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2022-11-22王立帅
□王立帅 鹿 林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无论革命、建设或改革,都需要青春的热情和力量。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1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塑造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后来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源泉,是我们党能够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石,也是我们党得以区别于其他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成功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走向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需要培养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全过程,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首次阐明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主要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1]7习近平同志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阐述尽管很简短,却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革命创业过程中百折不挠的宝贵精神品质,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信仰与理想、初心和使命、精神面貌、价值追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强党的精神基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建党精神激励下,中华民族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近代被殖民被压迫的屈辱中获得了新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有科学性、最有影响力的思想理论体系,是被历史普遍证明了的真理,对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华民族产生了特别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看家本领。1840年后,无数仁人志士对当时中国未来的道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但他们提出的方案在现实面前都遭到彻底粉碎,没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民族的目的。1917年,一部分进步的中国人从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向,感受到新思想理论的巨大价值和力量,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进步的中国人借以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的伟大工具,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阐明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仅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具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旨趣,存在着广泛的相同相融性,而且超越了那些思想的阶级局限性。在这一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真正觉醒了,不仅认清了中国和中华民族自身的问题,还理清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一批先进青年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信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真理、坚守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人身经百战而屹立不倒,历尽艰辛而越挫越勇,在不同革命时期,面对不同革命形势和任务,形成了一系列的宝贵精神。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敌人的残酷封锁和围剿下,坚持红旗不倒。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克服种种困难,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毫不退缩。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场上,中国志愿军战士不畏极端严寒,誓死捍卫阵地,宁愿冻死绝不撤退,就连撤退的美军都无不为之震撼。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体现的就是真理和信仰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取得的光辉成就,足以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证明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所指明的方向是可信的。新时代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取得新辉煌,走向共同富裕,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信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5从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到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这100多年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无数的牺牲,但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和使命。20世纪20年代,为了推翻军阀统治,结束全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积极北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解决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非常重视民众疾苦。在敌人无比强大、白色恐怖肆虐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也不曾放弃初心和使命,转入地下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反国民党围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依然积极主张抗日、坚持抗日。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主张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想占领中国和奴役中华民族的野心。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时,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打扰百姓夜间休息。当打开门看到露宿街头的战士们时,上海的市民心里充满了敬佩与爱戴之情。中国共产党在与敌人的长期斗争中,尽管武器装备落后,小米加步枪,但正是因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与广大人民生死与共,才最终打败了敌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边肃清内外敌人,一边领导人民搞建设、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中共八大后,在国防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中国人民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而英明的决策,成功地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更是一心一意为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地解决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难以解决的绝对贫困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守初心、担使命,向前进,不退缩。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今天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之所以能够享受太平盛世,全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奋斗。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人都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铁骨铮铮,不曾屈服于任何困难。从192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历经28年的腥风血雨,最终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的百年夙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丝毫不畏惧强大的敌人。在长征路上,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劣以及国民党反对派的疯狂绞杀,中国共产党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无数红军战士永远倒在长征路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畏惧死亡,毫无懈怠,斗争到底。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以美国军队为首的多国部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武装到牙齿,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实现了抗美援朝作战任务,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沉重一击,赢得了日后国家和平发展的契机。世界上政党很多,但是像中国共产党一样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残酷牺牲的政党是没有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中国的上空。“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走向新的征程,依然需要弘扬敢于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对人民忠诚,对党忠诚、不叛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无条件地忠诚于党组织、党的信仰、党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集团、任何特殊阶层的利益。[3]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所有斗争都是为了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能够复兴,没有自己的一点特殊私利。中国共产党在理想信念、思想觉悟、目标追求、价值取向、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上的先进性就包含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中[4],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中。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道路,是异常艰辛、充满坎坷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中国共产党历尽千难万险而能越挫越勇,没有被任何敌人所打倒,靠的就是党员对党的忠诚。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因最高集团的内乱而失败了,由清政府洋务派主导的洋务运动最终因统治者腐败也失败了,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好多人也都纷纷出逃,即使是孙中山领导的救亡图存革命运动,也没有在国民党内形成强大的合力。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对党忠诚的政党。对党忠诚,心中有共同的信仰,自然在行动上就能保持一致,形成强大的组织力。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对党绝对地忠诚,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二、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5]47青年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和朝气的一群人,他们的前途充满光明,未来不可估量。不容忽视的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也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理想信仰、精神力量软弱就会得“软骨病”,不但无法成为祖国的希望,反而会成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阻碍。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源泉,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有力的精神激励。在走向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有助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革命理想高于天。[6]中国共产党是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建立的政党,也正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永守初心、不变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5]65,就是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自信之源,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精神之源,其内涵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伟大建党精神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就是要在思想上决不能有一丝的迟疑,决不能放弃或背离马克主义,否则就会断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阻断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大学生处于青年时代,正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候,他们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少,对我国的历史和国情也缺乏了解,难以把握国际复杂的形势,很容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重点目标。