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加强“四史”学习的价值与方法

2022-11-22梁爱强

现代交际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史革命精神

□李 倩 梁爱强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 471023)

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对培养青年树立正确历史观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史”教育,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17。在个人层面,新时代青年应当积极主动学“四史”,了解重大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拓展知识范围;在学校层面,高校及教师应推动“四史”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在社会层面,全社会应广泛开展“四史”学习宣传教育,深入挖掘“四史”中信仰、革命、奋斗、美德资源,掀起良好的“四史”学习热潮,促使新时代青年实现思想道德意识的有效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1]17不仅如此,还应当引导学生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弄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

一、学史明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学史明理主要指通过学习党史、国史以启迪智慧,武装头脑。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谱系。学“四史”,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光辉成就、优良传统、历史经验,从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一)学党史、新中国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学习党史,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党史是“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重点内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了“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人民观。“什么是共产党人,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以半条棉被的故事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点滴为民,落在实处。中国共产党秉承初心和使命,从小变大,从弱变强,不断积累经验,推进伟大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固本培元”的作用。

学习新中国史,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4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总结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把握蕴藏历史进程中的规律,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把握“四史”蕴含的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为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3]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这一切成就来之不易,是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所得来的。新中国史也是党带领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形成初步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果断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又经过长期努力,带领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通晓新中国史的意义在于学习革命先辈立国兴国的智慧,使新时代青年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赋予青年前进的力量!

(二)学改革开放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学习改革开放史,知晓改革开放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体现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变,时代乐章书写在春天的大地上。历史告诉我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同样闪现着共产党人敢做敢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因为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有了飞跃进步,如今我国的高科技产品才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因为改革开放,文化事业才得以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才会极大繁荣发展;因为改革开放,民生建设日益完善,医疗建设、农村改革、精准扶贫等得到落实,人民的幸福指数迅速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功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启示了新时代青年面临新的挑战要具有新的思路和创新理念。

(三)学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理性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作为对美好社会向往的一种追求,是人类文明生而俱来的。社会主义五百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有历史的必然性。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智慧中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4]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进入科学社会主义阶段。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作为基础。恩格斯所著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地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5]二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剥削,而剥削的本质根源于私有制。三是找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领导力量——共产党。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的科学性、进步性、革命性、人民性,扎根于中国土壤,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真正内涵。

二、悟史明智:树立科学史观,涵养科学思维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体,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会议,从而形成客观真实的评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还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自我政治判断力。

(一)善于学习,树立正确史观

1.实事求是,发扬求实精神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籍,记载了传奇人物、革命精神、重要会议。学习历史是让我们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也是让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扬求实精神。首先,有科学的历史观才有认识历史的前提,研史学史要求我们以探寻历史规律和历史本质为出发点,将历史资料、历史遗迹等一手资料作为辅助,全面客观地追本溯源,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于模棱两可的历史加以判断,对于错误的历史加以纠正。其次,熟悉掌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学史可以知史,知史能更好地学习历史,二者互相作用。我们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画卷、我国70多年的光辉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动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及其在中国焕发的崭新活力,也可以看到每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无数伟大人物和光辉事迹。我们应当以正确的眼光看历史,既不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也不轻视英雄人物的影响力,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歪曲和虚假宣传任何一段历史,正视历史中的曲折与艰难。最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四史”是为了准确判断党情、国情,把握正确的历史方位,历史、现实及未来是贯通的,特别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明辨是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推进“四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新时代青年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要能够辨析、评价、辨别历史问题与当今社会问题的发展方向,“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6]。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党的领导、反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思潮,主要是通过歪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从而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种重大认知错误。这不仅损害了党的光荣形象,还抹黑了历史人物,严重影响党的领导和民族团结。学习“四史”、明辨是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并通晓“四史”。当遇到否认历史、割裂历史的人和事时,要勇敢地加以指正和批评,在科学解释和客观叙述中培养其科学史观。

