为自家偶像刷流量、控评、买数据及恶意造谣等不良现象,甚至为自家偶像“抢夺C位”引发骂战,误导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观念,“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极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加之现实文化熏陶与价值引导不够,“饭圈文化”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价值观。

(三)传统文化作品供给尚不能满足青少年成长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矛盾的历史性和阶段性变化,决定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这个矛盾同样存在于青少年文化作品供给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而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文化作品却相对匮乏,青少年精神发展需要与适宜青少年精神发展的文化作品不足之间形成矛盾。这是由于传统文化作品表现形式单一、刻板说教、缺乏互动性,不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满足其释放压力及休闲娱乐等需要。在这样矛盾的状况下,制作精良、迎合青少年趣味的影视作品和综艺娱乐节目自然会抓住青少年的注意力。青少年在反复收看的过程中,“饭圈文化”影响深刻。“饭圈”也由此成为一个众多资本方竞相角逐的热点领域,并且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我国市场化水平最高、发展最成熟的产业。

(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价值观尚未成熟

“价值观作为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人的价值追求的表达。”[14]青少年正处于由幼年到成年的快速成长过渡阶段,其价值观呈现不成熟、易动摇的特点,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饭圈”作为新兴娱乐文化产业引起其注意,并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饭圈”的主体是“95后”“00后”,甚至包括“1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中缺乏陪伴,孤独感强烈,通过追星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青少年又正处于青春敏感期,经历着从迷茫到自我确定的发展过程,内心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于是不断搜寻学习对象,颜值高、完美人设的偶像恰好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崇拜对象。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身心不成熟,对事物的分辨和理解不够全面,难免对一些有影响力的偶像输出的价值观产生认同,并在追星的过程中出现情绪化、极端化,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四、“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错综复杂,“饭圈”乱象更是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不利影响。“饭圈”治理涉及社会、文化及网络等多方面。因此,需要社会各主体共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从而推动“饭圈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期能够破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高悬法治利剑,监管和规范“资本”行为

“资本”在“饭圈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整顿“饭圈”归根到底要加强对娱乐行业的法治建设,规范在“饭圈”背后操纵的商业资本。要看清“饭圈文化”乱象背后的本质,正视市场经济中资本这一主角的弊端,通过经济管制、制度规范来破除“饭圈”文化背后的以“流量”为核心的经济逻辑。[15]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加强国有资本对互联网和娱乐产业的把控能力,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加快构建绿色、健康、文明的网络娱乐空间;另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出治本良策和法律法规,从而整治娱乐圈种种乱象,如中央网信办举办的“晴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活动,处理了一些低俗色情等违规账号,进一步加强对“饭圈”乱象问题的整治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饭圈”治理中,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16]

(二)坚持媒体正确导向,推动网络生态健康发展

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信息。”他指出,渗透一种文化的最有效方式是了解在该文化中充当一种对话作用的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媒介在信息传播中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面对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的情况,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治理体系。首先,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使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充分发挥,树立正面偶像榜样,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各种媒介平台要担负起正确引导“饭圈文化”的社会责任。“饭圈”语言需要借助媒介平台传播,如粉丝通过媒介平台开展控屏、打榜、反黑等活动应援偶像。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过滤机制,强制要求为青少年群体设置网络保护模式。最后,应设立专业性的青少年网站。通过建立一系列符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德育网络系统,把提高科学知识与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三)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发展的坚强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17]因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推陈出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时代文化作品,创作反映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优秀文化作品,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娱乐视角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文化类综合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这个节目展示了以故宫为首的九大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解读并演绎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运用多媒体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采取网络投票,提高观众的参与感,既满足了青少年对综艺节目的需求,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升级,增强了青少年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从青少年需求出发,发挥教育者的引领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价值观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教育者要尊重和理解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现象,明白这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然阶段,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持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应了解青少年喜欢偶像的要素,进一步挖掘偶像内在人格品质和精神魅力,加以正面引导和教育,让青少年在快乐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使教育更加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应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的引领作用。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避免将“饭圈文化”的不利影响带给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内容上,教育者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扩大教育范围,将教育从课堂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内心认可的基础上落到实践中;在形式上,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如召开主题班会、在教学过程中讨论社会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成长成熟期,作为新鲜事物,“饭圈文化”的出现迅速抓住了青少年的眼球。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具有不同以往的时代特点,容易受外来文化和网络“饭圈文化”的渗透与冲击,造成信仰缺失、价值观迷失等负面影响。注重审视网络“饭圈文化”有助于了解青少年,特别是“90后”“00后”在追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生代价值观演进嬗变的基本轮廓,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剖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升其精神境界,突破成长困境。“饭圈文化”的归正需要全社会各方主体共同治理打造,协力推动“饭圈文化”朝着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期能够破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促进青少年群体顺利成长,为新时代现代化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储备后起人才、凝聚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饭圈追星偶像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大众偶像
整治“饭圈”乱象
偶像报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