在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与物质诱惑的双重作用下,大学生容易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动摇其原有的理想信念。我们现在处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新时代,决不可以背弃马克思主义,背弃马克思主义就是放弃自己的看家本领,重回任人宰割的旧社会。培养出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通过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镕铸到青年大学生的骨子里,筑牢青年大学生信仰基础,增强其看家本领,为复兴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2.有助于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349如果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认识不到文化的重要性,其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被消灭,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脉络就断裂了,丧失了发展的根本,民族精神也会荡然无存,这个民族最终也将消亡。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创造出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强有力地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长久生存与接续发展,使中华文明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根基,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继承与弘扬下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与中国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像岳飞、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等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爱民、不怕牺牲的精神,都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得到了继承与弘扬,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获得了创新发展。从1921年开始,伟大建党精神早已渗透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中,成为造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党和人民异常珍贵的精神资源,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这100多年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红色精神,激励着党和人民不断前进。以伟大建党精神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吸取营养,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注入新的营养剂,筑牢民族之基、民族之魂,进一步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3.有助于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志气、骨气、底气
志气是前进的方向,骨气是前行的动力和支撑,底气则是我们奋斗的结果和开启新征程的基础。在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气、骨气、底气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4从1921年开始,前赴后继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自然条件,遇见多么强大的敌人,都誓死要把中华民族从受人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重新走向独立富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100多年的残酷斗争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一系列红色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中华民族昂扬阔步行走在世界的东方大地上。经过100多年的奋斗,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蜕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保持和谐稳定,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摆脱了绝对贫困,控制住新冠病毒的无情肆虐,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复苏,人民得以正常生活。尤其是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国家都放弃与病毒做斗争,中国共产党则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防控机制,坚决与病毒斗争到底。伟大建党精神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整个历程,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志气、骨气、底气。以伟大建党精神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了解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7]我国的稳定发展既面临新机会,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在新的、巨大的、无法预料到的挑战面前,必须培养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之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有力的精神激励。奋进新时代,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作用。
1.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8]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学生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的作用,使之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凝聚力和说服力,让大学生自觉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真实感人故事,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际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一些典型事例穿插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讲好每一个真实、感人、接地气的革命故事,让青年大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威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结合起来,让青年大学生明白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具体实践中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9]一部百年党史,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的百年历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带领大学生学好百年党史,使其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培育的精神土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联系起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与利益需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致的文化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被思想政治理论说服,弘扬和传承建党精神,打好学生这块“铁”,使之变为“钢”,成为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为青年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传输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以及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负责人要做好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全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中,打造一支能够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师资人才队伍。高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工部等职能部门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具体工作中,建立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考核机制,要选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格以及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马工程的教职工、校团委的教职工、各院系辅导员都是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的人,他们要自觉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自身,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被教师优秀的品格所吸引,才能主动向教师靠拢,自愿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总之,打造一支能够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条件和重要保证。[10]
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高校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可以举办各种能够展示伟大建党精神的活动,如摄影绘画展览、演讲比赛、辩论会和学术讲座,向学生讲述伟大建党精神,可以邀请一些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抗洪救灾的英雄进课堂,让大学生近距离与英雄人物对话,从他们身上直接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也可以播放一些收视率较高的红色影视节目,引导学生从影视剧的场景中体验伟大建党精神力量;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自己演话剧,编节目,拍摄革命战争时期的微电影,通过“自导自演”的过程用心感悟其所扮演的角色在当时的环境中为何能够坚守理想、不怕牺牲的道理。高校要建立自己的思想文化网站,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尤其是要宣传本校一些学生的励志、光荣事迹,对他们进行采访,将他们的亲身感悟宣传给身边的其他同学,引导其他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经常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网上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爱国情感,主动去领会和实践建党精神。总之,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结合起来,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的熏陶。
4.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让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中,从实践中亲身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陈列在展览馆里的革命文物记载着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英雄事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峥嵘岁月,是弘扬和培育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载体。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走访和参观红色革命文化基地,让大学生从实物中感受革命精神。另外,参加志愿服务是高校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方式。2021年夏季,许多地区遭受强降雨的袭击,城市、农村被洪水包围、淹没。很多党员干部、青年大学生、社会人士跟随解放军战士的脚步,第一时间加入救援活动,有的同志累倒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再也没有醒过来,他们身上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青年大学生要增强斗争本领,参与为人民服务的志愿活动,主动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历练、奉献自己,从实践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到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从实践中感受真理的力量。
四、结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14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只有自觉地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各种途径中,用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更多出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所赋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