(二)汲取智慧,涵养思维能力

1.学“四史”,以增强历史思维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历史思维方式主要是指从历史中探求事物发展的根源,思考历史发展的推动力、内在逻辑、主体和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方法。历史思维方式注重历史的根源性、合理性、阶段性和必然性,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就是将对象事物放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进程中考虑事物发展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思维要求人们将事物放在历史中进行考察时,不仅要在想问题、做决策时把握历史来龙去脉、历史的特殊性,还要考虑影响历史发展的客观和次要推动力,从完整准确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拓展思路。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也要以历史的眼光去遇见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要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准确地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综合考虑历史人物处于什么年代、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受到哪些客观不稳定性因素制约,对于他的功过进行综合判断。所谓历史思维,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注重历史的关联性和不同阶段对事物的制约作用,将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置于综合环境下,再用历史思维来进行判断。此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国史、党史,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形成规律性认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2.学“四史”,以增强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最高形态。面对复杂的事物和规律,我们要坚持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分析新事物。由于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想要把握客观事物和主观精神领域的本质规律,只能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探索。这是一个不断深化且无限接近的过程。辩证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核心是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人与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是将思辨概念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强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分清主次问题和主次矛盾,找寻事物的主要矛盾,从优解决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改革就是要投石问路,一步一步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根据发展趋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排解经济政策带来的障碍”;“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全面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从根本抓起,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等方法都体现了辩证思维。因此,辩证思维不单单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思维方式中,而且科学地说明了思维和逻辑之间互动关系。辩证思维方式是一种高层次、根本性的思维方式。坚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信史笃行:持续推进“四史”学习教育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行”是“学史、增信、崇德”的归宿。新时代青年要自觉从党的百年历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并传递力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真真切切地将“行”落于实处。我们要积极、广泛地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探寻更多实施路径。

(一)个人层面:学习革命精神途径多元化

1.以历史人物为准,了解革命故事

历史人物是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诸多人物的背后呈现了真实的革命历程。党史、新中国史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在每个阶段都涌现出具有不同革命特征的革命先烈。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方式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开展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利用好“名人”效应,还有利于塑造青年的精神品格,强化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如学习新中国史,要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事。革命时期,毛泽东舍家为国,将自己融入人民群众中,怀着牺牲奉献的精神投身革命,面对亲人离去也未退缩。毛泽东坚持将生死置之度外,始终将革命摆在最优先的位置。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认为党一刻也不能与群众脱离,党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的幸福提供了制度保障。他一生为国为民,时刻将人民放在心里,为人民谋幸福。因此,教师要妙用历史人物,串联起历史事件,不混淆相似的历史,串成一条清晰明了的“史线”,易于青年掌握。

2.以知识为基础,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是青年进行“四史”学习的主要途径。适应于课堂教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该套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内容丰富,与时代同行,可读性与通俗性并存。一方面,该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将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以及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红线贯穿其中,不仅充分吸收了“七一”讲话精神,而且补充了诸多完整的“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该教材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对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做了详尽补充。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相关内容占比有所缩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容占比增加至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容重点增加为3节18目,占比达到23%,字数也有大幅度增加。另外,秉持思政育人的精神,该教材经多次修订,2021版本中增加了更多历史细节,补充了更完整的英烈事迹,进一步彰显了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从可读性、进步性、准确性上看,该教材值得青年认真研学。

3.以实践为辅助,利用好革命旧址的教育作用

发挥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又一创新途径。融媒体时代下的“四史”学习教育要注重与实际结合,发挥红色阵地优势。我国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拥有着大量的红色革命阵地和展现时代发展阵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各个教育阵地串连成线,铺展成面,拓展出适应不同人需求的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不同的场景,使青年学生沉浸式体验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物品,打造“时代发展博物馆”,最终实现与融媒体平台的共建与互通,不断发展,形成品牌优势。这样既能够创新“四史”文化传播的媒介形式,又能够提升“四史”文化的感染力。红色文化主要指革命战争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凝聚革命力量的革命文物、革命遗址、人物故居、根据地等。红色文化蕴含着老一辈革命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厚重的文化内涵,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在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征途中,创造了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开天辟地、坚定理想、不畏牺牲的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基石。在这一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的引领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初期逐步形成的“五四精神”、党成立初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深深地沉淀在革命历史古迹中,承载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是革命理想的生动反映,也是开展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

(二)校园层面:推动“四史”教育精准化

1.明确增设“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

作为“四史”的领路人,教师首先需要熟悉掌握经典著作,深入研读“四史”相关书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等著作,都是诠释“四史”的重要教材,这些历史文献以原著的形式体现了“四史”的核心要义。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想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史,最终还是需要回到经典著作中。回归经典一定是学通弄懂知识的根与本。因此,学“四史”首要学经典,要将“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大“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的学分占比,培养专业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经典书籍,提高学生对经典著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另外,“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需要增强趣味性。大部分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初印象为苦涩难懂,因此对“经典著作选读”课程的学习引导也需要下功夫,应巧借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故事,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妙用革命人物的历史故事为主线,使原著原文字符跳动起来,让学生理清楚、掌握透、把握准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2.打造优质的“四史”网课

利用好媒介资源打造“四史”网课是契合人们现代化精神需求的又一重要途径。媒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互动性,这一点在融媒体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融媒体既提高了它本身的覆盖率,又体现了其接收信息的灵敏程度。在实施“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可将传统的教育内容与融媒体内容进行充分整合,强化网络教育,打造出丰富的“四史”学习资源。由于融媒体兼具网络社区交流的即时性与便捷性,为青年发表有关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言论提供了高度的自由。青年也相对热衷融媒体,他们非常愿意利用媒体平台发表即时的自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他们在发表这些看法及言论时,媒体也为其提供了很大的传播便捷性。这种互动性有助于间接有效地提升普通青年接受“四史”教育的教学实效。另外,这个时代强调的是“内容为王”。青年不仅仅追求学习信息的真实质量,更加关注当前国际热点话题或社会的重大焦点问题,这就必然要求“四史”学习教育工作紧跟时代脉搏。另外,打造“四史”网课还需要注重内容的创新,在语言上要更加亲民、接地气,多利用网络语言和愉快轻松的氛围减少与青年的距离感,以举例的方式传达爱国情感,激起青年的爱国情怀。央视新闻打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用短视频的方式,如“主播说联播”,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受众解说每日的新闻热点,备受欢迎,“四史”网课的打造也可借鉴这种方式。

3.口述史料进课堂

1966年,艾略特·威金顿的“狐火计划”正式实施,口述历史教学正式兴起,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这种学习方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口述史料是指学生或者其他准备充分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问交流,在此过程中通过录音拍摄及录像的方法留下记录,形成的一段段完整、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或评论。口述史料可以分为重要事件类、人物事迹类、军事斗争类等;根据形式划分,有多媒体的音频、图片、视频等,也有实体的手稿、日记等。口述史料因其灵活性、多元性、故事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观看者更多的历史认同感和爱国情怀。红色影片 《重生》是第一部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1921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28年奋斗历程的纪录片。观影者可以通过领略国家28年的风云变幻,以及所见人物的神情、形态和语言,感悟革命的艰难困苦。与党史、国史等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共产党人》《重生》《复兴之路》《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筑梦中国》,同样值得青年学习观看。目前,由于口述史料存在适应范围窄、主观性强的特点,在融入课堂过程中主要出现开发利用方式存在偏差、人员业务素质需要提升、史料资源收集不足等问题。学校应通过加大教培力度、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增加经费投入、打造网络阵地等方式,积极地促进红色口述史料进课堂。

(三)社会层面:挖掘“四史”资源创新化

1.在“四史”学习中挖掘奋进力量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可以说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上演了救国、建国、富国、强国的革命史,留下了一笔璀璨的革命精神财富,这成为青年“四史”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解放,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开天辟地的力量;以敢闯新路、矢志不渝、勇于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闯关攻难,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卓越力量;以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彰显了中央苏区人民和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争创一流的力量;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群众顽强抗战的民族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全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如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以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为主要内涵的抗美援朝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正义气节;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红旗渠精神彰显了林州人民在修筑红旗渠过程中不向困难低头的无畏无惧;以亲民爱民、科学求实为主要内涵的焦裕禄精神彰显了焦裕禄同志“人民公仆”式的伟大人格。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了小岗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又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劳模精神彰显了我国劳动者、工人阶级勤劳勇敢的品质,抗疫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的决心,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了党中央领导人民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力量。传承革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在“四史”学习中汲取斗争智慧

我们要从“四史”学习中充分汲取斗争艺术,传承斗争精神。一是“四史”蕴含各具特点的斗争史。党史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史。新中国史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斗争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斗争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斗争史。二是我们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涵。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现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种考验”。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现实情况,积极开展伟大斗争,要求我们在“四史”学习中汲取以往斗争经验,坚定信心、一往无前,培育新时代的斗争精神。

四、结语

学史力行践初心。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广大青年的手中。学校、社会要齐心协力紧抓对青年的“四史”教育,交出一份符合时代要求的答卷。青年也要增强主动学习“四史”的意识,把握好历史的规律,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四史革命精神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